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45080600000014

第14章 批评用好了,也可以调动别人的“腿”(2)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同样应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批评。对年龄大一些的人,一般应采用商榷式的语言;对年龄相近的人,由于有共同语言,可以在自由交谈当中进行批评;而对于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则可以用一些开导性语言使其加深认识。与此同时,在批评时对人的称谓也很重要。对年长些的人应加上谦语,以“老”字做词缀,像“老李同志”、“李老”,或以职务为后缀,像“刘主任”、“赵所长”等,这样会显得较郑重,有礼貌。对年龄相近的人的称谓则可以随便一些,可直呼其名,也可叫一些常用的称呼,若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则称呼可郑重一些。总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尽相同,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批评方式的时候,要有所区别。选择好了合适的称呼,你的批评也会更有力度和效果。

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批评一个人时,最好能够根据其知识和阅历的不同,从而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区别对待。假如对方是有着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那么你只需一声轻叹,他就会明白你心中的想法,从而检讨自身的做法;如果对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就会对你展示出来的过人学识而产生由衷的敬意;一句粗话出口,又会使还不习惯团队协作的社会青年感到“来者不善”。对知识多、阅历深的人容易讲清道理,因此在必要时只需蜻蜒点水,他便能够心领神会,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批评则会让他们感到厌烦。相反,对知识少、阅历较浅的人则无须深刻剖析事情当中的利害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如何,却懒得理会其中究竟有哪些奥秘。文绉绉的词句,会让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如坠迷雾,辨不出东西南北。可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阅历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使他们既接受了批评,又有正中下怀、如遇知己之感,是批评工作的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也就掌握了下属们的心。

批评一个人的过程其实也是与被批评者进行心理交锋的过程。批评者必须首先摸清被批评者的心理状况,才能在心理交锋中占据上风。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人的气质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批评者应该根据各种类型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批评方式。胆汁质的人情绪火暴,一触即燃。在批评这种性格类型的人时,一方面不宜使用过多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另一方面又不能因怕“起火”而不敢点,要用严密的逻辑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不给其以任何发作的借口。多血质的人较随和,这意味着他对于很多事都会产生满不在乎的心理,批评这种气质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让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黏液质的人虽然稳重但活力不足,因此要适当给予情感刺激,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而至于抑郁质的人,由于心细而内向,所以批评的语言应该点到即止,并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认同。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孤僻、恬静、处事谨慎。对于前者可以直截了当,谈话要干净利落;对后者则要委婉,措辞要注意斟酌。至于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因人而异。一般说来,那些对改进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大多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批评指正;相反,那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必须多费口舌调动或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无视批评、屡教不改的人,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纪律或行政措施加以督促,以做效尤。假如其有很强的自我更正能力,那么批评者只需用中性、平静的语言提醒他注意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批评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的工作,认为自己是领导,一味地以权压人是达不到批评他人、让他人改进错误的效果的。只有因人而异“看人下菜碟儿”,才能真正达到督促他人的目的。

批得越委婉,人心越服帖

很多嘴皮子功夫了得的人在批评别人时,都会选择一种委婉的方式,而不是直来直去地批评。嘴上有真功夫的人,总是力求把批评说得委婉,但也能叫你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这其中,委婉的批评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批评别人时,如果批评的语言能够委婉含蓄,能够顾及到别人的颜面,那么它就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结果,被批的人也会欣然接受,毕竟婉转的说话方式人人都爱听。反之,如果直来直去,甚至是恶语相向,那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都红起来了。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也许为此会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不少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为这个错误负全部的责任。这样一来,王主任的规劝不但起不到效果,说不定还会由此惹来一些麻烦呢。

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口气要尽量委婉。因为质问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的死角。训斥会让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觉得自己被藐视,人格上受到污辱,会让人觉得压抑、很反感。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因此在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同时,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他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在彼此沟通意见时产生敌意。

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老师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老师在课堂上问我来生当男生还是当女生,我就回了一句,当女生!我的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我说,男生与女生下棋时,要是女生赢了,她就会立刻被大伙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生就惨了,要是他下赢了,肯定没人说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下输了,人们又立刻会说他是个大草包。天啊!亏不亏!”听到这个奇怪的梦,大家全都笑出了声,他仍旧从从容容地接着说,“不过今天我不说梦,而是要表扬咱们班的女生,为什么?因为她们考得好,超过了男生!这说明,考试也一样,女才子特别多!因此,我既要为我们班女生们的胜利而骄傲,也要为我们班男生们的谦虚而骄傲!”哄的一声,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女生们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她们;男生们笑,则是因为老师的话语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巧妙的批评。

例子中的这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全班男生的考试成绩,而是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进行提醒,这种方式使全班的男生免去了被批评的压抑和挫折感,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并改正缺点。

