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戏曲
44879100000009

第9章 国粹艺术——京剧(2)

李世芳幼年坐科富连成,嗓音甜润,扮相雍容华贵,酷似梅兰芳。梅颇为喜爱,遂收为徒。李世芳技艺增进很大。出科后。李世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1947年,李世芳所乘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6岁。

张君秋,曾得到王瑶卿传艺,并先后向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名家学习,技艺精进。张君秋嗓音宽厚嘹亮,善于创制新腔,行腔讲究轻重、轻慢、繁简对比,形成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独特演唱风格。1999年荣获美国美华艺术协会和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终生艺术成就奖”。

毛世来,原籍山东掖县,7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后拜尚小云为师。他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和武旦均能得心应手。

1937年自组和平社挑班,与其兄毛庆来(工武生)合作。

宋德珠,12岁入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开武旦行挑班的先例。他戏路宽广,跷功出色,以武旦、刀马旦为专长。其艺术特点是台风美媚,刚健婀娜,武打迅捷利落。

京剧的“猴王”

从猴演猴到人演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直到清末,“猴戏”才蜚声剧坛。自此以后,特别在京剧界以演猴而被称为“活猴王”、“美猴王”的演员很多,其中又分为南、北两派。

在北派中,被称为清朝“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杨月楼,可算是京剧中最老的“活猴王”了,由于他演技精湛,人称“杨猴子”。

杨月楼的儿子杨小楼表演更为出色,被称为“武生一代宗匠”。他曾进清官演出《安天会》等剧,被慈禧所宠爱,称他为“小杨猴子”。

与杨小楼齐名的尚和玉,演孙悟空刚毅苍劲,风格独特,人称“石猴”。

继杨、尚之后,演孙悟空最为有名的当推李万春与李少春。李少春主演《闹天宫》,曾多次出国,并拍成电影。李万春演的《五百年后孙悟空》等剧,一直深受赞誉。

在南派中,清末的郑长泰演孙悟空别具一格。人称“老活猴”,可算是南方演孙悟空最老的前辈演员。

他的儿子郑法祥演出《金刀阵》等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解放前曾去日本、夏威夷等地演出,享有盛誉。“郑派”悟空戏讲究功架,长身直立,具有佛相,与众不同。

另外盖叫天与其子张翼鹏、张二鹏等独创流派,曾分别在上海长期主演连台本戏《西游记》,父子均有“美猴王”之称。

其他如王虎辰与小王虎辰、王桂卿与小王桂卿等父子,也都是名扬艺坛的“猴王”。

京剧脸谱

我国戏曲中的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十二、十三世纪,宋杂剧金院本的演出中,就已经创造出以面部中心有一块白斑为显着特点的丑角脸谱。到十七八世纪,净角已能扮演很多不同性格的正、反面形象,化妆艺术也多样化了。京剧是在19世纪初期形成的,它的勾脸艺术又有了讲一步提高。

五彩缤纷的京剧脸谱这种造型艺术,不是一般的面谱,更不同于面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它同京剧的唱腔、音乐、舞蹈、服装的艺术造诣一样是很深湛的。其特点是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表现人物并有美术感。脸谱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因人而异,千变万化,不能千人一面。

简言之,多是以颜色寓含褒贬,用图案显示特征。

京剧脸谱多达几百种。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以构成人物特征的基调,如红色表示忠勇、正义(俗话有“红脸汉子”);黑色表示刚直、果敢;白色表示多谋、狡诈(俗话有“白脸奸人”);黄色表示勇猛、残暴;蓝色表示坚毅、勇敢等。人物的脸上先有了这个主色基调,再配以表现其心理、生理、专长、命运等诸多特征的图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在描绘时,主要夸张眉、眼、嘴、鼻和脑门五个部位。构图式样分整脸、水白脸、三块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元宝脸等多种。谱式以不同人物的形貌特征为依据,即使同一谱式。不同人物。各部位的线条勾画和色彩处理也不同。各人脸型不同,勾画也不一样。

京剧脸谱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点,还能表达广大人民的感情和爱憎,辨忠奸,分善恶,寓意褒贬。如李逵的脸谱要整脸,不要碎脸,才能完整体现出他特有的既善良正直,又带粗鲁的性格;张飞是蝴蝶谱大花脸的形象、表现豪爽通达的性格;楚霸王是寿字眉,鱼眼改宽,通天眉一直拉下来,象征英勇无敌,不可一世,又有垂丧感。

