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传统工艺收藏
43736200000010

第10章 长江流域的民间雕刻(4)

东阳境内现存清代古建筑有200余处,从世存作品可见东阳木雕艺术有了全面性的突破和提高,其特点是:丰富的题材内容、娴熟的构思设计、奇巧精细的装饰图案、精巧的雕刻技法、恰到好处的实用结合。财主豪门雕制“千工床”、“十里红嫁妆”盛极一时。

20世纪初期,木雕艺人流向城市,经营方式由上门加工转向工场生产。1914年创办的杭州仁艺厂,成为东阳木雕商品生产的第一个专业厂。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仁艺厂的东阳木雕箱架、书箱获大奖章,室内陈设木雕工艺品获金牌奖。1922年,仁艺厂举行了一次木雕技艺人比武。行家相评,公认杜云松为“雕花皇帝”、黄紫金为“雕花宰相”、刘明火为“雕花状元”、楼水明为“雕花榜眼”(后称“雕花状元”)。其他工厂还有上海王盛记雕刻木器店、上海原利木器厂等。随后,东阳木雕工厂设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产品通过杭州、上海、香港等三个重要基地,逐步走向世界。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国势衰败,战火连年,东阳木雕总体上陷入低谷。但这一时期,东阳木雕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木雕工艺品由产品变为商品,生产方式由上门制作变为工厂化生产,是古老的东阳木雕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

(二)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的温州和乐清,乐清是发源地,距今约有150年的历史。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由于温州地区接近山林,艺人们可以就近取材,这对黄杨木雕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经过世代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最终形成了黄杨木雕优秀的传统风格和传统技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镂空技法,它是形成黄杨木雕作品形象生动,玲珑剔透的主要技法,在《天女散花》、《红绸舞》、《哪吒闹海》这类题材上,它被体现得最为充分与完善。20世纪初著名艺人朱子常创作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奖,使黄杨木雕声名远扬。建国后,黄杨木雕迅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技法上,又创造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圆雕手法,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黄杨木雕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温州、乐清外,还有福建、上海等地。上海的黄杨木雕是在我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塑的解剖、比例、结构、重心、线条等处理手法,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和民俗风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趣幽默,生动自然,是大家所称誉的“海派”黄杨木雕特色。上海黄杨木雕的形成,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是由早年从事过西方宗教雕刻艺术的著名艺人徐宝庆首创,他的代表作如《顽皮娃娃》、《五子戏龟》、《撑骆驼》、《拔萝卜》、《送公粮》等,都是生活气息浓郁、解剖准确,夸张恰当,镂雕剔透、风趣盎然。

黄杨木雕的著名艺人还有王风诈、叶润周、王驾纯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注重简洁、朴实、传神,艺术手法比较写实。有的擅长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镂雕技法。作为新一代木雕艺术家,乐清的高公博在从事黄杨木雕、树根雕的创作研究时,又开拓了黄杨“劈雕”这一崭新的木雕工艺,被称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黄杨木雕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善于利用木料因材施艺,它虽然是立体小型圆雕和镂雕两种,但以单人圆雕见长。木雕的工具有泥锤、雕塑架和泥塑盒,以及卡钳、刮刀和各种形式的塑刀等。用于打粗坯的工具,有锯、木敲锤、铁敲锤等。用于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凿,它的种类很多,功能齐全,又分斜凿、三角凿、平凿、圆凿、中钢凿、反口凿、反口凿、翘头凿、针凿和手锯、竹簪、拖钻等。其操作比较细致,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黄杨木雕工序复杂,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般产品分流水操作,特色作品由能雕善画者独立完成。技艺娴熟、修养高深的艺人往往可以不塑泥稿,因材施艺,直接雕刻。有时为了使作品丰富舒展,又往往采用拼装、组合的办法。

(三)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福州主要有象园村的“柯派”(柯世仁)、大坂村的“陈派”(陈天锡),雁塔村的“漆器派”(王清清)。福州三派由于雕刻技艺一般是家族世代相传,生产制作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他们最初的雕刻材料主要是樟木、楠木、红木及杉木等,雕刻内容多是寺院的佛像、庙宇的柱头、栋梁和神龛,以及桌、床等日用家具的花饰雕刻。至清代乾隆年间,福州雕刻名手孔氏帅先采用了硬质山茶树根,因势度形、稍加雕凿,再配以手足制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根木雕工艺品。独立的木雕工艺品的出现,使木雕艺人们从庙堂走向民间,并逐渐形成了木雕专业的队伍。由于适宜雕刻的天然树根不易取得,大坂村的艺人陈天锡采用当地盛产的龙眼木材(即桂元树),用其根部或节疤,雕刻成天然根状,或以香火烙成腐蚀疤节,再刻成人物、飞禽、走兽等。后来象园村的艺人们也随之普遍使用起龙眼木进行雕刻,从而形成福建特有的龙眼木雕工艺品。象园派不但精于景物的设计布局,还运用机械原理,使作品能够活动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当时大坂派还创造性地采用骨、玻璃来制牙、眼、装配在龙眼木雕人物动物上,使作品富有生气。雁塔派比较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作品构图错落有致,装饰性强,丰富了福州的漆器装饰技法。

