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从《孙子兵法》到《鬼谷子》,从《三十六计》到《三国演义》,这些关于谋略的著述不仅是我们攻敌制胜的法宝,更是我们生活中引以为鉴的成功方略。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总是会不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谋略,这不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资本。
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双方赛马赌斗三局,谁胜两场就算最后的赢家。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田忌一直都是输家,这让他心中非常不忿。
这天,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又输了。回去之后,田忌就和孙膑说了此事,孙膑是孙武的后代,颇有谋略,只是被庞涓设计陷害双腿残废了。田忌却非常尊重孙膑,尊他为上宾。得知田忌赛马失败的消息后,孙膑就说下次陪他一起去观战。
又一次赛马比赛开始了,孙膑坐在边上,观赏着这次赛事。第一局比赛,田忌和齐威王都牵出了自己最好的马。比完之后,田忌输了。接下来的两场,田忌都是以失败告终。
等到回去之后,孙膑对田忌说:“我看你和齐威王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你和他比赛的马匹相差无几。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做,保证能取胜,你尽管多下注。”
在第二天的赛马比赛时,第一局齐威王一如往常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马,而孙膑却让田忌派出自己的下等马。结果跑下来自然是田忌败北。第二局,齐威王派出了中等马,而孙膑让田忌派出了上等马。结果,田忌胜了一局。第三局,齐威王派出了下等马,孙膑让田忌牵出中等马。就这样,田忌又胜了一局,以两胜一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次赛马田忌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性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把以前输的钱财都赢了回来,还赚了不少。
从表面上看,孙膑的谋略在于懂得变通,不去和齐威王硬碰硬,而是选择退而求其次。三局两胜制,能够取胜两局就足够了。但实际上,孙膑之所以能够制订出如此高明的谋略,帮助在马匹的整体素质上居于劣势的田忌取得最终的胜利,则因为他想出了主动变换比赛马匹的出场次序的计策,最终收到了奇效。
洞察力是谋略吗?不是。但洞察力是谋略的前提。你先得有敏锐的洞察力,然后才能想人之不能想,为人之不能为。这就是谋略的智慧。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庙算,是成功的基础。
但庙算的基础则是一个人的洞察力。在做事情之前,如果你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那么就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计划,把事情办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