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两个象限代表危机管理的沟通活动,右边两个象限表示危机管理的行为构成;上面两个象限反映的是开始处理危机事件的初期阶段,以生理上可见的影响为主,下面两个象限反映的是恢复管理时期,在该阶段以精神影响为主。四格象限图完整地对危机管理的范围和管理的对象进行了分析,有助于管理者从整体战略高度进行危机管理。该图表明,作为管理者,当发生危机事件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资源管理(如时间、财物、设备等),更应以全面沟通为基础,协调组织内部、组织外部及媒体之间的关系,使精神复原和组织建设成为最高目标。不是临时地处理危机,而要将危机处理视为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管理“4R”模型,反映的是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减少、预备、反应和恢复。这四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危机管理的阶段过程: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尽量通过风险评估减少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使企业组织减少危机成本;第二阶段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制定危机管理制度,构建危机管理团队,做好危机应对的预备工作;第三阶段是危机的应对过程,需要利用沟通、媒体管理、形象管理等方法,使危机得以顺利解决;第四阶段的恢复过程,既包括生理的恢复,也包括消除精神方面的影响,以维持组织的正常秩序和持续发展。
关于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事实上还有很多,如危机管理的阶段论,危机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等。当然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可借鉴的地方,这里主要介绍希斯的“4R”模型,一方面了解危机管理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危机管理的过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管理模式。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从总体看,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共危机管理是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复杂国际秩序的重要方式。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组织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由社会系统构成的环境中,组织能否生存并得到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机制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正被不确定性、复杂性、风险化和多元化所替代,不断爆发的自然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生产性危机等向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标志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矛盾与冲突,对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全球化的现实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意义上对公共危机的理解:在全球化的生活状态下,一国的公共危机都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样,公共危机管理就不再是为应付临时危机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政府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变革,逐步实现着多重转变:从一个乡村——农业化社会到一个城市——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一个内向型、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向一个开放型、国际化的经济体制转变;从一个以个人权威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管理体制向一个民主与法制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在这种多重转变阶段,作为稀缺资源的利益在不同的个人及群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整合,并因此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同时也对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信仰形成了冲击,这些都将成为引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因素。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事实上,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产生政治混乱并非由于没有现代性,而是由于要实现这种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从现实情况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重大传染性疾病、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些因素等。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的日程,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主要改革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取向,也是体现现代政府责任的重要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满意决策”,将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个问题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决策能力问题,即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如何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紧密协作,相互配合,调动一切相关资源与力量进行危机救治,及时有效地预防、防范公共危机的产生,实现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控制危机、恢复常态;二是政府责任问题,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对各类公共危机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使公共危机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常规化,以便有效地应对各类公共危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如政府绩效评估、公用事业民营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本质是向私营部门学习,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融合到政府部门。从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看,企业组织的危机管理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这就使得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公共部门可以借鉴企业危机管理的模式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以便有效应对危机、处理危机,提高现代政府的决策能力和责任观念。
第四,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组织变革与创新的一个基点,影响到组织变革发展的方向,是政府组织创新发展的一项管理机制。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与危机的时代,世界各国政府均普遍感受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政府信任度提升、公民社会构建、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压力。加拿大学者加里斯·摩根在《驾御变革的浪潮》中指出,一个想要在变革世界中生存的组织,必须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最亟待提高的能力就是感知环境潜在变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的构成部分,要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则需要把组织锻造成学习的、灵活的、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释放组织成员的创新能量,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利用各种创新方法应对变革的组织与社会。“变革是组织生存的法则”。组织管理者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持续的变革来引导组织的发展,并对各种变革进行管理以寻求和创造稳定。美国学者康纳和莱克等人认为,由于21世纪多样性、全球性、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业惯例、经济健康发展和技术革命等潜在因素,使组织的发展呈现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就要求组织建立起应对各种危机管理机制,以寻求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在变革与创新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实行公共危机管理也就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公共危机管理固然是在危机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从本质看,公共就业惯例,即终身就业制,是指社会越来越趋向于聘用具有经验、技术专长的年长者。
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区别。第一,主体不同。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应对网络,而企业危机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第二,宗旨不同。公共危机管理的宗旨是提供公共安全,而企业危机管理的宗旨则是在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
1.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危机管理区别于企业危机管理,是对公共领域内的危机事件的管理。关于公共危机管理,国内学者的定义主要如下: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的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的管理活动,并认为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人”。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其管理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也包括企业等私人部门,甚至也可以将公民个人涵盖在内”。综上所述,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的动态过程,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风险评估、预警、准备、反应、评估、恢复、监测、总结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遇,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管理活动。
2.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公共危机管理与一般危机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1)预防性。公共危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做好危机的救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危机爆发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我们可以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必要的准备、监测、预控工作,比如做好人、财、物的准备,制定危机管理的各种应急预案,成立危机预警机构,对可能引起公共危机的一些现象做科学的分析和识别等。
(2)应急性。危机事件具有突然爆发的特性,使得危机管理必须应急处置,像“9.11”事件、印尼巴厘岛爆炸案等,在危机爆发前,所能获取的信息有限,都要求政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优的决策。即使在事件爆发前已经有前兆,但由于危机发展在速度、规模、危害性上的不可预测性,政府也只能根据危机的发展情况来应急性地采取相关措施。
(3)综合性。公共危机管理是涉及多部门、全方位的管理。危机事件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多面体。从其发展阶段来看,有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期,一项危机事件常常会引发另一项或多项危机事件,如地震可能引发火灾、化学事故等。这就决定了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综合协调机构,由该机构来协调相关公共危机管理部门的关系,并统一指挥对危机实践的应急处理工作。
(4)权变性。根据现代权变理论的观点,不存在适用一切危机管理的普遍法则,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多因性等,所以公共危机管理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管理,它具有更大的复杂性。所以危机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境对危机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3.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
危机事件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任何一类公共危机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活动都不尽相同。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罗伯特·希斯的“4R”模型,了解了危机管理的范围与活动,就公共危机管理而言,由于其某些特殊性,导致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活动也有所差别。
(1)预警期。它主要是指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初,危机征兆已经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风险评估,掌握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危机的概率和后果的严重性;二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公共危机发生,尽可能控制危机事态的发展。
(2)爆发期。它主要指公共危机事件已经发生,进入紧急阶段,此时公共危机管理的任务就是即时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并防止其蔓延,其关键在于快速反应能力。
(3)缓解期。它主要指公共危机事件进入相持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公共危机状态,但仍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此时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是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4)善后期。它主要指公共危机事件已得到有效解决后对遗留问题的清理。这一时期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学习公共危机管理方法,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二是重视心理恢复与善后,强调心理恢复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责,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职能。
在实际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四个阶段的划分并不会如此明显,有时是交杂在一起的。因此,对于公共危机管理者来说,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和责任观念,也需要从职能分工入手,组建合作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团队,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各项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