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这场大战有点怪(第一部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41808200000007

第7章 小户人家的首相

关于被杀的原敬首相,这个故事必须从头讲。从1889年公布第一个宪法起,日本国内要求继续政治改革的吵闹声从来没有消失过。明治维新后,民主、人权和自由等西方知识在日本飞速传播(维新前的不少日本人已经知道了这些东西),成了社会上可以随便议论的话题(当时的社会舆论相当自由)。然而,在军部的坚决反对下,政府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革动作,最终使大家的耐心消耗完了。1912年(这一年,对民主不感兴趣的明治天皇去世),东京大学的教授美浓部达吉公然向国家制度开了一炮:天皇不是国家的主人,只是日本的最高领导;这种权力是宪法和国民给的,而不是天生如此。在当时,这简直就是炸雷,一下子就把社会上已经憋足的怨气放出来了。各种私人报纸和杂志跟着写文章、发漫画,大骂政府独裁和军部干政,要求马上搞第二次政治改革。此时的经济情况变得越来越差,加上关东大地震的祸害,社会陷入了混乱,出了很多乱子(之前的《维新之后路难走》详细讲过)。高举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两面大旗的各种组织纷纷出现,四处闹事。

在这种情况下,高层中的一些聪明人也觉得应该重新启动政治改革,不然国家就危险了。1918年秋天,军部支持的首相寺内正毅实在无法应付局势,不得不辞职(之前讲过)。参加过明治维新并支持民主制的元老功臣西园寺公望向大正天皇和高层大老们提出:由议会中最大的党派——政友会的一把手原敬出任新首相。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转变,而且竟然顺利地得到了高层的批准。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不是最标准的英国模式。议会和政府内阁是照德意志帝国的模样建立的(一百多年前的德国还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弄得相当古怪。在英国,内阁首相和部长一般是由议会中最大党派的那些领导人来当(本人是议员),还要得到大多数议员的投票支持。但日本不是这样:首相必须是拥有贵族爵位的高层人物,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维新功臣(这是一种没有写到纸上的内部规矩)。从第一个首相伊藤博文到寺内正毅,全是这样子。当时的日本首相由天皇和高层元老商量决定后直接任命,基本上不会去问议会的看法(现在的日本首相完全由议会来决定)。连内阁部长的人选也大多是上层去指定,不用得到议会的同意(明治宪法没有给议会这样的人事大权,所以这并不违法)。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一些西方式的政党。它们通过参加选举在议会的众议院中拿下了大部分席位,但内阁不是它们推举的,所以上面指定的首相和部长在议会眼里没法顺眼。

政友会这个党的全名叫“立宪政友会”,是维新大功臣伊藤博文在1900年创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政友会对国家前途的看法是:减少参加选举的资格限制,让更多的日本人可以投票,增强议会的权力和地位,阻止军部继续随便插手政府的事,坚决反对社会主义和法西斯疯子,让日本逐步实行英国式的民主制。这个党的实力真不弱,上有伊藤博文、西园寺公望这样元老重臣作靠山,下面有三井财团等商界豪门出钱支持,党员中也有很多社会名流,包括学者和商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寺内正毅下台时,议会中超过1/3的代表是政友会的党员。它真正成了日本的第一大党。议会里还有宪政会、国民党等政党,当然也有不少无党派的议员。其实这几个政党中已经出过几位首相了,比如之前说过的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但他们的个人条件符合那个“内部规定”的要求,而且都不是议员。现在,西园寺公望要让政友会的总裁、众议院议员、没有贵族身份的原敬来当政府首相(政党的主席也可以叫总裁,比如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总裁)。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

这种严重坏规矩的意见当然会遭到很多高层人物的反对。在当时的首相人选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大正天皇(他的身体不好,也不喜欢管事情),而是军部的带头大哥——山县有朋。只要他同意,其他大老就不好公开反对了。西园寺公望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先去做山县的工作,让他支持原敬。山县有朋是出了名的反民主派,对议会里的政党没什么好感。以前由他提名的首相全是军人出身,然而这一次的结果却很好玩:山县同意了。此时的日本已经相当不安稳了,经济和治安都不好。要想解决问题,政府和议会的合作非常重要。实际上,以前由上面指定的首相必须要花大力气去和议会谈判(按照宪法,不少大事必须得到议会中多数议员的同意,要公开投票的),经常闹得很不愉快(吵起来是家常便饭),耽误了不少时间和机会。山县有朋不是不知道这一点,现在如果让议会里最大的政党来直接建立内阁,就可以上下团结起来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的大问题。当然,山县可不是一心为国的圣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以前提名的几个军人首相都干得不怎么样,包括之前说过的桂太郎和寺内正毅,搞得民愤不小(大家骂他是军部干政的总头子)。山县有朋毕竟是维新功臣,也要脸面,想挽回点影响,改善改善自身形象,而且原敬这个文官给他的印象真的很不错。

这位姓原的是小户人家的孩子,家里的条件不怎么样(父亲早死),但非常上进努力,为人也相当正直。1856年出生的他懂英语和法语(那一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连外语学校都没有),对西方的制度相当了解,特别是法律方面。原敬年轻时当过记者,写过不少讨论国家大事的文章,后来因为外语好而当上了外交官。在法国大使馆工作时认识了西园寺公望。西园寺大人很欣赏这个平民子弟的人品和才能,向东京的不少高层大人物推荐了他。回国后,原敬进入中央政府,当过几个部长的秘书和参谋。建立政友会后,伊藤博文请他来当干事长(在日本的政党中,干事长负责处理党内日常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高层职位)。就这样,小老百姓家里出来的原敬不但成了第一大政党的高级干部(“干部”这个词是日本人发明的,不但指政府官员,也可以是党内的领导),还是“伊藤—西园寺”这一派元老重臣的铁杆亲信。在日本政界中,没人敢小看他的。

山县有朋是什么人?那是明治维新的大功臣、日本陆军的“发明人”,靠着自己的办事能力爬到了权力的顶峰,看人的眼光没得说。在和原敬长谈几次后,他对西园寺推荐的这个平民的确高看一眼了,甚至心里有点喜欢。山县对大正天皇和其他高层大老说:原敬的能力和人品足够当首相了,虽然是从文人党派里走出来的(山县有朋一向瞧不起议会里的那些政党人物,觉得他们只会耍嘴皮子)。1918年9月,原敬被大正天皇任命为日本政府的新首相,也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内阁领袖。这可是明治维新后“开天辟地”的大事。日本的政治民主化又进了一步,而这个岛国的前途似乎又光明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