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药王孙思邈
43710600000026

第26章 中药由野生到种植,率先详述药物贮藏及功效分类者

孙思邈医学理论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对药物知识的研究从不放松,亲自涉足深山采药、品尝、探究、种植,并在自采、自制、自用的过程中掌握药物的规律性,探赜新经验,把他的成果写进《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去。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开首列“药录纂要”,次之列“本草”。

分类新、条理明,是其显明的特点。他特别强调:采药要注意时节,“药材采取不知时节,不把它阴干晒干,虽有药名,但不能用”,“与朽木不殊”,“与凡草不别”。并强调采集地道药材。提倡医者亲自种药和造药。在《千金翼方》卷十四又专列“种造药第六”,《翼方》中有四卷专讲药物。同时,他还列举了200多种植物药材的采集时节与炮制方法,根据不同时节,采集不同种类的根、茎、叶、花、果入药。注明采集时日,载明采集后必须阴干、暴晒或火干,以保证药物质量。如在“菊花”项下写道:“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又对500多种“地道”药材,根据产地不同,功效差异,进行了论证。他要求医务人员要熟谙药物性味、功能、剂量,了解药物产地、炮制、服药禁忌等。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孙思邈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吸收了国外医药学说,扩大了药物领域。采用了不少外来药物和方剂,如诃黎勒、郁金、苏合香等,与阿伽陀丸、耆婆丸等。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重视食疗,记载了防治营养缺乏病的药方。他开创了将药物按其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对药物在“七品分类”的基础上,简录了药物的性味和主治,并按照功用将药物分成65章,以治疗百病,便于医者临床选用。孙思邈发现马齿苋、苦参、黄连、白头翁等治痢疾;常山、蜀漆等治疟疾;尤其发现川栋治蛔虫,为从川栋中分离出川栋素提供了依据,现代药理证明川素能麻痹蛔虫头部,使其失去附着力,达到驱虫效果。

孙思邈开历史之先河,使中药由野生变种植,详细叙述了枸杞、牛漆、地黄等15种药物的种植,从择地、选种、育苗,直到施肥、灌溉、收获,一一加以具体介绍。对中药的制法他非常讲究,并不断革新,如对生地黄、熟地黄的制作方法比前人有很大提高。再对钟乳石、鹿角胶等矿物与动物药的制作方法较前也有很大改进,特别是对有毒性中药的炮制,贡献很大。孙氏对有毒的10余种矿物药都介绍有去毒的方法。

在中国药学史上孙思邈率先详述了药物贮藏问题,全面介绍了药物的干燥、密封、防霉、防鼠、防蛀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保证生药药性和疗效的基本原则。他善于将古方的严谨、经验方的灵活、民间单方秘方的简便和特效,兼而取之,依据具体情况或加减化裁,或单用、联用,提高疗效。在实践中创立了或在其著作中首载许多新方,例如: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温胆汤、小续命汤、韦茎汤、磁朱丸等,疗效确实,至今为医家喜用。

孙思邈在《翼方》卷一“药名第二”中指出:“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所述录药名品,欲令学徒,知无物非药耳。”认为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丰富了药物的品种与来源。孙氏制剂剂型有汤剂、酒剂、散剂、丸剂、膏剂、乳汁剂、溶剂、栓剂及其薄贴、膏药等,给药途径及方式有内服、外涂、药物按摩、湿敷、撒布、温熨、喷烟、吹耳鼻、滴眼、滴鼻、洗浴、****或阴部坐药、佩绛带、****、薰法等,灵活多变,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