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16

第16章 明礼修身助成才——晋周以谦逊有礼荣登君位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你不学“礼”,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那么,什么是礼?简单地说,礼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示对他人理解和尊重的一个形式和过程。

“礼”是儒学创始的中心思想,孔子一生都在推崇“礼”。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里这样解释: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孔子曾说“为国以礼”,意思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的核心点就是要用礼。而以礼去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的内心是要温良恭俭让的,这是一个起点。而孔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修为是分不开的,能达到那样一个境界,足以说明“明礼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都与“礼”是紧密相连的,明礼的人才会懂得修身。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学习做人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使品德变得高尚;只有不断自省,虚心向身边的人求教,才能在为人处世上让自己更完美。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故事的主人公晋周就是一个懂得明礼修身的典型人物,他正是拥有了这种优良的品质,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

晋周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襄公的曾孙,他的爷爷是晋襄公的小儿子桓叔公,父亲是惠伯公孙谈。

晋周生不逢时,当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宠信骊姬,晋国很多公子都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晋周虽然没有争立太子的条件,更没有继位的希望,但也没能幸免。为了保全性命,晋周一家离开了晋国来到周国。

当时的晋国是大国,而晋周又是以晋公子的身份来到周国的,所以受到了格外的礼遇。以前晋国的公子在周朝由于自许高贵、目中无人,所以名声一直不好。但是晋周却不同,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贵公子,并时时虚心地向单襄公学习请教。

单襄公是周国有名的大夫,学问渊博、待人宽厚,是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王公都很敬重的人物。每当单襄公与天子王公相会议论朝政时,晋周总是毕恭毕敬地跟在他的后面。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从来没有一丝倦意。没有问他的话,他从不多嘴多舌;即便他人询问也是谦虚谨慎地回答。所以王公大臣们都夸奖晋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谦虚有礼,是一个少见的谦谦君子。

晋周之所以修得这么好的品行,都是因为他经常虚心向单襄公请教,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结果。

当时晋国连年战乱,朝野动荡不宁。晋周虽然身在周国,但仍然时刻关心着晋国的情况。一听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为晋国担忧流泪;一听到好消息,就兴高采烈。如此一来,也招致很多人的不解和质疑。对此,晋周解释说:“晋国是我的祖国,虽然有人容不下我,却不是祖国对不起我。我是晋国的公子,晋国就像是我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关心呢?”

晋周在周国数年,一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无时不刻不是一副谦逊有礼的君子之态。在他身上从来没有不合礼数的事情发生,所以周朝的大臣都很爱戴他。

在单襄公临终的时候,对他儿子说:“要好好对待晋周,晋周举止谦逊有礼,今后一定是晋国国君。”

后来,因为晋国国君晋厉公骄奢淫逸,自以为不可一世,遭到群臣不满。特别是中军元帅栾书,他建议由远在周国的晋周做晋国国君,理由是晋周明礼谦逊、德贤出众。这一建议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可。就这样,晋周成为了历史上的晋悼公。

晋悼公凭借自己的优良品行当了国君之后,依然保持着谦逊有礼的做人处世方式,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他的影响,所有大臣都学着谦逊礼让,发生在晋悼公时期的“集体谦虚”事件最能说明这一点。

根据《左传》的记载,公元前560年的绵上阅军,此次将帅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赵武获得了上军主将的位置,在“六正”中位列第三,而栾黡依然是下军将。起初,晋悼公本来想让韩起为上将军,但韩起推荐赵武;又让栾黡干,栾黡也谦让了,不过口气相当有意思:“臣的本事还不如韩起呢。既然韩起愿意让赵武干,还是按他的意见办吧!”于是赵武顺利跳跃晋升。

《左传》记载,由于这次集体谦让事迹,晋国的民众关系变得非常和谐,各国诸侯之间也变得十分和睦。

晋周的谦逊有礼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做人准则,从而赢得了人心,受到了尊重,取得了别人的信任,最终荣登了君位。这一切足以说明了,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品行的人,才能为自身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达到事业的顶峰。

类似周晋这样因谦逊有礼而成才的案例,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晋朝的周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周处除三害”的千古美谈。当他得知自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已成为当地人们的一害时,内心很是惭愧。最终他使出浑身解数射杀了一害老虎,困住了二害蛟龙。而他对自己也开始严格要求,明礼修身,以礼待人,还专门学习礼仪知识,最终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才。

正所谓“以礼治国”,这种“礼”就是为了维护上层的统治:在统治者内部,礼可以防止和调节矛盾;而对下层人民来说,礼既有慑服之威,又有收罗人心之用。而“明礼成才”中的“礼”则是讲既要学习还要实践,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理论联系实际才会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不光要以理服人,更要以“礼”待人,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尺度。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人格魅力,更能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最终帮助自己走向成功。

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完全能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待人以礼、谦虚谨慎的人,总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往往为自己的发展加分;反之,如果一个人无德无能、举动不专,必然会自食恶果,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一个人时刻注意修身明礼,注意自己的品行,不仅会让身边的人喜欢你,更能为自己留下后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让你平安顺利地渡过难关。可以说,谦逊有礼就是广结善缘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让你善有善报,而且更能让今后的道路越走越宽,直至走向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