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整合管理
44997900000022

第22章 产品整合的策略

策略是产品整合的命脉所系。产品整合必须讲究密集型发展策略、多样化发展策略、以新代老策略、转产策略等。没有产品整合策略,就没有产品整合的成功。

1.密集型发展策略

密集型发展策略,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市场渗透策略

这是一种挖掘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上潜力的策略。它可以通过以下五条途径实现:

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企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同样一种产品,质量不一样,销路就大不相同。优质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即便价格高一些,人们也愿意购买。对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用户和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原意花较多的钱购买优质名牌产品,而不愿买质量差的便宜货。因此,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应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思想,力争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本地区、本部门、全国以至世界上的优质名牌产品,以此来扩大销路,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是降低产品价格。社会对某种产品的总需求量是和它的价格成反比的。社会对各个企业产品的需求量也同样会遵循这一规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企业如果降低了产品的价格,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尤其是一般的日用消费品,消费者都不愿为此支付较多的费用,而愿意购买价格比较便宜的产品。因此,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应当把降低价格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改革工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争取更多的用户。

三是提高履约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生产、建设和营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能避免积压资金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用户和商业企业总是要求生产企业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进度供货。如果生产企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用户就不会定货。特别是出口产品,外商对交货期的要求更加严格。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质量并不差,价格也合理,只是因为不能按期交货就打不开销路。可见,保证及时交货,提高履约率,也是扩大销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可以通过改革产品设计,改革生产管理,简化工作程序,压缩生产周期等措施,来满足用户和商业企业对交货期的要求。

四是改善服务。良好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和消费者正确地使用购买的产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而且还能通过为用户提供维修服务,使商品的使用寿命延长。有了良好的服务,用户和消费者就会有安全感。因此,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服务人员和网点,延长保修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改革服务方式、方法等措施来吸引用户和消费者。

五是开展强大的推销攻势。

美国一家制袜厂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先使用一切可能的推销方法,使自己的产品在本地区达到尽人皆知的程度;然后取消在该地区的一切推销宣传,并仔细观察销售量的变化。结果是:在发动推销攻势期间,产品的销售量剧增;取消宣传后的最初几周,产品的销售量继续上升;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竞争对手拉走了顾客,销售量开始下降。于是它又发动了另一次有声有色的推销攻势,销售量又再度上升。这个试验表明,发动强大的推销攻势也可以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是一条很重要的市场渗透措施。

生产企业可以根据本厂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推销手段,扩大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

(2)品种变化策略

这是通过调整产品品种结构,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是同种类产品的变化,并不改变产品的基本功能,原材料来源、工艺、技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变化起来比较容易,变化的速度也快,所以它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密集型发展策略,一般企业都可以采用。

品种变化策略按其内容的不同,具体又有三种形式:

一是实现多品种生产。即在提高“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的基础上,使某种产品的型号、规格、花色、辅助功能多种多样,如发展系列产品、什锦产品等等。实行多品种生产,既同主要以减少产品种类为目标的专业化生产无多大矛盾,又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不同要求,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发展新品种,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产品长期以“老面孔”出现,就会引起用户和消费者的反感,使销售量下降。尤其是一些工艺简单、比较容易生产的产品,如果企业不经常翻新品种,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使自己陷于困境。因此,当一个品种还很热销的时候,企业就应当注意分析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呆滞因素,做好翻新花色品种的准备,用不断变换花色品种的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

发展新品种,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是一种很有效的市场渗透策略。

三是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品种结构。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经常压缩长线品种,增加短缺品种,减少老品种,增加新品种,使企业经常保持合理的品种结构。

在采用品种变化策略时,企业可借助产品系列平衡法,对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实际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市场需求状况是指市场需要量、市场需求增长率、利润率等情况;企业实际能力是指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销售能力等情况。把这两种因素各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即可有九种组合形式。对这九种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种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力最大的品种,这类产品企业应大力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第二种是市场需求中等而企业能力很大的品种,对该品种应改进设计,吸引新用户。

