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载体是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整合来满足或超越目标顾客的期望,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永葆迷人魅力。
1.树立名牌经营观念
摆脱旧传统,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立志于创名牌的企业,不仅要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像所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那样,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等新等观念,而且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企业经营管理成败得失的经验,善于审时度势,实现思想观念的不断升华,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经营哲学、管理观念。这是企业名牌战略的灵魂,对于创名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解决创名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分歧意见、工作冲突等矛盾,达到统一思想、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创名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些带有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观念,反映了创名牌对于经营思想的特殊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被淘汰的周期就日益缩短。不要说高新技术,其寿命周期较长的顶多有几年,短的仅仅一年甚至数月,就是一般技术,例如机电产品,据工业发达国家调查统计,20世纪40年代机床的无形磨损平均期限为10年,50年代为8年,60年代为5年,70年代、80年代则更短。因此,名牌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先进性和现代化,及时地改进、淘汰老产品就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国外有种观点,认为品种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老产品的淘汰上,要预测产品的前途命运,当它虽有销路但已接近淘汰时就要主动地限产、减产或停产,及时用新产品接替它。这种观点,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特点,应引起我们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于主动淘汰老产品、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往往会犹豫不决。人们总是感到,在一二年,或者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更换一个产品型号,商品寿命如此之短,而开发资金却如此之多,投入技术力量如此之大,接二连三地研制那些极为复杂的新型号、新产品,在企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是过于浪费了点?对于人们经常产生的这种疑问,我们说,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如果企业以名牌自恃,死抱着旧型号不放,人为地延长产品寿命周期,那么,竞争对手就会乘机在这段时间里向市场投放新产品,从名牌企业手里把生意抢走。若今天这个企业抢走一点市场,明天那个公司又抢走一点市场,不用多久,名牌产品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纵观异彩纷呈的商品大世界,中国真正的世界级名牌有几个?之所以没有世界名牌,是因为很多中国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营销目标。中国企业中很少有几个能制订出完整的营销计划,而让人敬佩的营销案例更是少得可怜,值得引以为戒的案例倒是一批又一批。
2.产品质量整合
产品质量与目标市场的一致性涉及到适用质量的问题。奔驰车性能远远优于大众;比大众行驶平稳、速度更快、经久耐用。但奔驰和大众各自都满足了各自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两种车提供了相同的适用质量。追求适用和廉价的顾客花10万元买到能满足其需要的汽车,与追求身份地位、标榜个性的顾客花100万元买到能满足其需要的小汽车,都是优质车。这里的关键是产品质量要与目标市场战略、价格战略的协调整合。
产品质量与营销沟通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性。营销沟通不仅仅只在产品促销的环节。在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中都传播着产品质量的信息。广告、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介绍文献、送货、产品加工、产品生产、包装、产品运送以及产品在顾客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口碑、质量认证、质量检查、产品参展、产品义卖、产品赞助等等,都传递着产品质量信息。
因此,产品要有较高的性能质量,即产品质量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如果产品质量有差异,则通过不同信息源发出的产品质量信息会不一致,这样会引起质量概念混淆。另外,产品质量的宣传说明必须与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产品质量与营销沟通不一致,则要么产品质量毫无意义,要么没有达到顾客期望,使顾客得不到满意。
产品质量是市场驱动。更准确地说,是顾客认知驱动。顾客对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或者高性能非常看重,则高的可靠性,经久耐用,以及卓越的性能构成了顾客眼中的质量。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只能在顾客认知领域里进行才会有意义,才会被承认,才会得到高的认知价值,从而索取高价。否则,徒劳无益。这里的顾客认知包括顾客原有的关于产品的质量观念,还包括通过营销沟通对认知的强化、修正或改正重建的认知观念。因此,要注意产品质量,产品认知质量,以及产品传播质量的吻合。最后,产品价格要反映产品的认知价值。
