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43700700000006

第6章 兼顾公正和人情

做人金典:对事要黑,就是保持原则,力求公正;对人要厚,就是懂得人情,顺应人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聪明的古人早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对待别人绝不能只是板起面孔教训,要知道人是有一种逆反心理的,那样做只怕恰好会弄巧成拙。更不要做老好人,在别人面前没有一点威严,那样别人对你没有丝毫敬畏,你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最好的办法是恩威并施,“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既让别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又得让他对你感恩戴德。

比如一个领导者,管理好下属是他最基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会使他更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他的工作出色便是得到更高的领导赏识的最大资本。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有名的贤相。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极有人缘,使得全军上下无不认为其有情有义。“诸葛亮三气周瑜”本来对吴蜀联盟极为不利,直到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悲叹中死去,吴蜀联盟完全有破裂的可能。但是,诸葛亮亲自去为周瑜吊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感人肺腑的悼词催人泪下,连旁边守孝的兵士都为其言辞感动得泣不成声。见此情景,谁又会记起周瑜恰恰是被眼前这位哭得死去活来的吊唁人气死的呢?不知情的一定会以为二人乃挚友,并为他们感天动地的友谊而惊叹不已。通过这种手段,诸葛亮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住了吴蜀联盟。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是典型的先扮黑脸的策略。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迅速攻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降了姜维,一时大震关中。他派马谡率军守街亭,迎击魏军,并为马谡制定了作战方案。谁知马谡自恃饱读兵书,不依丞相之计,终于失了街亭,大败而归。

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诸葛亮与马谡私交甚厚,但马谡失了街亭,依军法当斩,诸葛亮便狠着心下令处死了马谡。执法后,诸葛亮又挥泪亲自祭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文,令兵士们大为感动。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应当执法如山,不徇私情,否则就很难树立威信,很难令众人臣服。但从个人角度讲,他和马谡交情很深,如果一斩了之,肯定会被认为六亲不认,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差,没准儿哪天犯个小错便被就地正法,于是很可能人们就开始畏惧,疏远他。但他亲自哭祭,以祭词晓之以理,以眼泪动之以情,效果就不同了。士兵们就会觉得,丞相是个重情义的人,杀马谡是因为万不得已,是因为刚正不阿、不徇私情,这反而更体现出丞相的可贵品质。就这样,既树立了威信,严明了法纪,又不伤人情,可谓两全其美。

在处世中,你不妨学学诸葛亮,先扮个“黑脸”,再扮个“红脸”,妥善处理公正和人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