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45081000000020

第20章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术——众人拾柴未必火焰高(4)

阿瑟是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是美国著名的圣塔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不满意经济学中所认为的,经济主体或行动者的行动是建立在演绎推理之上的观点,他认为经济主体或行动者的行动是基于归纳的基础之上的,酒吧问题就是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该博弈的大意是:假设一个小镇上总共有100人,每个周末均要去酒吧活动或是待在家里。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酒吧,能容纳60人。并不是说超过60人就禁止入内,而是因为该酒吧的设计接待人数为60人。只有60人时酒吧的服务最好,气氛最融洽,最能让人感到舒适。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那些选择没去的人反而庆幸:幸亏没去。

第二次,有些人在去之前根据上一次的经验判断,酒吧中人多得受不了,决定还是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决定不去,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

在这个博弈中,假定每个参与者所拥有的信息都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每个参与者都只能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策略,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交流,也没有其他的信息。那么人们就面临这样一个困惑:如果多数人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反而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多数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因而去了酒吧,那么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不正确。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作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作预测时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作出预测。看起来,在这个博弈中人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是完全无章可循的。

但是实际上,阿瑟教授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得出了另一个结果:最初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系统去与不去的人数之比会接近于60:40,尽管每个人不会固定地属于去或者不去的人群,但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如果把计算机模拟实验当做是更为全面的、客观的情形来看,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的是更为一般的规律。

实际上,混沌系统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对于酒吧问题,由于人们根据以往的历史来预测以后去酒吧的人数(我们假定这个过程是这么进行的),过去的人数历史就很重要,然而过去的历史可以说是随机的,未来就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这样,人们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却要在很多行动中猜测别人的行动,就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历史的分析来预测未来,而这个预测未来的基础原本就不一定是合理的,那么存在一个合理的优化机制吗?有没有办法改进这个预测,以至于下次能作出更好的预测?答案是否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电影爱好者的“金鸡百花奖”的评选活动等都是这样的。在这些评选活动中,参与者需要通过投票来表达对自己所欣赏的一方的支持。如果某位投票者“正确地”选中某些人就将获得某种奖励。但是怎样才算选中“正确的”人选呢?答案是: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这样,投票者的所谓的正确的选择主要是建立在猜测到别人的想法基础之上的。如果猜测对了,你就能获奖;如果猜测错了,你则不能获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评选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对错,或者谁应该选上、谁不应该选上,只有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这个例子与酒吧问题的结构非常相似,只不过评选是一次性的,没有过去的历史让投票人来归纳而已。再比如,每年高校招生或研究生报名都出现混沌现象,每一个考生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以弄清自己要报考的专业或学校的报名情况,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某一个学校或专业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就会很强,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之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但考生的这种根据以往几年的情况来推测当年报名的情况的方式会造成不准确预测。当考生看到以往几年有很多人报名时,他以为这次人还会很多,所以不敢报名。一旦很多考生这么想,那这次报名的人反而少了;反之,则会更多。这样,在此基础上,就很可能会出现从众效应,其结果就是自己离自己的预期的理想越来越远。但事实证明,对于身处一个混沌系统的个体来说,在无法预测的过程中要善于采取少数派策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社会上,成功的机会以及可以助我们成功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少数人能拥有。因此,要想在多人博弈中取胜,就必须抛弃随大溜的举动,做人群中的少数派。

一个年轻人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一个成功的建筑商请教:“我应该怎么做,以后才能跟你一样有钱?”

建筑商看了年轻人一眼,对他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在同一工地工作,三个人都一样努力,只不过,其中一个人始终没有穿工地发的蓝制服。最后第一个工人现在成了工头,第二个工人已经退休,而第三个没穿工地制服的工人则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年轻人,现在明白了吗?”

年轻人满脸困惑,听得一头雾水,于是建筑商继续指着前面那批正在脚手架上工作的工人对男孩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那么多的人,我根本没法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些甚至连长相都没印象。但是,你看他们之中那个穿着红色衬衫的人,他不但比别人更卖力,而且每天最早上班,也最晚下班,加上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群工人中显得特别突出。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升他当监工。年轻人,我就是这样成功的,我除了卖力工作,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好之外,我还懂得如何让自己与众不同以获取成功的机会。”

有句格言说:“假如所有的人都向同一个方向行走,这个世界必将覆灭。”同样的道理,如果做任何事都按照大多数人的方式行事,那么你势必很难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当很多人都在为同一项资源苦苦争夺的时候,拥有酒吧博弈智慧的人却总是能够发现别人忽略或是根本不知道的机会空间,并且善加利用和开拓。他们独辟蹊径,最终开拓出一片无人争夺的领地。因为少了竞争和阻力,他们往往能比别人更有优势,因而也能更领先一步成功。

事实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如果每个人都遵循历史经验行事的话,经验也许会将你带入一个利益的误区。为了避免这一误区,我们要学会做人群中的少数派。

逐个击破将有更大的威力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能够一步步或者逐个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对方答应本来不会答应的事情。

一位流浪汉到一户人家敲门,开门的是这家的女主人。女主人开了门,见是一位流浪汉,一脸厌恶地说:“我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你的,请你赶快从我家门口走开。”但流浪汉笑着说:“太太,我有一件宝贝想请你看一看!”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可以做出一锅鲜美无比的汤来!您不想尝尝这样的汤吗?”

