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19

第19章 历练处世之态——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2)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招纳四方宾客,门下有食客三千,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一回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扣留。正好随行的宾客,有一个擅长偷窃,帮它从秦王的库房里偷来了献给秦王的狐裘,转而送给了秦王的宠妃,在宠妃的帮助下,秦王答应放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人来到函谷关的时候还不到开城门的时间,他手下的另一个人学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孟尝君得以逃生。

在那种紧急时刻,孟尝君手下的那些能人异士们没有一个可以帮助他逃出秦国的,反而是两个不入流的人帮助了他。所以说,技艺没有长短,到了发挥作用时候自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多掌握一些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的浩瀚与渊深,要求我们要不间断的学习,技艺的多元化要求我们要多掌握技艺。总而言之,竺可桢先生的那句“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是正确的,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学习就永远不会被淘汰。“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学习已然是晚了,学习永远是增强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方式,只要我们坚持学习,我们永远都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4.专注成就大业

用工夫要如猫捕鼠(专注、奋发),如鸡孵卵(专注、无间),如流水穿石,钻木取火(专注、不停),乃能成就。

——李叔同

李叔同认为专注是成就大业必备的一种态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把所有的精力和功夫都用到这件事情上来,这样才能做好事情。李叔同在这里用了三个比喻来讲“专注”,专注要像猫捉老鼠,猫捉老鼠的时候会很有耐心地等待,直到老鼠出现就奋起一击,一招得手,也就是讲专注要在最后的时候能够奋起,不能虎头蛇尾;专注要像母鸡孵蛋一样,要没有间隙。我们知道母鸡在孵蛋的时候都是和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成功把小鸡孵出之前,是不会离开半步的,也就是说专注强调要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一件事情上,不能有半点缝隙,要把精力和事情完全融合到一起;专注要像水滴穿石,钻木取火一样。我们知道水滴石穿和钻木取火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长时间地坚持,在这里李叔同强调的是专注要永不停止,直到把事情做好,强调的是专注的持久性。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成的,若是我们不能专注把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并且坚持下去,只怕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因此,我们在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时,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而应该确定一个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孟子》里讲了一个故事。奕秋是全国下棋最有名的高手,他收了两个徒弟,这两个人天资是差不多的,然而在教棋的过程中,奕秋发现其中的一个人非常专心地听自己讲解,而另外一个人却心不在焉,他脑子里想着天上飞来一只大雁,自己拿弓箭去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专心学棋的人棋艺进步很快,那个不专心的人却没有什么进步。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它分割成好几块,分别去做不同的事情。一旦我们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把所有的能量都汇聚于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效果。水滴石穿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水滴微薄的力量之所以能够穿透石头,原因就是他每一次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地方,若是它向着不同的地方滴水,即使是有上亿年的时间,只怕也是不能把石头穿透的。这和打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把有限的兵力集中在一起,各个击破所有的敌人,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若是我们把有限的兵力分割成若干块去对付不同的敌人,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

然而世上总是有很多东西会改变我们的心意,使得我们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社会的发展变化自然会引起我们内心的变化,因而使得我们的目标不断在发生变化。这一点是最影响我们的,我们的目标制定通常情况下是与社会的现状挂钩的,一旦我们看到我们的目标不再是社会上最主流的方向之后,我们就会产生更换目标的想法。再加上一些新的事物的出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之前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从新向新的方向进发,这样一来,我们任何一个目标都无法实现。

汉朝有一个守城门的官员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担任这个职务,到了这把年纪依然没有改变,这让大家很好奇。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这个职务,没有任何提升。老人说:“当今皇帝的爷爷在位的时候喜欢作战勇敢的人,于是我就下决心要好好习武,将来沙场建功;等我武艺练成了,皇帝的父亲已经在位了,他却喜欢文臣儒士,于是,我又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我苦心钻研诗书,多年以后,我学有所成,现在的皇帝已经在位了,而我已经垂垂老矣,什么也作不成了。”

为人不可三心二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否则很有可能会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中,有很多事情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更应该把持得住,不被那些光鲜亮丽的诱因所诱惑,一心一意地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好。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除了那些使我们分心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有恒心。这也就是李叔同先生强调的持久性。专注于一件事情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要持续不断,直到事情完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专注没有任何意义。世上的事情都是需要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的,若是我们急功近利,想要立竿见影,那么我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有一幅漫画画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人在掘井,他已经在很多地方掘了很多井,但是却没有一个出水的,原因是他没有坚持下去。他在一个地方挖了很长时间之后,发现没有水,于是就断定在这个地方是挖不出水的,于是又换另外一个地方,结果他每一次都和成功擦肩而过。

