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44859800000020

第20章 江南私家园林文化探析(3)

在园林的南侧有一建筑称“退休小榭”,意为“退而休之,修身养性”,是供人赏景休息用的。其平面呈凹字形,远看似一画舫,造型别有风味、非常秀美。此榭临水坐南朝北,北窗可接纳午阴清凉,是品茗赏荷的又一绝佳去处。在设计上,因采用冷色调,故而显得十分素静与淡雅。榭后有暗廊,与两侧曲廊相连,有柳暗花明之意趣,又避免榭内受人行之扰。这在江南小榭建筑中是不多见的。廊中建有园亭和桥亭,廊引人随,径沿池转,确有移步换景之妙。

园林西南边是刘氏家庙。庙外矗立着两座东西相对的御赐牌坊——其中一座为“乐善好施牌坊”,另一座为“贞节牌坊”,它们均建于清光绪年间。由于刘家待人处世善于应用孔孟的“中庸之道”,所以当四川、安徽等地闹饥荒时,刘家曾出钱资助。在家乡,更是以“仁”和“善”来表现自己,他们常常以金钱和物资来睦族与睦邻。刘家以庄田收租所得,为刘氏家族办家塾,创义举,济族人。为此,博得了“乐善好施”的美名。经当时的巡抚祈奏皇上恩准,建造了这座积善牌坊。而另一座牌坊是由于当时刘镛的大儿子刘安澜29岁就死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等三位女人恪守妇道,守节不改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贞节牌坊。牌坊高8.5米,宽5.6米,为门楼式,五楼四柱。上面以“状元及第”、“文王求贤”、“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进行雕刻,并配有龙、凤、狮、麒麟、蝙蝠、奇花异草等吉祥与避邪图案,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牌坊中有两块“下马石”和一对蹲坐的石狮,石狮雕刻采用象征性的手法,镂刻精巧,憨态可掬。其中一头母狮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另一头雄狮却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严父慈母”。刘氏家庙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落成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刘家祭祀祖先亡灵的场所。家庙面宽三间,共三进,木结构硬山顶,头进大门原为通高木制平门,高木槛,有抱鼓石一对。正厅内原悬有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家庙厅堂高大,气宇轩昂,雕饰华美,极显豪门富贵之气。电影《夜半歌声》新片部分镜头曾在刘氏家庙拍摄。

综观整座小莲庄,其风格和特征是:精致素雅、小巧玲珑,追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具体表现在:第一是顺应自然,即以荷花池为中心,山石参差而垒,亭踞山,树依水,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第二是富有诗情画意,园内各处建筑构思精巧,独立成景,造园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将古典诗歌、绘画艺术引入造园实践,使园林布局和景观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第三是层次幽深,小中见大,园内建筑善于运用降景、借景、框景、分隔转换等手法,将楼、阁、斋、轩、廊、窟、桥、栏、洞等,处理得隐而不露、繁复多姿,园内园外景色融为一体,确是江南水乡不可多得的名园。

(二)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南浔镇西南部的鹧鸪溪畔,与小莲庄隔溪相望。它是我国近代着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因清朝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匾额,故而创始人、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就以此为楼名,称嘉业藏书楼,当时为南浔四大藏书楼之首(余为密韵楼、六宜阁、半画阁)。它构思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民国13年(1924)落成。总体设计为园林式布局,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楼主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自称求恕居士,识者尊称“翰公”或“翰老”,并有“傻公子”之称。他生于1882年,卒于1963年,享年82岁。光绪三十一年(1905)秀才,候补内务府卿衔。

祖父刘镛,为南浔“四象”之首。父刘锦藻(光绪甲午科进士),因长兄刘安澜无后,即以长子刘承干继承为长房,堂名尊德。

1899年,其祖父逝世后,刘承干便以“承重孙”的身份,继承了长房刘安澜的财产,一夜之间成为豪富。

刘承干酷爱藏书。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动乱,一些书香巨户抛售大批古籍,刘承干不惜巨资,大量收购。他先后收购了宁波卢氏“抱经楼”、独山莫氏“影山草堂”、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数十家的藏书。因为“窃好斯文”的刘承干深知藏书之不易,鉴于前人“聚而旋散”