第三种是企业能力很大而市场需要量小的品种,如果该产品无发展前途,应准备淘汰或转产。

第四种是企业能力中等而市场需求很大的品种,企业应提高能力,不断扩大该品种的产量。

第五种是市场需要和企业能力均为中等的品种,该品种可维持原有水平。

第六种是市场需要量小而企业生产能力中等的品种,如果没有别的扩大销量的办法,就要考虑淘汰。

第七种是市场需要量大而企业能力小的品种,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实际能力,大力发展。

第八种是市场需要量中等而企业能力小的品种,企业可以维持现状或采取一些临时措施,适当提高能力。

第九种是市场需要和企业能力均为最小的品种,应当淘汰。

(3)开拓新市场

采用密集型发展战略时,企业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挖掘现有的市场潜力上。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就不应再仅仅着眼于现有市场,而要开拓新市场:一是本企业的产品在现有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二是由于竞争激烈,企业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仍不能使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或者虽有提高,但由于竞争造成的损失太大,高于销售量扩大而增加的收入。

三是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现有市场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四是企业要大发展,现有市场无法消化企业增加的产品。对许多企业来说,开拓新市场都要增加销售人员,增加销售费用。因此,在选择市场时,决不能轻率从事,必须先研究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新市场对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的需求量有多大?现在的供求情况如何?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

二是本企业的产品在新市场上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不利因素?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

三是本企业的销售服务等工作能否跟得上?

四是新市场离企业的远近,交通运输条件是否具备,等等。只有把以上问题调查清楚了,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分析,才能决定开拓哪些新市场,以及在新市场上要达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还可以先在某些新市场上试销本企业的产品,然后根据试销情况决定是否把该市场作为开拓的对象。

2.多样化发展策略

多样化发展策略是指企业在生产一两种主导产品的同时,又发展一些其他种类的产品,实行多角经营。

产品多样化按其发展方向不同,有三种不同形式:

(1)横向多样化

企业在生产现有产品的同时,可以生产一些与现有产品有紧密联系的产品。按其与原产品联系的内容不同,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发展的产品与现有产品在技术或制造过程上有联系。这种多样化,我国的许多企业已开始采用。尤其是机械行业的企业,由于它们过去的产品大都是为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服务的,贯彻调整方针以后这些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任务普遍不足,形势迫使一些企业发展补充产品,向横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采用这种横向多样化策略时,除考虑市场需要外,还要注意发挥企业原来的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要避免“饥不择食、急不择路”的做法,坚持“工艺相近,结构相似”,“专而不死,多而不乱”的原则。例如,西安电影机厂是生产电影洗片机的,在生产任务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发展了第二产品——医药恒温箱。从表面看,这两个产品一个归机械工业部门管辖,一个归卫生部门管辖,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医药恒温箱是用电影洗片机的制冷设备、加温设备和控制系统,再加一个箱子组成的,在制造工艺上是完全相通的。这样,他们既解决了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问题,又注意发挥了原有的技术优势。甘肃某材料试验厂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这个厂是生产测力机的。为了解决生产任务不足的问题,他们又发展了轨道衡这种产品。生产轨道衡好象离开了原来的生产方向,但是,测力机与轨道衡的关键件都是传感器,而制做传感器正是该厂的技术专长。因此,这种做法也完全符合“工艺相近,结构相似”,“专而不死,多而不乱”的原则。另一种是发展的产品与现有产品在销售市场上有紧密联系。这种横向多样化虽然在国内还不多见,但在国外已广泛采用。

例如,美国FMC公司,原来生产食品机械和农用收割机,他们通过把收割机卖给农民,掌握了农民对农用化工产品的需求情况,后来,他们利用原有的农业市场发展农用化工产品,既满足了农民的需要,又使企业得到了发展。

