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12

第12章 历练做人之智——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3)

缺乏自我的人,大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小到生活的琐事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被父母一手安排好的。这样的人一生都在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即使最终取得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批人经常给自己提意见,告诉自己该怎么走,该做什么事,面对这些意见,我们既不能不加甄别、全盘接收,也不能充耳不闻。只有把别人的意见放在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上衡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一个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而又有自主能力的人,必然有机会树立千古品格。

7.大丈夫的信条:以不变应万变

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李叔同

世事纷繁变化,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原则。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否则就像无根之树一样,风一吹就会倒。外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很容易就会在社会的变化中迷失自我,做出错误的事情。李叔同认为一个大丈夫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始终坚守原则不变。这是很正确的。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岂能随意地改变自己的志向和原则。失去原则,就会变成随风飘散的柳絮,摇摆不定。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原则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那些大方向和触及底线的原则是不能改变的。我国历经千年的发展,那些往哲先贤们所提出的道德标准很大一部分仍然是适用于现代,这说明很多东西永远不会过时,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大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的。

原则深藏于内心深处,指导我们的人生行动。无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依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自立于人世间。世事的变化就好像是突如其来的狂风,撼动的只是那些根基不稳的小树。提到变化,二战时期应该是近百年世界变化最大的一次,全世界的人都卷入了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就像大浪淘沙一样,淘出了一批渣滓。当日本人来到中国烧杀抢掠的时候,一部分没有原则的人屈膝投递,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一部分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流血牺牲,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这就是有原则的人和没有原则的人的区别。

一个禅师在一个道观旁边建了一座寺庙,这引起了道士的不满,他想把禅师赶走。因此,每天变一个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的确很多小和尚受不了惊吓离开了寺庙,然而禅师却依然不为所动。到了最后,道士的法术用完了,再也使不出任何招数了,只得灰溜溜地自己搬走了。

有人问禅师:“道士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要说有,也只凭一个‘无’字。”

“凭着‘无’怎能胜出呢?”

禅师说:“道士有法术,有,是有限、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任何有形的变化都是都不过无形的不变的。有形的变化总是有穷尽的时候,而无形的变化只有一个状态,永远也使不尽、用不绝。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世上的任何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来得多么汹涌澎湃,只要我们能够谨守自己,就不用担心它会伤害到自己。武侠小说上有一句话“他自恶来他自强,我自一口真气足”,只要我们足够强大,只要我们能够不变,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我们的变化。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充满了各种诱惑,艰难险阻会让我们望而却步,诱惑回让我们驻足不前,对付这些在人生中时常出现的东西,唯一的法门就是坚守原则,不为多动,一心向前。丧失原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在鄙陵开始了一场战争。

在一次激烈的战役过后,楚国的将领子反回到了军营,又累又渴的他马上命令自己的侍童给自己端水来喝。这个侍童叫谷阳。他看到主人这么累,非常难过。他知道子反平时喜欢喝酒,喝完酒之后立刻精神百倍,于是就送来了一大杯的酒。

子反闻着酒味之后,立刻让谷阳端下去。他知道在军营里喝酒是不行的,何况现在战事吃紧,若是自己喝酒误事,可担待不起。

谷阳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就骗他说这不是酒。子反坚决不肯喝,但是拗不过,谷阳在三地劝阻,接过杯子就喝了个底朝天。这一喝不要紧,馋虫被勾了出来。于是一杯接一杯,直到喝得人事不省。

这个时候楚王正在研究对晋国的作战方针,打算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于是派人前去召子反前来议事。子反因喝了酒不敢前去,于是托词自己有病。楚王心急如焚,亲自前来,才发现他是喝醉了酒。大怒之下,就把子反杀死了。

