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67

第67章 有和谐才有未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其中“礼”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个“和”字。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人想要进步,任何一个集体想要发展,和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一个人把精力都花在了与别人的争斗上,一个集体的资源被内部争斗所消耗殆尽的话,那么所谓的发展、所谓的未来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与外界和谐了才能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集体而言,身处其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和谐了,才会产生正向的“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乃至国家的发展。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秦国与赵国是邻国。秦国强大,赵国弱小,秦国始终有吞并赵国的野心。为此,秦昭襄王频繁派兵攻打赵国,一点点地蚕食着赵国的土地。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准备在渑池约见赵惠文王。对于是否赴约的问题,赵惠文王很犹豫。但是赵国的谋臣蔺相如和大将廉颇都认为必须要去,因为若是不去,那分明就是在向秦国示弱了。

赵惠文王鼓足勇气启程去了秦国,为了以防万一,蔺相如随侍在赵惠文王身旁。李牧率领五千兵士护送,又让平原君率领几万名兵士在赵国边境整装待发。

渑池之会上,秦昭襄王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鼓瑟技术非常好,不妨弹奏一曲,为大家助助兴!”没等赵惠文王回答,就吩咐手下把瑟拿了上来。赵王无奈,只好弹奏了一曲。秦国史官当即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并且读了一遍:“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见,秦王命令赵王鼓瑟。”

赵王非常生气,这时,蔺相如拿出一个缶来,跪在秦王面前,要求他说:“听说秦王很会击缶,不如为大家演奏一曲,给大家助助酒兴!”

秦王非常生气,对蔺相如不加理会。蔺相如大喝说道:“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大王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是我和大王相隔只有五步,如此近的距离,我身上的鲜血都可以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对蔺相如的威胁感到非常吃惊,不得不拿起缶,胡乱地敲了几下。

蔺相如马上叫来赵国史官,让他把这件事记下来,和秦国史官记录的如出一辙。

秦国的大臣见状哪里肯罢休,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也不甘示弱:“请秦王割让咸阳给赵王祝寿!”

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非常紧张。秦王早就探知赵国大军驻扎在附近,如果兵戎相见恐怕也讨不到便宜,便只好暂时隐忍了下去。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立了大功,赵惠文王非常高兴,一回国就拜他为上卿。

廉颇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私下对自己的手下说:“我是赵国大将,为赵国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只会说嘴,哪还有什么功劳,竟然成了上卿,比我的官儿还大。等到我见到他,一定要好好羞辱他。”

蔺相如听闻此事厚,就装病不去上朝了。但是冤家路窄,有一次,蔺相如带领自己的门客准备出去,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蔺相如马上下令让自己的车队退在一旁,请廉颇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非常生气,认为蔺相如胆小怕事。蔺相如反问他们道:“廉颇和秦王比,谁的势力更大?”

众手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秦王势力大了。”

蔺相如说:“你们说的没错。全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但是我不怕他。我既然敢当面指责秦王,又怎么会害怕廉颇将军呢?但你们也许不知,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将军两个人同时存在。如果我们两个失和,被秦国知道了,他们就会派兵来攻打我们。为了国家,我也不能得罪廉颇将军。”

这段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到后非常惭愧。他是个直性子的人,知道自己做错了,干脆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来找蔺相如请罪。蔺相如赶忙扶起来他说:“我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您怎么能来向我赔礼呢?”

自此之后,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知心的朋友,全心全意地辅佐赵王。

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选择了回避,选择了顾全大局,处处忍让,以和为贵。最终用自己一片真诚之心感染了廉颇,双方和解并且成为了至交,也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事实上,在为人处世时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集体的利益,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与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只有和谐才能让你进步,你所在的集体也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生意场上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的意思就是人和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才会顺畅,也才会为双方赢得更多的利润。那么同样,和谐之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一样重要。人都是环境的动物,没有和谐的环境,又如何企求个人更好的发展?心情可以自控,环境可以创造,只有抱着一种与人为善、求和求友的心态,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放下面子,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对家和为兴,对友和为贵,这不仅是一句嘴上的空话,更是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脉更宽广,未来更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