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44859800000018

第18章 江南私家园林文化探析(1)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人们运用叠山、理水、建筑、刻石、植花木、养动物等艺术手段而营造的模拟自然山水的游憩场所。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囿、苑、园、山庄、庭院、别业等。园林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个特别的门类,若将其拆散,并不能在该领域中独领风骚,而将其归拢,却媾化成一个如诗如画般的美妙境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园林具有整体环境的美感,或者说,园林是一门环境艺术。同时,园林又是一定时期社会物质财富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除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外,还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园林作品能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换言之,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园林具有比一般建筑更为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而江南古代园林文化在这一领域中应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江南古典园林文化的发展历程

约在七千多年前,江南就已出现了原始氏族公社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钱三漾、良渚文化遗存等均昭示了灿烂的原始文明。江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筑成水陆八城门的苏州城,“三纵三横一环”的水系,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历经2500年的春秋,号为中华现存的第一古城。苏州园林承载着吴国的历史文明。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攻越,越败,成为吴的属国。

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曾在吼山养狗猎鹿,在兰亭种植花草树木,因此可以说苏州、吼山和兰亭是江南最早建设皇家园林之地了。战国时,越为楚国所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汉代浙江属会稽、吴、丹阳三郡。显然在古代江南,几起几落,各霸主们已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开始了最初的囿、园、苑的营建。但早期的皇家林苑究竟是何模样,现代人已很难知晓了。

从有关记载来看,三国两晋时代是江南古代园林的初步形成时期。当时全国正进入战争频繁的混战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南移。江南大片土地都成为东晋贵族的田庄,于是崇尚自然的古代山水园林艺术在江南得到了迅速发展。风景秀丽的山阴道上名士云集,大书法家王羲之客居山阴时曾有过“兰亭雅会”的记载;指挥淝水之战打败符坚的谢安,开始就隐居在上虞东山上并营建别墅,内置厅、轩、堂、洞景、山地等景观,竹树环列,山水相映,桑林翠绿,显然已是非常讲究的私家园林了。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而寺院园林几乎也是同一时期的产物。由于佛教、道教盛行,僧侣们喜择深山水畔建立清静梵刹宫观。出家人惯游名山大川,对于天然风景之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如着名的释游名家于法兰、支道林、慧远、谢灵运等,他们将寺院选在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筑又讲究曲折幽致,因此,寺院往往就是一座绝妙的园林。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创者、释游家谢灵运所造的大庄园和别墅是规模较大的私家园林。沃州禅院相传为晋高僧支遁(314-366)的栖居地;新昌大佛寺为东晋(376-396)高僧昙光的栖居地;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由印度僧人慧理于东晋(326)始创;于隋开皇十八年(598)所建的天台山国清寺为开山祖师“智者大师”的栖居地。“它们或傍山或依水,清泉环阶,白云缭绕,洞山之美,瀑布之壑,森林烟凝。”可见,僧侣们对造园艺术的影响是极大的。

唐宋时为江南古代园林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私家园林较多。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园林,始建于五代吴越。宋代吴兴是江南私家园林最集中的地方。据宋代周密《吴兴园林志》记载:“吴兴山水清远,多园池之胜。有丁氏园、莲花庄、程氏园等三十六座之多。其中沈德和尚书园面积百余亩,果树甚多,林禽尤甚,内有聚芝堂藏书室。堂前凿大池几十亩,中有小山,谓之蓬莱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绣润崎峭。”南宋由于建都临安,杭州又成为江南园林的中心。据《湖山胜概》

记载,当时余杭除有数十座皇家宫苑外,私家园林已不下40余座。嘉兴、南浔、绍兴等地的私家园林也颇盛。如沈园是绍兴城内着名的园林,筑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相传陆游曾在此与前妻唐琬相会并题《钗头凤》一词,沈园也因此更加出名。另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唐宋时期有120余座私家园林。

元明时江南的私家园林发展很快,一些着名文人、画家纷纷加入造园事业。如元初赵孟頫建五石草堂,园内有五巨石,草堂由此得名。后来转入清末藏书家陆心源之手,改名潜园。

明中叶以后,出现一些造园艺术家,诸如张南垣、计成等。尤其是计成,他总结了元明以来的造园手法,概括了造园艺术实践,提出了自己的造园理论,编着了《园治》一书,对后来的造园艺术影响很大。

明清以来,江南的私家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据文献记载,仅杭州就有私园别业70余家。江南名镇南浔有各式园林20余座。其中被园林家称为“园林巨构”的就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宜园、适园、颖园五座。童隽1936年撰写的《江南园林志》中说:“南宋以来,园林之胜,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而以杭州、湖州为尤,然湖州园林实萃于南浔。”据文献记载,苏州在明代有271处、清代有130处私家园林,称得上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之最了。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苏州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具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中,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众多古典私家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随着岁月的流逝,江南历经战乱浩劫,如诗如画般的古典园林大部分已被毁损。现存的古代园林主要分布于苏州、扬州、湖州、杭州等地。

二、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中构景要素的艺术特色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并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园林建筑之所以成为人们特定的审美对象,是因为园林建筑的构景艺术与其他建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而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中构景要素非常讲究艺术性。

(一)叠山富有思想性

叠山是江南古典园林最常见的构景要素之一,造园者常常赋予石头以灵性,故思想性很强。石,在园林,特别在庭院中是非常重要的造景素材。古代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的说法,因此,江南古典园林对石头的运用是很讲究的,尤其是太湖石。