(2)纵向多样化

纵向多样化是指企业把它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后续产品结合起来生产。按其发展方向的不同,又有三种形式:一是前向多样化。这是指原来只生产成品或半成品的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己生产原材料或零部件。比如一个纲铁厂,它的矿石原先是由别的企业提供的,现在决定自己建设矿山;又如一个制糖厂,其原料原来由农场供给,现在决定发展成农工联合体,既生产糖,又种植甜菜。前向多样化能使企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供应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可靠保证,从而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二是后向多样化,是与前向多样化成相反的方向发展。一般指原来只生产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现在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技术条件的可能,决定自己制造成品。例如,一个木材厂,过去主要生产各种木材,现在利用部分木材生产各种家具。采用这种策略时,必须在原材料供应十分充足、成品在市场上又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比较经济合理。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策略就会造成盲目发展。三是前后多样化。这是指原来只生产半成品的企业,既向前发展,自己生产原材料或零部件,又向后发展,自己生产成品。例如一个印染厂,既向前发展,增加纺织车间,生产坯布;又向后发展,增加服装加工车间,生产各种服装。采用这种多样化,由于成品和半成品都可以直接提供给市场,而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进行调整,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从以上三种形式可以看出,纵向多样化实际上是一种联合企业的经营方式。这种联合企业是根据产品在制造上有紧密联系的特点组织起来的。而联合企业内部的各生产单位,产品则是专业化的。所以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组织,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规模较大的联合企业,在产品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产品多样化,不仅可以减少竞争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开展综合利用和节约一些共同费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但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合适,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侧向多样化

侧向多样化是指企业跨出本部门去生产与原产品方向毫无关系的产品。在国外,这种多样化也比较普遍。

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既生产汽车,又经营住宅工业;美国的国际电报、电话公司,主要业务是电话和电报,同时又发展旅馆服务业和其他经营业务。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也有开始向多样化发展的。不过,采用这种策略要特别慎重。当前有些企业由于实行了经济责任制或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部分工人从生产第一线退了下来。为了解决这些工人的就业问题,有的企业办了一些服务性的事业,如开办食品厂,建立绿化公司等。

3.以新代老的策略

以新产品代替老产品不仅能适应市场,而且能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它是一种最主动、最积极的适应市场的策略。产品是有寿命的。在产品进入老年期后,销售量不断下降,利润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推销、广告等支出,也很难避免销售量和利润的下降。这时,企业应当主动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以使自己的产品经常处于最佳竞争状态。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新产品的投放。据报道,美国的许多公司70%的产品在二十年前是没有的;50%的产品是十年前还没有的;25%的产品是五年前没有的。根据国外某些管理专家的观察,一个企业如果每年开发占营业额3%的新产品,企业就有竞争力;一般宜在5%以上,否则就很危险。

4.转产策略

转产策略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向,转而生产与原产品截然不同的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采用转产的策略是很普遍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还起着自动调动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的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期间,国家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的政策,重点也是放在并、转上。在促进联合的同时,鼓励重工业企业、尤其是机械工业企业转到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为人民生活、为扩大出口和实现国防现代化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执行这项政策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都进行了转产。现在,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关、停、并、转的现象还会不断发生。因此,转产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品策略。

过去,人们往往把转产看成是企业打了败仗才被迫采取的一种行动。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只要比较全面地分析一下转产企业的情况,就会发现他们采用这种策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可能有以下几种:

(1)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些重点发展企业或新兴产业。这些行业发展前途大,有广阔的市场,利润高,吸引一些企业改变原生产方向,实行转产。

(2)某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产品,这种新产品比原产品更有发展前途,从而使这些企业逐步放弃原产品,转而生产新产品。

(3)某些企业原来生产的是一些小产品。在经营过程中,这些企业物力财力逐步雄厚,而继续生产原来的产品又受到某些限制,因而转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产品。

(4)由于技术进步,使某些企业生产的老产品被更加先进的产品所淘汰,如电唱机淘汰了留声机,收录机又逐步淘汰了电唱机,等等。这就迫使生产这类老产品的企业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产品。

(5)有些产品在市场上严重过剩,而生产这种产品的某些企业在同行业中又缺乏竞争力,不转产就无出路。

(6)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三废”治理达不到标准,原材料缺乏等等,企业不得不转产。从以上六种情况可以看出,转产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前三种情况下的转产属于主动型,是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朝着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方向转变;后三种情况下的转产属于被动型,是企业在逆境中被迫去寻找出路。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的转产,都是关系到企业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必须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选准产品的发展方向,切不可轻率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