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5日)
产品质量问题引起大家重视,不是自今日开始。早在1978年就举办了第一个全国质量月活动,从那时算起,质量管理协会成立也已是15年了。所以说,我们抓这件事不算晚。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质量问题可说是年年讲、月月讲,甚至是天天讲,一直讲到现在开展的“质量万里行”活动。然而,我们有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总也上不去呢?有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总是在波动呢?理由可能有许多,但我认为关键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没有真正树立起牢固的质量意识。为此,我认为,在企业领导者中必须进一步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明确质量问题首先是法律问题。任何一个企业卖出的产品,其质量如何必须依法承担责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产品质量发生的问题,给用户造成损害,制造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轻者赔偿损失,重者要“坐班房”。就质量讲质量,不同法律挂钩,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制造者、销售者无法制观念,何谈质量意识。
第二,质量意识必须建立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上。市场机制,主要是竞争机制。所以质量管理要建立在竞争机制上。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把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造成企业与企业间没有形成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人们说:国有企业不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小企业,讲的就是竞争机制。从国有企业内部讲,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彻底,仍然吃“大锅饭”,坐“铁交椅”,拿死工资。职工无竞争意识,企业无竞争机制,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说到底是个企业素质、全民族素质问题。从企业来说,主要是提高全体职工,首先是领导者素质的问题。我们一些企业往往是日子好过了,就忽视质量,把抓质量丢到九霄云外;日子不好过了、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方想到抓质量。只图数量,不求质量,这在市场竞争中要吃大亏。所以说,抓质量,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当然,提高素质是企业一项永久性的课题,不是三年两载突击一下就可以完事的。我建议每年开一次这样的促进会,以唤起人们对质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