人生所面临的境遇是不可能平静如水的,真正能够波澜不惊的只有内心的原则。面对世事的各种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否则很容易就会把自己推向绝境。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我们心里必须给自己一个界限,否则面对各种充满巨大利益而又违背道德和良知的事情时,我们不一定能够把持得住。坚守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始终不变需要极大的意志,但是这并不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能够做到。

始终不变是对原则和信仰的不变,只有这样,自己的努力才不会因为一时的改变而付诸东流。只有坚持,涓涓细流才能汇聚成长江大河。面对人生中的风浪,我们必须以原则为根据,使自己能够平安地度过所有的危机,不再重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事。

8.“异类”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佛祖奚以利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李叔同

李叔同认为佛祖能够异于常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能自护心念。何为自护心念?自护心念就是拥有自己独立的心思与想法。佛祖不同于旁人不在形体上,而是在心灵上,心灵上的超脱使得佛祖能够不同于他人。这就是异类。佛祖的确是异类,他的想法永远和我们这些世俗的人不一样,因此他成了众人膜拜的对象。纵观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很多也是一些所谓的离经叛道的人,他们的成功很多时候也是源于不同的想法。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异类,他们的思想总是不同于大多数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念也总是和主流的价值观念相背离,这种看似不容于大众的人,却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成功机会。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在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不被人认可的,结果事实却证明他们才是对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小瞧了那些异类,他们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往往是新生事物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火车是现代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我们却不知道火车发明之初遭到了多少人的讽刺与挖苦。1814年,史蒂芬孙根据蒸汽机的原理,研究出世界上最早的可以在铁路上行使的蒸汽机车,但它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丑陋笨重,走得很吃力,像个病魔缠身的怪物。面对构造简单、震动厉害、速度缓慢的这个怪物,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和火车赛跑,讥笑他:“你的火车怎么还没有马车快呀?”有人责怪他的火车声响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吓跑了。

然而,史蒂芬孙坚信火车一定能够超过马车,具有远大的前途。他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火车的缺陷,作了一系列改进和革命:减少了机车在排气发出的尖叫声,加强了锅炉的火力,提高了车轮的运转速度。1825年9月,史蒂芬孙再次进行了试车表演,而这次,好事者的马车却被远远甩在后面。

异类是大多数人加给一个普通人的称呼,只因为一个人所坚持的方向和大众不一致,就被打上了异类的标签。然而事实却证明异类才是社会发展的领跑者,他们敢于向传统发起挑战,敢于坚持自己的理念,这就是他们最终为人们所认可、取得成功的原因。

大多数的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的时候,都会用大众的标准去评价。因此世俗的眼光成了扼杀异类的主要工具。我们要勇敢地做异类,无论世俗的眼光有多么的恶毒,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事情,都应该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世俗的眼光和众人不屑的眼神固然会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器,但是只要我们视而不见,努力坚持。事实会向众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当你取得成就的时候,世俗的眼光就会消失,我们就能够真正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凌廷堪生活在乾隆和嘉庆年间,那个时候正好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官场弊病丛生,社会矛盾加剧。凌廷堪对于这种状况深恶痛绝,因此决定一生不仕。在当时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因而他的父母也多次催促他去应试,但是凌廷堪就是不肯。他一生不应聘、不受职,只是钻研自己的学问。这种孤高的性格和东晋的陶渊明非常相似。

虽然凌廷堪一生没有取得功名,但是他在学问上却取得和辉煌的成就。他对中国古代礼制和乐律有深刻独到的研究,著作甚丰,计有〈礼经释例〉13卷、〈燕乐考原〉等数十卷,他也终成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和音律学家,古镇板浦也因他和李汝珍这些闪光的名字而闻名遐迩。

当我们被打上异类的标签的时候,就会被孤立,我们要学着去习惯。然而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总是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因此我们的异类也要保持在一定的程度上,否则,一旦我们完全被孤立,就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不从众的人之所以被大众所淹没,甚至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这些异类在各个方面都与大众相背离,结果引起了大众的完全排斥,不得不寻求解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