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龙眼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作品经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为特殊,最著名的术语称“五头抱一头”,即膝盖头、手腕头、两肩膀头和头部都挤于一块的姿态,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木墩上,用脚板挟住加工件,抡杆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时,通常使用斧头砍劈出坯,熟练的技工有“一斧抵九凿”之功,即几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动态轮廓。

龙眼木雕造型生动稳重,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既有准确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动的夸张变形。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富有不同的质感。产品色泽古朴稳重,具有“古董”之美。

(四)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它历史悠久,早在明清两代就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历史上分潮州和广州两大类,潮州地区最为著名,因而又通称“潮州木雕”。

潮州地区的金漆木雕是由粗犷的建筑木雕发展而为精细的日用木雕,如挂屏、座屏、神龛、茶柜、香柜、案桌、屏风等。其中尤以黑地金漆神龛最为精巧。大约在三寸高的龛门窗格上就能刻出十多个故事人物,如果是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图案花纹、背景还衬上通雕景物,可以说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细绝伦的技艺了。潮州金漆木雕以花、鸟、鱼、虫、蟹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写实肖似。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

广州地区的金漆木雕以雕工雄浑、粗犷、生动流畅见长。它与传统建筑给合十分密切,喜欢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选入画面。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渔樵耕读,还有古典诗词或朱子家训之类的格言警句。画面构图善于吸取传统绘画的长处,并以“之”形与“S”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山水风景常用数点透视、层次多、景深大、视野广,在狭小的画面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在刻戏曲人物脸谱时,艺人们多用旋刀在眼圈外刻一二刀,以突出其神情,讲究远视距艺术效果,广派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目前已经失传。

金漆木雕选择优质樟木或银杏、冬青等木材,经过凿坯、细刻、磨光、揉漆、贴金等工序后,作品庄重优美、金壁辉煌,而且不易腐朽。著名艺人张鉴轩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设计制作的两件大型金漆木雕《花鸟》和《鱼虾》是金漆木雕传统题材鱼虾蟹篓的代表作。

金漆木雕的传统产地除广东的两大类外,宁波、苏州也生产。宁波为朱金木雕,又名“金漆木雕”,是雕与漆并重的传统工艺。构图特点主要吸取民间绘画和文人山水花鸟的优点,并刻有诗句,题款和印章。造型古典、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绚烂富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万工轿”就是宁波明清木雕工艺等多方面艺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苏州的描金木雕,特点以佛教内容为主,其作品不施彩绘,不作金装,以自身素色为主,根据不同部位和图案,饰以流畅的金线勾绘,作品尺寸不大,但形象健美,神态夸张、刀法洗炼而严谨,风格高古。

(五)其他木雕

因所用木材是红木而得名,主要产地在江苏、上海、广州、北京,以苏州较为著名。早在明清时期,苏州专门从事制作红木小件的作坊和艺人辈出,技艺精湛,是“明朝一代的绝技”。据记载,清代艺人杜士元能在一个核桃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游赤壁,船舱内有三人,船头上站有一个烹茶童子以及三个船工,烹茶工具除炉子、水壶、扇子外,还有茶盘茶杯,堪称精雕细刻的珍品。

红木为名贵木材,一般指酸枝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带红色的硬质木材,因不易多得,历史上都用来做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红木雕尤以“红木小件”而驰名。“红木小件”,又称“摆件”或“巧木作”,可做玉雕、牙雕和古玩的配座。“红木小件”采用小块红木,通过锯、刨、拉、凿等工艺,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深浅浮雕及线刻等技法,以山水、云纹、花鸟、瓜果、蔬叶、虫鱼等为题材,雕制成文具用品、烟具、花插、碟架、瓶座、几座、玉牙雕配座等,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雕刻珍品。它们小巧精美、风格雅致,经过细致的打磨揉饰,闪耀着宝石似的光泽,深为人们所喜爱。

用红木雕刻的产品,除红木小件外,还有红木宫灯。红木宫灯,是以红木为骨架,装上彩色鲜艳的玻璃画面,是一种既供照明,又具华贵气派的富丽典雅的实用艺术品,过去只为皇帝等少数统治者使用。品种有桂灯、走马灯、壁灯、台灯、柱灯、子母灯等。在雕刻工艺上也十分讲究,雕刻内容多以龙凤、花草等图案构成玲珑剔透的剪影效果。

仿古木雕

仿古木雕是以仿旧工艺技巧仿制古代木雕艺术的特种工艺品,它以古代木雕为母体,综合雕刻、髹漆、装金、彩绘、仿旧等特殊工艺而制成。仿古木雕是在玩古之风相当流行的清代兴盛起来的。那个时期北方以河北曲阳为首,他们以旧木雕凿,并运用北方彩绘艺术手法,以质朴、浑厚的民间风格代表了山西、北京、天津等地仿古流派。南方则以上海为中心,集中了苏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佛作艺人,仿唐、宋、元、明、清历代寺庙佛像,以后又逐渐形成苏州金华、广东等几个主要流派。据专家评介:近代仿古木雕能堪称上乘者有二类,一类是仿古实为创作,运用仿旧工艺技巧仿出古代艺术的风格与水平,而不是具体的作品摹仿。另一类是认真揣摩,忠实地摹仿某一件前代艺人佳作,做到形、色、纹、质、气以及刀法等,其效果可以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