真的有这种事?女主人感觉很可笑,但她还是将流浪汉让进门来,并拿出一口锅来,因为她也很想见识一下石头煮的汤是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流浪汉将石头洗净放进去,放了大半锅的水。等到水开的时候,流浪汉向女主人要了一把勺子,从锅里舀起一点汤尝尝说:“好了,这汤味道很好,不过,如果您想让这汤更好喝点,加一些牛肉丁会更好。”女主人非常想知道这汤的味道,马上端来了一点牛肉丁。

过了一会,流浪汉尝了尝汤,依然很愉悦地说:“如果这时再有点洋葱丁,那就再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这汤美味了!”就这样,女主人依次又加入了盐、油、西红柿、土豆、包菜丁和味精。

晚饭时间到了,石头汤也煮好了。流浪汉要女主人准备好两套餐具,请女主人喝他煮的石头汤。女主人尝着前所未有的石头汤,赞不绝口。“好鲜的汤啊!”她赞叹道,“连舌头都要吞下去了。”

喝完汤,流浪汉要走了,他礼貌地跟女主人告别。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能够一步步地或者逐个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对方答应本来不会答应的事情。

刚搬进新居,若兰想买一些家具,但又怕丈夫不同意。周末,若兰对丈夫说:“咱们买把椅子吧!”丈夫答应了。来到家居市场,很快就买好了椅子。这时,若兰发现了一款书桌不错,煞是喜欢,就对丈夫说:“你看这个书桌,最适合你放电脑和书了。还可以当我的梳妆台,买了吧?”丈夫略加思索,说“买”。

正在丈夫付钱的时候,若兰又发现了一个衣橱不错,于是把丈夫喊到身旁,说:“你看这个衣柜,确实不错啊,才3000元,很实惠吧?”丈夫赶紧说:“不用不用,买个几百块钱的简易衣橱凑合着用就可以了。”若兰忙说:“有这么好的椅子和桌子,配个破衣柜合适吗?”丈夫一想也是,既然椅子和桌子都买了,再买个衣橱又有什么呢!于是爽快地说:“买。”

在这里,若兰巧妙地一个一个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丈夫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全部建议。其实,这种方式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只要应用得当,采用这种方式有时候甚至能够让你达到原本没有可能达到的目的。

难得糊涂的智慧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它可以让人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风云变幻,处事举重若轻,也可以帮人迷惑对手,让对方对自己放松警惕。

“难得糊涂”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推崇,其实,它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的体现,更是博弈中的一种智慧,心里明白故意装糊涂并不是真的傻,而是大智若愚。因为为人如果锋芒太露很容易遭人忌恨,使自己四面树敌。所以,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懂得难得糊涂。

隋朝时,有个大臣叫牛弘,他好学博闻,性情十分宽宏大量。隋炀帝很器重他,曾允许他与皇后同席吃饭,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礼遇,但牛弘依然车服卑俭,对人宽厚谦让。他不但官场上关系处理得好,而且家庭也搞得十分和睦。在他家庭中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明他的为人。

他有个弟弟叫牛弼,经常酗酒闹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从外面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迎上前,对他说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疯,将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告诉妻子将牛肉做成肉脯算了。他妻子做完之后又提杀牛一事,牛弘却说:“剩下的做汤。”过一会儿他妻子又唠叨杀牛的事,这时牛弘才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样子,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

妻子见丈夫这样大度,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不敢再提牛弼杀牛的事了。因此,牛家门内一片和气,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弟弟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无论什么时候,保全自身的利益是重中之重,所以不管是难得糊涂还是真的糊涂,在关键时刻,大局的利益总应该是第一位的,而这也是博弈论的核心之处。

唐代宗李豫在位时,郭子仪因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李豫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作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发生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暧看见妻子摆出一副公主的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便愤懑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唯我独尊的,任何对皇帝出言不逊的人都可能遭到满门抄斩的大祸。升平公主听到郭暧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大逆不道”的话。她满以为,父皇会因此重惩郭暧,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两口要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在父皇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叫郭子仪知道了,这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两口打架不要紧,但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可是李豫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他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太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吗?‘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真起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听到老亲家这番人情人理的话,郭子仪的心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轻松,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云烟。

虽然如此,郭子仪为了教训郭暧的胡说八道,回到家后还是将儿子重打了几十杖。

小两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李豫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两口重归于好。

虽然难得糊涂是很辛苦和不容易的,但是到了危及生存的时候,它还是一种很有效的生存技巧。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自我,同样又要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仅仅要克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让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难得糊涂,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忌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高官名臣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收敛锋芒,掩饰你的才华才是最好的处世智慧。

如果你不露锋芒,也许你永远都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容易招人陷害。虽然说精明乖张很容易取得暂时成功,但却又为自己掘好了坟墓。相反,如果假痴不癫,有时候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