太湖石,乃千万年太湖水浪冲击浸吞的结果,质坚表润,纹理纵横,鬼斧神工,巧趣天成。江南文人对石头是很崇拜的,宋代文学家叶梦得隐居湖州弁山时,曾自号“石林山人”;米芾认为石具有“瘦、皱、漏、透”的品格,这是就太湖石峰的气势意境而言。其实,石还具有“顽、清、拙、丑”之特征。显然,奇石是大自然的精灵,人们对石头的崇拜实际上也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石峰大多以太湖石为主,这些石头在文人们的精心雕琢下往往显得灵气十足,栩栩如生。如杭州文澜阁的美人峰、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湖州潜园的莲花峰、南浔藏书楼的虎啸石等。而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除了能够模仿大自然的真山,起到深远如画的意境外,还能起到登高远眺、扩大空间范围的作用。

江南古典园林在叠山原料中除了大量使用太湖石以外,还配以英石和黄石。英石,主产于广东英德县。石质坚润,有皱纹,呈灰黑色,峭峰多棱角,小而奇巧。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一般以小景点缀为主。如南浔张石铭故居内厅宅院有一形似展翅雄鹰的“鹰石”,为南浔园林中三大奇石之一,该石形态怪异,乃江南罕见之物。黄石,主要来自苏南、皖南、浙江武康等地。计成在《园治》中说黄石“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用黄石叠脚(假山之基础)不易受风雨侵蚀,粗犷而富野趣。如若高叠,却显嶙峋峻峭。而锦川石(石笋)、腊石、花岗石等叠山石料使用较少。

(二)理水注重天然性

园林大多为摹拟自然风光的山水园林。于是水就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形态之一。古人云:“山因水活,水随山移,有山无水,有水无山,皆不成景。”因此,园林中必须有一定的水面。同时,园林不但能以水面调节和改善园中的小气候,还能借助水面,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增加造景的纵深效果。所以,理水与建筑、山石、花林一起经过艺术组合,能使园林中的美景,“虽由人作”,却“宛如天开”。所以,江南古典园林的创造者在理水上是很下功夫的。他们一般将园林中的水整理成自然状态下的池、瀑、涧、泉、潭、滩等不同类型。造园者往往能通过掩、隔、破、曲、活等手段,将水景处理成富有天然情趣、楚楚动人的立体画卷。如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海盐南北湖、南浔小莲庄的荷花池等秀丽景色都是造园者理水的产物。

(三)建筑突出文化性

园林建筑是古典山水园林构成的要素之一。园林中的一楼一阁、一堂一亭、一榭一轩、一廊一舫,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遮阳蔽雨,驻足休息乃至读书起居等方面的种种需要,而且能以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与山水、花木等造园要素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让人们赏心悦目,丰富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江南古典园林与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大体相似,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着别具一格的美:或悠远,或疏淡,或清新,或幽深,或兼而有之,皆因园而异,特别是文化性比较强,比如藏书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藏书活动源远流长,尤其是私家藏书。千百年来,在中国藏书活动的版图上,湖州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和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收录的湖州籍私人藏书家达4700余人。

而私人藏书的地点又是和古代园林分不开的。如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密韵楼、六宜阁、半画阁;湖州的皕宋楼、韵海楼等等。它们既是私家庭园,又是私人藏书、学习、会友的好地方。

庭园是一种有明确构图意识的立体艺术造型,极具文化韵味。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品类、地面状况等作为庭园组景的手段,使庭小不觉局促,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极具人文气息。杭州的玉泉观鱼池三面建筑一面墙亭,其构庭虽与其他园林相似,但庭景性格却迥然不同。江南园林中的洞门、漏窗,由于观赏的需要,皆作艺术加工,造型极为丰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江南文人审美的艺术心态。如果将园林中的门窗图案加以分类的话,那么大致有民间吉祥图案:如石榴、如意、佛手、松、鹤等;大自然中的花卉、鸟兽、日月:如梅花、荷花、芭蕉、狮、虎、日、月、云头等;古玩器物:如瓶、鼎、琴、棋、书、画等等。

江南园林在单体建筑中,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一应俱全。其中,小亭最富抒情色彩,风韵多姿,典雅秀丽。造型无定格,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亭,圆亭、扇亭、方亭等多种样式。亭顶大多采用歇山式或攒尖顶式。而攒尖顶式的小亭构造与北方园林、岭南园林有别,如屋角反翘,屋面采用小青瓦等。在选址上大都以平地、临水、假山上为多。绍兴兰亭鹅池的三角亭,宁波天一阁前院中的方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的桥亭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廊是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文化小品。上有檐顶的过道,遮阳挡雨,既可作通道,又可分隔景区,其本身也是景观,曲折蜿蜒。如果我们把整个园林作为一个“面”来看,那么亭、榭、轩、馆等建筑物在园林中可视作“点”;而廊、墙这类建筑则可视作“线”。通过这些“线”的联络,把分散的“点”连接成有机的旅游整体。如果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的结合角度来看,又可把廊分为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水廊、桥廊、单双面空廊、复廊、双层廊等。江南园林中廊的建筑,没有北方园林高敞宽大,但都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如绍兴兰亭流觞亭东面的右军祠,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相连,墨池两侧的回廊是学习书法的好地方。南浔小莲庄荷花池旁的曲廊,小巧而富有诗意。湖州莲花庄的单面空廊,样式变化多端,建筑巧妙,饶有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