之经验,想起苏东坡曾很有见识地说过:“李公择的书不藏在家中,而藏在原来住过的寺庙僧舍”,于是在民国9年(1920),在小莲庄刘氏家庙侧“拓地二十亩,靡金十二万”构筑藏书楼,并于民国13年(1924)岁尾竣工。书楼建成后,他又不惜重金,陆续增添,自称历时20年,费银30万,得书60万卷,共16万册。

据《南浔镇志》记载,在书楼全盛时期,即1925-1932年之间,珍本善本有宋元刊本200种,明刊本2000种,清刻本5000种,地方志1200余种,丛书220余种,抄本2000种,其他1200种,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书。此外还有碑帖数千种。嘉业堂藏书以宋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为珍贵,号称镇库之宝。还有眉山刊本《宋书》残帙,近人张元济先生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至于宋开庆(1259)110卷本《鹤山先生大全集》、宋淳熙戊戌(1178)本《窦氏联珠集》也均是海内孤本、珍本。嘉业堂收藏有两大特点:一是不专重于宋元刊本,更着眼于明清两代。二是不惜重金,广收地方志1200种33380卷。其中可称“海内秘藏”的珍本就有62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嘉业堂还藏有不少名人稿本和抄校本。比如花重金聘人在国史馆抄回的《清实录》和《清史列传》;朱彝尊的《五代史记注》稿本七十四卷;刘献廷的《广雅诗集》二卷;钱庆曾的《古今文字假借考》四十四卷;杨陆荣的《辽金正史纲目》三十卷;明《永乐大典》;徐松辑出的《宋会要》四十册;明抄本《古今识略》

八卷;《尘史》三卷;《华阳国志》十卷;《庶斋老学丛谈》三卷;《述古堂书月》十卷;《四六语》二卷;《宝刻丛编》八卷;《皇朝编年备要》三卷等等。无怪乎胡道静先生说:“嘉业堂古今写本书藏,谓罕伦比,殆未为过。”许寅先生说:“就是宁波天一阁也瞠乎其后。”

刘承干不仅以收藏古籍而闻名全国,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前后刻印的书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影宋四史》、《五代旧史注》、《晋史注》、《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他刻书态度严谨,每刻印一书,事先请专家鉴定,再请权威学者校订,然后请名手摹写,高匠精刻,故嘉业刻书以“精”称着于世。所刻印的古籍中,有不少被清政府列为禁书。如明末文人屈大均的《安龙逸史》、《翁山文补》、蔡显的《闲渔闲闲录》等等。凡刻印的书,刘承干都有题跋。他刻印的书,不是为了营利,绝大部分分送学人;不仅送本国,还送给日本等域外学人。鲁迅曾到刘承干在上海青海路的别墅嘉业堂去买过书,并在《病后杂谈》一文中说:“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在给友人杨霁云的信中,鲁迅还称赞刘承干“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会刻的,所以他还不是毫无益处的人物”。

由于开支浩大,又不善经营,民国22年(1933)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珍贵古籍散失。抗战爆发前,一些宋刊本、明抄本、手稿本陆续售出;抗战后,又将一千三百多种明刊本、三十多种抄本售予重庆中央图书馆,四百多种明刊本售予私人;抗战胜利后,浙大图书馆购得嘉业堂藏书二万二千册;解放初上海复旦大学又购得藏书二千种左右。

1949年4月,解放大军渡江后,江南迅即解放。周恩来总理刚进入北平不久,即电令部队保护好藏书楼。大军解放杭州后,经南浔去攻打上海时,陈毅司令员在戎马倥偬之际还亲自走访了藏书楼,并派一个连队驻守。1951年11月,翰怡先生年已古稀,无论经济和精力都无力经营藏书事业,经刚甫先生劝说后,毅然将嘉业堂全部房产以及藏书十一万册、杂志三千余册、自刻书二万余册、版片二万余片,无代价全部捐献给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一个以藏书为终生事业的人,在古稀之年,以其心爱的藏书楼及全部书籍捐献出来,由此可见“傻公子”的胸襟是多么的宽广!1981年4月,嘉业堂藏书楼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楼内有藏书十余万册,雕版三万余片。另有浙江省图书馆存书三万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