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42872900000045

第45章 为什么有人偷懒却升迁,有人拼命却吃力不讨好?

“吃力不讨好冶经常有人这样抱怨,尤其是在职场中,每天无论怎样的忙碌,领导们也视而不见,反而偷懒的人却被领导重视又升职又加薪。

“智猪博弈冶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大一小。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如果定量地来看,踩一下踏板,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落进食槽,但是踩完踏板之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冶,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去掉劳动耗费2个单位净得4个单位,小猪也吃到4个单位。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再一起跑到食槽吃食,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劳动耗费各自2个单位,大猪净得益5个单位,小猪净得益1个单位。如果大家都等待,结果是谁都吃不到。可以得出结论,唯一的方案是大猪踩踏板,小猪等待。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冶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波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智猪博弈的结论是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现实职场中,如果你只有个体户精神,一味以为只要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如果你是有能力的,相信总有一天会被领导赏识。然而现实中的机会却是有限的,需要你去把握、去争取,否则就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后果。

某大学面向外界公开招聘两位教授:经济学和会计学。经过层层选拔,最终A教授和B教授凭借学历、资历脱颖而出。

会计学教授的工资是6000元/月,而经济学教授的工资是5000元/月。A、B两教授具有相同的学历背景——会计学硕士,同时又都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A教授的会计学教学经验优于B教授。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A教授理所当然地会获得会计学教授职位。殊不知现实并非如此。因为B教授知道市场行情,且知道目前不可能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因此,在与教务主任谈判时,极力否认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甚至说如让他去讲授经济学会误人子弟,与其这样,自己宁可不要这份工作。而A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开始就和盘托出,甚至大谈特谈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验。事情到此为止,每个人都看出了门道,学校不可能重新招聘,而两个教授也都不可能随便丢掉到手的美差。最终的结果就是B教授获得了会计学的教授职位,而A教授只好退而求其次,教授经济学。

在很多的企业中,都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任务完成,论功行赏,总有一些员工不劳而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猪,而另外有些人却费力不讨好,就像故事中的大猪。作为公司的管理层,要加强民主,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合适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智猪博弈冶的出现。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1918~?)意大利经济学家。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通货膨胀条件为稳定住宅建设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