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39553400000046

第46章 风向军国吹(4)

日本海军的舰艇都有这个毛病,像吹雪型一级驱逐舰矶波号的排水量是1700吨,装备的武装重量是排水量177%的302吨,一般这个比例在12%以下。600吨的鱼雷艇友鹤的武装重量居然达到了30%的176吨,这种世界上其他地方看不到,空前绝后的大头娃娃军舰遇上风浪怎能不翻?

日本人的记性时好时坏,凡是能长脸的事记得特别清楚,凡是丢脸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这回造舰还是这样,甲午战争期间愣凑钱赶了个“三景舰”来壮胆这件事记得特别清楚,可是那3条怪里怪气的军舰在大半天的大东沟海战中一共只打出了3炮还是4炮这件事又忘记了,这件事其实就是当年三景舰的重版,当年要三景舰是为了壮胆,现在就不知道是准备干什么了,正好用东条英机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军人的责任就是化不可能为可能。”

从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海军就开始自行设计所有的舰艇,从整体来说,日本的军舰设计基本上还是属于高水平的,其中也有像日本首屈一指的军舰设计师,东京帝国大学校长平贺让博士设计的名作,重型巡洋舰古鹰号那样的优秀作品。

1925年下水的重型巡洋舰古鹰排水量只有7100吨,装备了6门8英寸大炮和12枚鱼雷发射管,船舷防御采用了3英寸钢板,最高速度达到35节,而当时英美的7000吨级巡洋舰一般都是装备8门8英寸炮,速度只有30节的,所以古鹰问世以后立即引起了英美的重视,头号海军大国的英国人甚至正式向日本人接洽购买古鹰号的设计。

莱特海战的那艘大炮加飞机就是炸沉不了,最后因为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由日本驱逐舰“曙”号自己发射的鱼雷击沉的重型巡洋舰“最上”也是平贺博士的杰作。作为装备6英寸炮的轻型巡洋舰设计的最上号,动工时因为华盛顿条约失效而又改成装备6门8英寸大炮的重型巡洋舰。最上号在中途岛曾经让美军侦察机大吃一惊:“那家伙上面堆满了8英寸大炮。”

顺便扯一句,日本人有时候有点阿Q精神,比如能够听到日本人很自豪地说:“战舰武藏在沉没的最后时机还是保持了前后主炮和海面平行,而英国人的威尔士亲王号,哼,斜翘着就沉下去了,英国人的战舰设计和操舰水平还是比日本人差。”是不是有点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但是伦敦军备会议之后,日本的军舰设计慢慢地走上了一条邪路,无视科学,无视技术,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种奇怪理论。因为日本人需要战列舰似的巡洋舰,巡洋舰似的驱逐舰和驱逐舰似的鱼雷艇。

军舰的设计思路出了问题,制造呢,也有问题。1935年9月26日,日本海军在岩手县以东250海里的太平洋进行训练时,第四舰队遇到台风,这台风刮过去之后,大家一看认不出在海面上漂着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了。

航空母舰龙骧桅杆被刮倒,凤翔前甲板被巨浪击垮,重巡最上舰首钢板开裂,妙高舰首铆钉松动,驱逐舰菊月、睦月、三日月、朝风是连舰桥都倒了,最惨的是驱逐舰初学和夕雾,从舰桥再往前就没有了,舰首不知道被台风刮到什么地方去了,这就是死亡54人的所谓“第四舰队事件”。

七十四

海军和陆军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军更受自然规律的左右,海军应该比陆军更加知道人无法战胜大自然这一铁则,再强的军舰遇到了强台风也没治。被台风袭击过的不仅仅是日本海军,名将哈尔西指挥的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在太平洋战争中也两次被台风袭击,一次是莱特海战后的1944年12月18日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500海里的海面,东经129度57分,北纬14度50分,第三十八特遣队,1500吨的摩纳汉,2050吨的史本斯和1395吨的赫尔这3艘驱逐舰颠覆沉没,航空母舰黄蜂号受损,5艘轻型航母蒙特雷、圣加辛德、卡博特、兰利和考本斯,两艘重型巡洋舰迈阿密和巴尔蒂摩,两艘护卫航母埃斯帕恩斯角、奥塔马哈和8艘驱逐舰需要大修,哈尔西说:“这是第一次珊瑚海海战以来第三舰队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损失。”这次本来是叫“科波拉”(Cobra)的台风也就因此得名“哈尔西台风”。

