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为①者帝。为②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③者霸④。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⑤。则臣道也。
【注释】
①无为: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②为:治理。
③贵:显贵,权贵,亲贵。
④霸: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
⑤度:尺度,限度。
【译文】
能做到“无为而治”的,可立帝业;为政而不为政务所累,显得无可操劳的,可成王业;为政而谦虚不自贵的,可成霸业。不自以为贵是作君主的准则,贵而不超越应守的规范,是作臣子的准则。
【故事】
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
在西汉初年的时候,经过秦末的长期战乱之后,国家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废,甚至大灾之年,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面对国家经济如此残破的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治国方略。所谓“无为而治”就是指国家不主动去做什么,而使人民得到修养生息的机会。
相传汉初名臣曹参在齐国做丞相时,向黄老学者盖公请教治国安民之道。盖公告诉他:“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家”。于是曹参拜盖公为师,以黄老术治理齐国九年,百姓安宁,称为贤相。后来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中央的宰相,仍然无为而治,所有政事都遵循萧何所定的法规,无所更改。他选择的部属都是一些不善言辞的老实人,而那些花言巧语、欲求名声的官吏则被斥退。曹参日夜饮用美酒,无所事事,有些官吏和宾客想来劝说他,都要被他用美酒灌醉后回家,没有机会张口说话。汉惠帝怪曹参不管政事,就让曹参儿子去劝他,被曹参怒打二百鞭,斥之曰:“天下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后来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是我让他去劝你的。”曹参免冠谢罪,对惠帝说:“陛下您自认为德行比高祖皇帝如何?”惠帝说:“朕怎敢与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那么陛下观察臣与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似乎你也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所说极是。高祖与萧丞相安定天下,制定了完善的法令。现在陛下无为而治,臣等安守职分,遵照执行他们的法规就是了,这不也是很好吗?”曹参就这样做了三年丞相,无为而天下大治。老百姓都歌颂说:“萧何为法,整齐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人民安宁。”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被后人称作“萧规曹随”。
继汉惠帝之后的文帝、景帝也实行无为而治。据《史记》记载,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好黄老之学,所以文帝和太子都读黄帝、老子之书,以黄老思想治国。汉文帝提倡节俭。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台”,预先计算需花费百金,这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花费太大,于是决定不造了。文帝穿着次等丝料做的衣服,宫中爱姬的衣服不能长得拖地,屋里的帷帐不许绣花。为他建造的陵墓只许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为饰。他对内提倡节俭,减免赋税,对外与匈奴和亲而不用兵扰民,刑法宽松,专务以德化民,使得海内殷富,礼仪大兴。汉景帝继承清静无为政策。几十年间,生产发展。国库里粮食太多,只好露天堆放。铜钱多得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文帝、景帝以黄老之术治国,使国家富足,人民安定,史书称之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