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敬成了新的日本首相。他既不是维新功臣,也没有贵族的爵位(明治维新给日本高层定下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之前的首相都有爵位),而是以议会中最大政党的首领身份当上了内阁的一把手。在高层商量妥当后,原敬和政友会的头头们很快定了一份内阁部长的名单,报了上去。除了陆军省和海军省的一把手由军队推荐(关于这方面的人选,军部绝不可能放权。日本政府里的省就是部),其它各部的掌权大臣都是政友会的党员或粉丝,而且大多数是由下面投票选出的众议院议员(当时,日本议会的贵族院是不用选举的)。日本终于出现了一个有英国民主味道的内阁。原敬首相上台后的表现相当不错,自己称得上两袖清风(注意只是他本人清廉,以后还会说到这个问题),用人以才能为第一条件,做事相当公道,制定的一套政策也比较靠谱。
首先把政治改革重新搞起来,同时预防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大传染病。1920年,内阁制定的新选举法得到了天皇和议会的批准,把投票的纳税要求降到了每年3日元(最早是15日元。当时,一般日本人的年收入超不过40日元)。这就使包括富农在内的所有中产阶层都得到了选举权(妇女还是不能投票)。日本的民主化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原敬坚决反对给穷人选票,因为当时的大多数日本人还不明白那些“主义”的可怕。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日本穷人中的影响很大(中产以上的人反倒不怎么相信那些东西),如果彻底取消财产限制,那么搞不好就会让那些邪恶势力通过合法的选举控制政府(希特勒就是这样上台的)。因为这项政治改革,政友会在民间的威望大大提高了,在1920年大选中获得了超过一半的众议院议员名额,使原敬的所有决定在议会都能相当容易地通过(他在贵族院的支持者也不少)。
原敬很清楚,要稳定社会并搞好经济,就必须想办法减少贵族和军部的瞎指挥。他对皇室、功臣元老和以山县有朋为首的军队高层说:现在穷人们不断闹事,光镇压肯定不行,必须大量使用懂业务、能干事的人才,而不能继续按出身和派系来用人(这是长期以来的老毛病),高层的各位大爷、“前辈”和军人也要少管政府的事,放手让已经得到人民拥戴的内阁和议会去解决(选举出来的议员可以代表投票的选民)。1921年10月,趁着海军省的部长出国访问(在日本政府里叫“海军相”或“海相”,不是海象),上台已3年的原敬把海军省给临时接管了,由他亲自管理。这下可真正惹恼了军部。按照以前的规矩,日本军队的统帅机构分为四大部门:指挥陆军的参谋本部,指挥海军的军令部、管理陆军的陆军省和管理海军的海军省(指挥权和管理权是分开的,相互牵制)。在名义上,陆军省和海军省是内阁下面的政府机构,但两个部长都是由军队高层推举的,不怎么听首相的话。而参谋本部和军令部干脆就是独立于政府外的天皇“直属部门”,根本就不服内阁的管。常说的日本军部主要指的就是这四大机构(创始人是山县有朋)。现在,一个文官竟然要直接插手军队的事,皇军的将领们对此非常生气,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还到天皇和高层元老那里大讲内阁的坏话。但是,原敬的态度非常硬,并公开说:军部长期搞“军阀割据”,日本人民对此早就不满了(他有代表民意的底气),而且和平已经是世界的主流(死了上千万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几年,地球人大多讨厌战争),军人应该退到幕后去了。政友会的一些领导人甚至提出要废掉参谋本部和军令部这类“独立王国”(这是一种威胁式的反击。真要这么干,文武两边非公开打起来不可)。大正天皇和多数高层人物对内阁插手海军省的做法并没有明显反对的意思(包括山县有朋。原敬在其它方面干得的确不错,稳定住了局面。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使军部不好再说过头的话,何况首相只是代理一下(海军相一回来,就会交权)。这是议会里的政党公开给军部上了一次眼药(可惜的是,不到一个月,原敬就死了)。当然,原敬知道不能和军队完全翻脸,要边打边拉,所以他上台后的军费增加了不少(财政大权在内阁手里)。但原敬也多次说:日本的军队应该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提高战斗力和武器装备的水平,多考虑保卫国家,而不要整天想着去外国打仗,那样很容易搞成军国主义。在被杀前不久,他还听从了美国的建议,准备大搞裁军。
这位首相很不喜欢战争,非常担心与中国开战会让民族主义和列宁主义控制这个巨大的邻居(几年前,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对中国政府很不利的“二十一条”。当时还不是首相的他坚决反对),还觉得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中国的安排对日本没什么坏处,甚至愿意和美国一起出力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来结束中国的内战。成为首相后,原敬不再向中国的那些军阀提供武器和贷款(包括张学良的老爹张作霖),在中国问题上经常和美国政府商量,还答应逐步放弃以前从清朝那里得到的一些特权(比如,进出口关税上的优惠和占领的“租界”土地)。当然,原敬不是慈善家,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考虑得长远。他知道,一旦中国被列宁主义和民族主义神经病控制,日本在华的利益就全完了,所以必须在中国建立一个正常的中央政府,并和它搞好经济合作,更好地从中国赚钱。但是,原敬所说的“统一的中国”可不包括东北和内蒙古,只是长城以南的中国。对经济已经相当不好的日本来说,东北是日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的来源地,不可能容易放弃。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原敬并没有把话说死,只是希望新的中国政府不要急着统一东北和内蒙古。
减少了很多内部和外面的麻烦,原敬的经济改革也在同时进行。他制定了修建全国铁路网和电报电话网的计划(当时,日本的不少城市还没有铁路),出大力帮助私人企业发展钢铁、造船和化学工业(这些产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很适合日本的国情)。政府还在各大城市搞了很多工程,用欧美的现代化标准来建设日本的各大城市。为了稳定物价(特别是曾经惹出大乱子的米价),原敬制定了一个由政府出钱来调节的制度:物价过低时大量买进,太高时在市场上低价卖出。经济下滑的速度变慢(更大的经济危机还在后面),社会治安好了不少,游行示威等各种闹事活动少了很多。
原敬和他的同志们经过一番努力,使日本变得安稳多了(被杀前,经济已经相当不好,但关东大地震还没有来)。然而,天下刚刚太平点,一些家伙就坐不住了。1921年11月4日,当了3年内阁一把手的原敬在东京的火车站被一个小老百姓刺死,成了明治维新后第一个在位时被杀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死在下台之后)。这场凶杀案的后果非常严重,让后来的人气得直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