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的教育智慧
44919400000026

第26章 君臣上

【原文】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①其业。上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

吏啬夫任事。民啬夫任教。教在百姓。论在不挠。赏在信诚。体之以君臣。其诚也以守战。如此。则民啬夫之事究矣。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如此。则吏啬夫之事究矣。民啬夫成教、吏啬夫成律之后。则虽有敦悫忠信者不得善也:而戏豫怠傲者不得败也。如此,则人君之事究矣。是故为人君者因其业,乘其事,而稽②之以度。有善者,赏之以列爵之尊、田地之厚,而民不慕也。杀生不违,而民莫遗其亲者,此唯上有明法,而下有常事也。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兼而一之,人老之道也: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然则上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虚矣。上之畜下不妄,则所出法制度者明也:下之事上不虚,则循义从令者审也。上明下审,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不旷其产。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礼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则百姓上归亲于主。而下尽力于农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而外内别也,民性因而三族制也。

【注释】

①敦:注重,重视。

②稽:停留,阻滞。引申为囤积。

【译文】

做人君的,要讲求统属众官的方法,而不要干预众官职责以内的事务;做人臣的,要处理职责以内的事,而不要干预到职责以外去。君道不明,奉令干事的人就发生疑虑;权限不划一,奉公守法的人就感到迷惑。如果人民有疑惑犹豫的心理,国君不能加以纠正,那么百姓对国君的隔阂疏远,就像明帖告示叫他们止步不前一样。所以,为国家树立君道,用于百姓,而能够治官化民的,那就是明君。上面对君主言无不尽,下面为人民出力办事,而能够奉公守法服从命令的,那就是忠臣。上面顺从君道,下面谨守职责,上下相互观察,就像看着测验日影的木表一样,有谁不正,就可以分别出来了。

“吏啬夫”担任督察的事,“民啬夫”担任教化的事。教化应当面向百姓,论罪应当不枉法行私,行赏应当信诚,体现出君臣的精神,其成效表现为人民的守国和作战方面。这样,民啬夫的职责就完成了。吏啬夫充分掌握着计量的规章和办事的法律。审议刑法、权衡、斗斛、文告与劾奏,都不以私意论断,而是据事实为准。这样,吏啬夫的职责就完成了。民啬夫制成规训和吏啬夫制成律令以后,那么,纵使谨朴忠信的人也不许增补;而玩忽怠情的人更不许破坏。这样,君主的职责就完成了。所以,做人君的要根据吏啬夫和民啬夫的职务和职责,按照法度来考核他们。有好成绩的,就用尊贵的爵位和美厚的田产来奖赏,人民不会有攀比羡慕的心理。生与杀都不违背法度,人民也就安定而没有遗弃父母的。要做到这些,只有依靠上面有明确的法制和下面有固定的职责才行。

天有经常的气象,地有经常的形体,人有经常的礼制,一经设立就不更改,这叫做三常。统一规划全局的是人君之道;分管各项职责的,是人臣的事。人君违背了君道,就不能够保有他的国家;人臣旷废了职责,就不能够保持他的官位。既然如此,那么君养臣能够真诚,臣事君也就老实。君养臣臣真诚,就是说立法定制的君主是英明的;臣事君老实,就是说奉公行法、服从命令的臣子是审慎的。上面英明,下面审慎,上下同心同德,就相互形成为一定的秩序。君主不失其威信,臣下不旷废事业,谁也不用对谁感恩怀德。因此,在上的人讲求道德,在下的人谨守本分,义礼在上面形成了典范,美善在下面贯通到人民,这样,百姓就都向上亲附于君主,向下致力于农业了。所以说:君主英明,辅相诚信,五官严肃,士人廉直,农民愚朴,商人与工匠谨厚,那么,上下就有一定的体统,内外有一定的分别;人民生活有依靠。而农、商、工三类人也都有所管理了。

【故事】

凡事适可而止

俗话说:“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必须保持其一定的数量界限,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任何事物都有个“度”,知道适可而止,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才能不断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引起无法挽回的后果。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中央集权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观察其从崛起到灭亡的历史,不免让人心生诸多感慨,也给人以诸多的思考。当秦朝统一了天下,当权者不顾多年战乱后民众急需休养生息的需要,为了个人的享受而大兴建设工程,穷极民力,设立各种苛捐杂税压榨百姓,除田租、户赋外,还有种种苛捐杂税,赋税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使无数民众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徭役繁重,大量人口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弄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了一场大规模农民战争。秦国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统治者残暴和贪得无厌,不知道应该实行仁政,在税收和法治方面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终于激起了民变。公元前206年,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不可一世的秦朝倒下了。

国家的强大来源于人民的富裕。只有当人民富裕以后,才有更多的赋税上交给国家。如果人民都是贫困交加,有谁还能上交赋税给国家呢?什么事情不能做得太过,过犹不及。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国家对人民的征税也是一样,不能有太多名目,要衡量人民的能力、富裕程度,才能获得最佳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