京剧脚色的帽子

京剧各行脚色头上戴的,总称“头盔”,包括帽、盔、巾、冠四类。单以帽来说,又可分许多名目,常见的有天官帽、乌纱帽、罗帽、毡帽等。

天官帽两层平顶金底,左右加如意翅,装满珠玉绒球点缀,是大臣中位居极品的名相戴的,如《逍谣津》中的曹操。

乌纱帽黑色,上下两层,前矮后高,左右加翅。由于帽翅的式样不同,又分“方纱”、“尖纱”、“圆纱”。“方纱”的翅是尖形,一般用在正派生角方面,所以又称“忠纱”。《群英会》中的鲁肃和《贩马记》中的赵宠戴的就是“忠纱”。“尖纱”的翅是方形,一般用在奸诈的净角方面,所以又称“奸纱”。如《一捧雪》中的严世蕃戴的便是,“圆纱”的翅是圆形,是给小官中的坏人用的,如《刺汤》中的汤勤。

罗帽帽面分素与花,帽胎分软与硬。

毡帽是京剧中老百姓戴的。如《三娘教子》中的薛保戴的便是。

京剧舞台上的“旗”

在京剧舞台上,经常出现五光十色的旗。这些旗由于形状、颜色、图案和尺码的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

虎旗五尺见方,从外向内由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组成,在白色中心印有一只金黄色的带翼虎形。在“红净”戏里为了表现关公英勇无敌,威风凛凛的兵丁出场时,手中拿的便是飞虎旗。

八卦旗又称月华旗,与飞虎旗相似,所不同的是白色中心印有一个八卦。八卦旗经常在将领排兵布阵时使用。剧中神仙出场时常以此旗为前导。

大旗有长方形、三角形两种。长方形的又称姓字旗。三尺宽,五尺长,有绿、黑、红三种,上面绣有龙的图案和姓氏。关公用绿色的;项羽用黑色的;穆桂英用的则是红色的。三角形旗有黄、红、绿、黑、白五颜色,两边齿形,有白色飘带,中间绣有龙的图案。这种旗一般由偏将、副将使用,为古时军中的帅旗。

七星旗黑色,长方形,上面绣有七颗银星。诸葛亮借东风时就用这种旗。

探子旗、报旗、令旗都是三尺见方,白地红边,中间分别绣有探、报、令各一字。

车旗三尺见方,黄地上绣有一个黑色车轮。剧中人需要坐车时,往两面军旗中间一站,就表示人已坐在车上了。

水旗是三尺见方的白色旗,下面印有水纹和波浪,上方分别印有鱼、龟、虾、蟹各一只。在《白蛇传》里水漫金山时,众水卒手持这种旗来回晃动,表示大水即将把金山寺吞没。

标旗一尺宽,四尺长,红、绿两种颜色,上面分别印有“行龙”和“团龙”。这种旗分别由红龙套、绿龙套(京剧中众兵的统称)双手平举表示大将出征时旌旗招展,威武雄壮。

黑门旗也叫风旗,两尺见方。在戏中常常用这种旗表示阴森恐怖。剧中遇有大风情节,即用人持风旗在台上挥舞过场。

红门旗形状同黑门旗。得中的头名状元跨马游街时,为了表示荣耀和喜悦,常用此旗鸣锣开道;差人身上背的公文、商人外出谋生用的包裹等,也都用红门旗。

另外,在京剧的武戏中,还有翻打用的蓝色大旗和武将身上扎的护背旗等等。

京剧演出场所命名

清末民初,京剧演出的场所,大多以“园”、“楼”、“轩”命名;“舞台”、“戏院”、“剧场”字样极少。

前门外大栅栏戏园最多,从东往西有:“庆乐园”(路北,现为北京杂技团的团部)、“三庆园”(路南,现已改业),“同乐轩”(路北,门框胡同南口内。现改“同乐电影院”)、“庆和园”(路北,现改百货公司)、“广德楼”

(路北,现改名“前门小剧场”)、“大亨轩”(西口,路南,现改“大观楼电影院”)。

前门外还有:“中和园”(粮食店路西,现改“中和戏院”)、“广和楼”

(肉市路东,现改名“广和剧场”)、“文明园”(煤市街南口,曾改名“华北戏院”,现为“丰泽圄饭庄”)、“天乐园”(鲜鱼口内路南,曾改名“华乐园”,现改“大众剧场”)。

东城,东安市场内,也有几家戏园:“吉祥园”(市场北门,现改名“吉祥戏院”)、“丹桂园”(市场西门内,靠南,现改他业)、“中华园”(市场中间,现改他业)、“东安园”(市场内,“中华园”附近,现改他业)、“久春园”(市场北门路西,现已改业)。

东城有:“景泰园”(隆福寺街,今为“东城区工人俱乐部”)、“泰华园”

(东四清真寺对面,现已拆除)。

西城有:“春仙园”(西单北路西,现为“西单菜市场”)、“阜成园”(阜成门外,桥头路西,今已拆除)。

此外,还有一些小型戏园,遍布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