产品质量是在产品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价值链上的各种活动是产品质量的投入影响因素,产品质量的好坏与这些因素有关。产品设计会影响一种产品的适用质量;实际采购则会因采购品的质量、性能而影响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细致的检查会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因此说,高质量产品获得需要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企业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其价值链的合作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并实现承诺时,才有保证。
3.产品服务整合
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承诺要保证质量,并对什么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有一致的看法和观念。企业必须消除部门障碍,所有员工必须形成一个团队,共同为核心业务和预定目标而工作,把满足顾客需要作为自己的本质工作。其中,营销在产品质量整合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销人员识别顾客需要,确定顾客认知质量;把顾客要求传达给产品工程设计人员;确保顾客订单正确而及时地得到满足,售后倾听顾客意见,提供产品质量改进意见。
此外,产品质量的整合问题还涉及到服务。服务业的惊人增长,使得服务营销日益重要。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生产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联系。
服务的特点使得服务质量营销更具挑战性。服务具有无形性,被购买之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或嗅不到;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消费者保持接触;可变性:服务质量水平难以确定和标准化,会因提供者不同、提供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有差异;易消失性:服务不能贮存。
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服务质量整合营销更为重要。服务质量的管理关键是满足或超越目标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顾客预期的服务质量是由过去的感受、口传和其他营销沟通手段所建立的。顾客在服务质量认知和观念形成之后,选择提供服务者,接受服务之后,把感知的服务和预期的服务进行比较,如果感知的服务达到或超过预期水平,他们就会再次光顾,否则,就会“鱼儿离群”。
因此,在服务质量的整合中,要特别注意:认知服务质量与预期服务质量的统一;把提供服务的实际质量、营销沟通宣传的质量以及顾客认知协调起来。如果服务的质量与沟通信息不一致,就会失败。例如,一个酒店宣传册子展示的房间富丽堂皇,但客人到达后发现事实并不如此,这样预期得不到满足。另外,服务的有形线索、服务的价格以及服务的分销渠道都必须协调一致。如果在一个五星级酒店提供价格低廉的房间和普通的食品,会有损服务质量。
为了了解顾客新的需求和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持服务质量的统一性、规范性,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听取顾客反馈意见以及对服务行为进行监督。罗伯梅特公司通过核心小组,在购物中心实地调查,测试和确定顾客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偏好。
产品质量的整合还要求企业与渠道成员之间的良好的合作,即产品质量与分销的整合。企业必须把渠道成员纳入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才能把产品质量计划贯彻到底。
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并不易,提供日臻完善的售后服务更难能可贵。信誉不仅靠产品提供,更是由服务结合。海尔的经验是设立服务中心,配备几十部汽车,数十部免费电话和传真机,昼夜为顾客服务。中心的维修电话铃响第一声就有人接;用户来信24小时内必回复;发往全国200个维修点的配件总以最快的载体——空运、火车快件、邮政快件运送;较近距离的报修在24小时内上门维修。在许多企业还被售后服务所困扰的时候,他们已按照ISO9001标准,将售后置于受控地位。一台冰箱从上了生产线到进入用户家,其所有的信息,诸如生产工艺、过程,用户姓名、地址、电话、购买地点和价格等等详尽地输入了电脑。用户来信、回信,各地维修部门档案及各类单据均入网储存,需要时一敲键盘,一览无余。这种一流的服务,体现了企业的远见卓识和崇高境界。
4.产品品牌整合
“不战而胜”是交战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攻心术必不可少。现代商战里,在整个社会树立起信誉来,是企业名牌战略的核心。企业生产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信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生产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荣誉。提倡名牌战略就是要造就一批高质量的产品,但产品本身不是目的,产品代表的永远是人的形象,是对社会和人类生存的慰藉。因而,富有远见的企业必须站得更高,真正把消费者看作上帝,更要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
青岛海尔集团也提出了“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市场理念。“名牌战略”延伸到哪里,海尔最佳信誉树到哪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这是新理念下的企业信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海尔集团创新出“海尔国际星级服务”,把最好的产品与最好的服务给消费者。
要做到上述承诺,企业就必须搞好全方位品牌管理和整合。目前,每位品牌经理身处的环境都在变化,他们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从许多方面看,传统品牌似乎都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创建和维持一个品牌的成本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及追随度却在不断下降;零售商通过自有商标和厂家竞争,一些专卖店甚至创造了他们自身的“商店品牌”,试图在某些领域建立自己的地位。一些观察家甚至预言“产品品牌即将消失”。
我们不相信品牌会消失。但是,我们认为什么是品牌,以及如何最佳管理品牌的概念确实正在转变。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但同时它的发展潜力却可能更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创建品牌的传统技巧,例如广告,已变得越来越无效,但却越来越昂贵。之所以潜力更高,是因为那些能够运用创新策略建立品牌的公司,将来所得到的回报会更高。而那些不能创新的公司则会被逐渐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