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55

第55章 随机应变解百难——刘墉随机应变化危机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我们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学会变通,才能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世事莫测,常法行不通的时候就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关于这一点,曹操可以说是后世灵活变通而成大事的鼻祖和导师。遇到问题不应该拘泥于教条,要学会随机应变。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问题解决掉;如果不懂变通,只是一味走别人的老路,那么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有可能会更加复杂。生活不是单调的,情况总是在千变万化中运动着。为人处世亦如此,懂得方圆之道,才能解决棘手的问题。

清朝乾隆时期,内外稳定、君臣一心,一片国泰民安之象。一次闲来无事,乾隆皇帝就问宰相刘墉一个问题:“咱们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么,你说京城共有多少人?”乾隆本想刁难刘墉,让他出点丑。

没想到刘墉脱口而出:“只有两人。”乾隆非常奇怪,就问为什么。

刘墉解释说:“北京城人再怎么多,也离不开两种人,男人和女人。如此说来,整个北京城不就只有两个人吗?”

乾隆见没有难倒刘墉,于是又问他:“今年北京城里有几人出生?几人去世?”

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还没有问为什么,刘墉就解释说:“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今年死去的人再多也只有十二种属相。”乾隆听完哈哈大笑,对刘墉大加赞赏。就这样,刘墉靠自己的随机应变回答了本来无从应答的问题。

乾隆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是难题,回答不好就会犯了欺君之罪。可是刘墉却深谙变通之道,灵活地让思维转了一个弯,不仅回答了问题,而且还幽默十足。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但如果我们能像前人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就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智者便是能够随机应变的人。

善于见机行事、灵活变通,是一个人在日常交际中人情操纵水平的重要表现。随机应变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把事情更好地解决掉。如果在问题面前不通事理,不懂变化,只会让自己钻进牛角尖儿,走上一条绝路。

无论是灵活变通也好,还是弹性处理也罢,和滑头性格与毫无原则是截然不同的。分明是已经改了道儿,此路不通,却还偏偏要按照旧时的方法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正所谓因时制宜,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才是智者应该有的变通和弹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