哈尔西和台风有缘,冲绳战役后的1945年6月5日,第三舰队又一次遇上了台风路易斯号,这次比上次还要厉害,受损的有航母大黄蜂和本宁顿,轻型航母圣加辛德和贝劳伍德,护卫航母阿图、布干维尔、萨拉摩瓦和温丹湾,战列舰马萨诸塞、阿拉巴马、印第安那和密苏里,重型巡洋舰匹茨堡、巴尔蒂摩、昆西,轻型巡洋舰底特律、亚特兰大、达拉斯和圣胡安以及14艘驱逐舰和其他12艘舰艇。其中13600吨的重型巡洋舰匹茨堡号的舰首被台风掀掉。接连两次的事故,要不是用人之际,哈尔西差点上军事法庭。

日美两国对事故都进行了详细调查,日本的第四舰队和美国的第三舰队所遭遇的环境差不多,都是最大风速达到每秒50米以上,早超出了12级,相当于16级左右。除了自然界的因素,双方都有人为原因。美国第三舰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胜利带来的松懈,而日本海军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日本的军舰本身质量就有问题,日本工人做事情不偷懒,挺认真,所以舰艇的工艺质量本身倒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其他地方,前面讲的头重脚轻是一个设计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出在材料上。日本当时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也就是三流,和德国这种拥有先进的金属材料的国家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就是比起英国人来也差了一大截。

比如《华盛顿条约》后日本在改造金刚号战列舰时,发现日本制造的钻头就无法在金刚号的炮塔上钻孔,只好到英国专门进口钻头。金刚号是最后一艘购自英国的军舰,同样的金刚级战列舰,日本使用同样图纸制造的比叡、榛名和雾岛就没有这个问题,当时日本的冶金水平和欧洲的相比,差的就是这么远。

英国威克斯(vickers)造船厂制造的金刚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14英寸(360毫米)的VC装甲钢板的战列舰。英国向日本转让了VC装甲钢板技术,但日本无法掌握,不仅如此,一直到后来开工制造大和号战列舰时还是无法装备所需最厚650毫米的装甲钢板,后来是在德国人的帮助下采用了省略表面渗碳技术的VH技术,但是战后美国人对信浓号航空母舰装甲钢板的研究表明日本的装甲钢板的防弹能力只有英美的90%左右。

日本海军在和平时期出现的“第四舰队事件”是由于钢材问题造成的,被海浪反复冲击的船身钢板出现了疲劳裂纹。

和美国海军第三舰队所处的战场不同,日本的事故出在和平时期,而且更为奇特的是,日本的事故已经有了先兆!演习前的7月份已经在“初雪”级驱逐舰上发现了疲劳裂纹,那天并没有风浪,驱逐舰在以38节速度行驶时被激起的海浪拍击产生了疲劳裂纹,就在舰艏即将断裂的前夕,当时在横须贺调查的牧野造船少佐认为这是舰体强度不足,建议停止同类舰艇参加演习,可是负责海军舰艇制造的舰政本部认为军令部会同意这个建议,而且使用时注意点兴许也能混过去,就否定了牧野少佐的建议,从而发生了这个事件。

和“友鹤事件”、“第四舰队事件”并列为“昭和海军三大事件”的是1927年8月24日的“美保关事件”。在一次夜间训练中,轻巡洋舰神通号、那珂号与驱逐舰蕨号、苇号相撞,其中5200吨的神通号巡洋舰给蕨号驱逐舰来了个开膛,从当中一切为二,4条船上总共死了119人。

长期昼夜不分的训练使官兵极度疲劳,集中力的涣散,判断力的下降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原因不奇怪,奇怪的是事故的事后处理方式,神通号舰长水城圭次大佐被控业务过失、舰船颠覆、过失杀人等3项罪名送交军法审判,在正式判决的前一天水城大佐切腹自杀以谢罪,但海军省根据天皇特旨,追晋水城大佐少将军衔。追晋是战死者的荣誉,而虽然是过失,但水城圭次大佐也还只是一个待罪候判的犯人。就是说虽然水城在名义上是犯人,但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是正确的,所以自杀了还能享受战死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