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夜(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灭顶之灾突如其来,百万生灵顿时涂炭。土崩瓦解下十室九空,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震前的海原,山川深阻,道路崎岖,穷乡僻壤,民生凋敝。因文化落后,没有人记载大地震前的种种奇异现象。本文所记述的神秘传说,大都是震后幸存者及其后裔的口口相传,来自于地震研究者、史志工作者的采访调查。
小儿谣谚
民国九年冬天海原大地震之前,在极震区曾经谣谚四起,到处传唱流行。尤其是“摇摆歌”,家喻户晓,风靡一时。震后,当地人认为小儿谣谚天开口,那就是大地震的前兆。甘肃地震研究专家郭增建认为,震前童谣很可能是孩子的某种感知天性没有受到后天的影响,虽然感知到震灾即将来临,但孩子们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以歌谣的形式传达感知到的信息。
据幸存者传说,早在震前头一两年间,就有穿着奇怪的人在海原境内游走哼唱歌谣。有的说是道人,有的说是和尚,有的说是白胡子老汉,也有的说是货郎子,有的还说是乞丐。因歌谣中多重复“摇摆、哗啦、咯噔”衬托词语,儿童好奇,学而唱之。一传十,十传百,见啥唱啥,不拘一格,于是形成了各种版本,有摇摆歌、古怪歌、手桃歌等等。
关于“手桃歌”,有人说是震前听到的,有人说是民国十八年大旱时出现的。传说当时有个须发全白的乞丐老汉,腰里别着个打狗棒,领着个白狗娃,手里拿着个烂桃,烂手里拿着个好桃,一路髙叫着“桃儿!桃儿!”人们不解其意,一笑了之。大灾之后,幸存者恍然大悟,原来老乞丐并非凡人,“手”“桃”之含意是:守在家里必死,逃到外面可活。这一传说还有个“枣桃歌”的版本,说是有个老道不敢泄露天机,只好手拿枣儿桃子,在西安州城里转悠吆喝,暗示人们“早点逃难”去吧。
一、摇摆歌
园子里长的绿韭菜,摆摆摇;货郎子哥哥快挑来,摇摇摆。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货郎子哥哥不挑来,摇摇摆;地摇了,稀里哗啦塌散了。哗呀哗啦摇,咯呀咯噔摇。一碗浆水咽下去,摆一摆;心上的火气败下了,摇一摇。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四六的毛毡上躺下了,摇摇摆;稀里哗啦塌散了,地摇了。哗呀哗啦摇,咯呀咯噔摇。一碗羊肉摇一摇,白花了;世上的好人摇摇摆,贼杀了。咯呀咯噔摇,哗里哗啦摇。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不是王法吆摇摇摆,咱两个睡(亦作咱俩个名声摇一摇,死去了)。咯噔咯噔摇,哗啦哗啦摇。大豌豆开花摇一摇,没出穗。大脚片子摇摇摆,没处去。咯噔咯噔摇,哗啦哗啦摇。丝线帘子摇一摇,甩着呢;尕尕脚儿摇摇摆,栽着呢;咯噔咯噔摇,哗啦哗啦摇。
二、古怪歌
摇一摇,摆一摆,天上的神仙下凡了。不言不语不吃饭,见了凡人跪下拜。吓坏了凡人跑得快,你看古怪不古怪。摇摇儿摇,摆摆儿摆,地下的蚂蚁出洞来。推倒窑窑儿把房盖,光吃粮食你别吃菜。翻穿皮袄毛在外,你看古怪不古怪。摇一摇,摆一摆,见人亲的叫奶奶。碌碡跳上房,石头滚下坡,板凳爬上墙,灯草打破了锅。母鸡把明叫,猪娃子不吃菜,你看古怪不古怪。摇摇儿摇,摆摆儿摆,进城买口大锅来。锅头小了你放门外,三个石头支起来。猪牛羊肉炒野菜,你看古怪不古怪。
三手桃歌
狗娃儿老汉满乡转,挨门串户去讨饭。嘴喊卖桃没背桃,惹得娃娃嗖狗咬。好手里桃儿稀啪烂,烂手里新桃嘟噜噜转。人问他手咋得烂,他说手(守)烂桃(逃)不烂。
诡异背影
大地震过去后,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山村,因春节将至,爱好秦腔的村民们每晚都聚集在一孔特大的崖窑内排练老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一家的小孙子好奇,哭闹着非要爷爷领他去看戏。老爷爷被纠缠得没办法,只好背着孙子挤进窑里张望。在昏暗的油灯下,爷爷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说害怕得很,死活要回家。爷爷十分生气,骂孙子不懂事,转身刚走出窑门,地面突然抖动,崖窑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事后,爷爷问孙子当时看到了什么,孙子说:窑里的人后背上都插着一面黄旗子(也有说是白旗子)。
海原大地震虽然已过去九十年了,但往事并不如烟,各种版本的神秘传说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上述离奇古怪的传说,有的是真实存在的震前征兆,有的则难免附会,甚至带有迷信色彩。追究真假虚实已毫无意义,而勿忘过去,以史为鉴,方能告慰逝者,警示生者。
地裂吞没金银驼队
大地震史料中有个关于金银财宝的记载,至今成为探宝者永远不死的寻宝依据,他们在苦苦追寻那个吞没驼队的地裂。
据徐家汇观测台地震记录《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评注》记载:“地震发生后,这一地区到处堆积的废墟流出了灰黑色的地下水!大路因此发生断沟而变了形状。有一个骆驼商队全部都在这个地裂缝中消失了?!”《固原县志》记载:“三营至海原间,地裂而复合,黑泉涌而漩凝。有盐骆驼七八链,驼五只为一链,中途陨没。”据后来调查的地震专家考证,1920年海原大地震在鞍状地貌上形成了13条拉张裂缝断层跨度大概为200—300米。当时,大地震震中的海原干盐池盛产食盐,干盐池城内商贾众多,并驻有军队,食盐销往周边的固原、西安、兰州等地。这一驮队主人在繁华的大都市出售完食盐,想利用年关的嫁娶高峰商机,倾其所有捎带些金银财宝准备回到海原大赚一笔,不料,返程途中遭遇地震,连人带骆驼一起被地裂吞没了。
滑坡淹没清廷珍宝
沙沟,因多砂和水而得名,源头在西华山北麓,横穿海原盐池、西安、蒿川、关桥等乡镇,长达120公里。现在的沙沟已经是一个干涸沟壑,而它在1920年之前,这里山泉急流淙淙,两岸居住着众多客家人。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这里的大地震,使这里的山走动了近七八里,淹没了所有居住的村落,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2000年,在沙沟源头的一个叫麻地沟的村子,我们采访1920年海原大地震幸存者时,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海原大地震曾淹没了清宫藏的一批珍贵文物。
打开这几卷字画之后,我们发现已经显得像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弱不禁风又沧桑不堪的样子。上面全是临摹青铜器上的铭文,有鸟篆、小篆等各种篆体字,并有楷书的表注。从铭文可以判断出这批文物有商周、战国、秦汉,也有唐代的。而这副字画临摹的时间是民国时期,临摹的人是李文辉。
这位大地震幸存的后裔还告诉我们,他的祖父是马福祥的部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国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马福祥兄弟率部力战,弟马福禄阵亡。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同时奉命转移清宫里的珍玩和贵重物品。其中有一批珍玩被运到海原珍藏。
接着海原发生了大地震。沙沟处在地震中心,滑坡使沙沟面貌皆非,麻地沟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清廷珍玩在海原大地震中被走动的山淹没了。后来马福祥曾派人寻找过这批清廷珍玩,但均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