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怕被拒绝
有这种感受的人处处怕被别人伤害,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
这种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不喜欢自己。于是,他就会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2.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常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只要得到一声夸奖,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3.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不是人与人之间成熟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
过于依赖别人的人,读读以下的故事可能会有所感悟: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雨淋,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记住,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任何人,要做一个成功者,首先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