在这个例子中,这位老师使用的是暗示的批评方式,通常这种暗示的批评方式能使被批评者在听取批评意见时,不觉得委屈,乐于接受,并且印象深刻。批评毕竟是件令人不悦的事,但使用这种暗示批评的技巧,能使每个人都乐意接受批评。

模糊地批评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说你要批评一人个人,你可以不点名,而是使用一些类似于“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这样的词语来进行批评。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这样的批评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指了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这种委婉的“点名”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采用委婉的批评方式时,可以在批评中加一些安慰性质的语言,就像当初福楼拜批评莫泊桑那样:“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比这还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喝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也给了对方一些安慰,就容易让人接受了。

说到委婉,就不得不提到“间接”这两个字,委婉的批评也自然离不开间接式批评。这样的批评一般都采用“借彼批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看见您。”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快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时,脸色由冷变热,连声说:“不客气。”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争吵。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个谢”,其后果会如何呢?

委婉的批评是一门艺术,委婉地批评别人不仅要使别人认识到错误,还要让人心服,不伤及人际关系。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要的就是相互促进,这就要相互监督,及时指出缺点和不足,但忠言逆耳,因此批评别人时话不可直说,委婉一点,把批评的话说得好听一点,才会更好地帮助别人。

看准时机和场合下“棒子”,才能“打”动人

挨批评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没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挨骂。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应当注意时机场合,以便达到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进而改正错误的目的。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会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们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批评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其他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应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批评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不相干的第三者或众人的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使被批评者感到气恼沮丧,还会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尴尬,产生“下次会不会轮到我”的想法,从而在心理上对你产生疏远感。批评了一个,却得罪一群人,这就得不偿失了。

首先,要取得被批评者的信任。对方信任你,才会接受你的批评,如果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即使所持的观点再正确,见解再精辟,也依然无法令对方折服。有许多人,经常打着“我只是想帮助你”的旗号去批评别人,事实上却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批评者必须有纯正的动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进言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对方,而且确能发挥实际效用。此外,你和被批评者之间还要有足够的关联,谁会接受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的批评呢?

其次,要选好恰当的时机。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批评他人,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的父亲,当着客人的面诉说妻子或孩子的不是,都会让后者很丢面子,抬不起头来,甚至还会因此而对批评者心存怨恨。即使你是对的,对方也不一定会接受。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找对方单独交谈,而不在他人面前交谈,哪个白就是规劝批评的话说得重一些,也易于为对方所接受。人有脸,树有皮。当众批评规劝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有资历的人,难免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批评别人应选择适宜的场合和时机,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批评别人,公众场合甚至只需给点暗示就行了。因此,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最好选择合适的时机。

某市召开全市运动会。开幕式开始之前,主席台上,有关嘉宾、领导在伴着乐队的演奏轻声地互相交谈着,会务人员逐个为领导们递上茶水。

突然,主任发现,所有领导的茶都上了,偏不巧,唯独漏掉了主席台上的最高领导——副市长。这时主任脸色陡变,当场上前,大声训斥该工作人员:“你怎么搞的,魂到哪里去了?嗯,平时是怎么培训你的,你是不是不想干了?”主任一脸怒气,场面也一度陷入尴尬。工作人员被训得晕头转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惊悸之余,才想起应该帮副市长补上茶。其实副市长原本并没注意自己的茶是否上了,经过这一折腾才明白过来,马上打圆场道:“没关系,没关系”。

像在这种场合下的批评,不仅会使被批评的人感到很没面子,同时也会使其他在场的人感到尴尬。

美国费城有一家很大的百货公司,一次,公司的老板看到一位女顾客站在柜台外面等着买东西,可就是没有人去招呼她。售货员们聚到柜台远处一角,只顾谈笑。这位老板一声不响,悄悄走进柜台,亲自去招呼那位女顾客,再把货物交给一脸尴尬的售货员去包装,自己才转过身来,对售货员提出批评。

我们可以想象到售货员们一定会心悦诚服地去改正他们的错误。因为,他们的上司在提醒他们错误的时候,使得他们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他们在感激之余当然会更加卖力地工作,以报答老板的恩情。

再次,批评他人要掌握时效性。手下的员工犯了错误,作为领导应当越快地提出批评越好,因为批评也是讲究时效性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而容易给对方留下“秋后算账”的印象。

有一个同学文章写得很好,遗憾的是字写得不好。为了鼓励这个同学克服这一不足,把字练好,语文老师在一次批改作文时,用一个名人逸闻对他进行了暗示。语文老师说:“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很善于吟诗作文,堪称文坛大师。他的书法也是龙飞凤舞,流畅奔放,但却很潦草,往往不被人所认识。柳亚子先生的挚友辛壶在批评柳亚子先生字迹潦草时,说他是‘意到笔不到’。”这个同学马上意识到老师是指自己的字写得不好,表示一定要加强练习,把字写好。

在这个例子中,语文老师的批评之所以能起到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语文老师的批评及时。语文老师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指正,而且出示了批评学生的“证据”,这样一来,就令学生心服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