专注就是不受外界琐碎的事物困扰,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专注就是要有恒心,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始终不改心志。只有像猎豹一样,专注于自己的猎物。心无旁骛,坚定执著,才能一举取得成功。

5.小心“矜”字毁你一世英名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李叔同

“矜”的意思是自大、自夸,“悔”的意思是悔悟。李叔同的意思是说,再大的功勋也经不起自夸,再大的罪恶也经不起悔悟。也就是说,自夸会导致盖世功勋毁于一旦,悔悟会让累世罪恶消于无形。李叔同在这里提到的“矜”字包含了人生的智慧,的确,古往今来,很多功成名就之人就是死于“矜”字之上的。

“矜”字之所以害人,是因为它会使人变得狂妄,进而目空一切。要知道,人的一生是充满危机的,一不小心就会走进危险之中。狂妄的人,走路不看脚底,更加会陷入陷阱之中。一个功勋卓著的人,若是不能善加自守,而是到处夸耀,那么不用很久,就会被人趁虚而入,一生功业就会消失于刹那之间。

有一天,几个动物在森林里碰头了,它们争相夸耀自己的功劳。

狐狸嘲笑猪说:“你这个蠢货,谮能及得上我的才干?”

猪说:“你虽然聪明,但是不见得对世人有功。”

狐狸急道:“谁说我没有功劳。我的皮毛可以做衣服,怎么说没有用呢?你才是一点功劳都没有呢。”

猪说:“我的肉可以让人吃饱,怎能说没有功劳。”

两个家伙就这样争执不下,过了一会,羊走了过来说:“你们不用再争了,你们两个的功劳我都有,当然是我的功劳最大了。”

狐狸和猪正要反驳的时候,一只凶恶的狼扑了过来,把它们全部都咬死了。狼狂笑道:“这班奴才,动不动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到头来只够格做我的牺牲品罢了。”

这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着差不多的意义,只不过,螳螂被黄雀吃掉是因为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注意到背后的危险,而羊他们则是因为炫耀自己的功勋而忽视了背后的危险。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生在世,很多危险都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造成的危险,最是难以挽救。狂妄自大是人的通病,也是最容易使一个人由盛转衰的因素。

狂妄自大,最容易发生在年少无知的人身上,然而在年少无知的人身上发生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栽几个跟头之后,自然就会学会收敛。其次,就是容易发生在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打拼之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身上。这些人本身是有很强的实力,他们的确有自傲的资本。强大的实力使得他们拥有了成功,成功之后的他们志得意满,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会认为天下无事不可为,于是开始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而他们的狂妄正好给那些欲取他们而代之或者是与之置于死地的人以可趁之机。

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许攸本是袁绍的手下,官渡之战之前,他的儿子因贪污而被袁绍关了起来,许攸因此而投降曹操。他向曹操献计,让曹操派兵奇袭袁绍粮草所在地乌巢,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兵败后,仓皇逃走,许攸又建议曹操速进兵,速战速决,兵分八路攻占邺郡。袁绍死后,他又建议曹操决漳河水淹冀州城,攻克冀州城。

在与袁绍的这场战役里,许攸可以说是立了头功,而且他又是曹操的旧相识,按理来说应该会受到曹操的器重,加官进爵,但是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原来,许攸进入冀州城之后,仗着自己的功劳,目中无人,就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三番两次地暗中讽刺曹操,他认为若是没有自己,曹操根本就进不了冀州城。他的一些列举动惹得曹操很不高兴,但是曹操不能杀他,否则就显得自己小肚鸡肠了。然而,其他人并不这样想,尤其是那些武将。有一天,许褚在东城门碰到了许攸,许攸又一次在他面前提起自己有多大多大的功劳,说:“没有我,你们进的了冀州城吗?”许褚大怒说:“我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你怎敢夸下如此海口。”许攸说:“你们都是匹夫。”许褚大怒之下,拔剑就把许攸给杀了。曹操听说许攸被杀,虽然表面上显得非常不高兴,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此,他并没有责罚许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决定这以转换的就是我们的态度,若是我们在成功之后,狂妄自大,那么祸患很快就会来临;若是我们在成功之后依然能够小心谨慎,那么祸患就不会那么容易就到来。事实上最容易不得善终的就是那些曾经取得辉煌的人,若是我们始终都是平平凡凡,没有太大的建树,那么我们就没有自大的资本,我们就会谨小慎微,反而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成功的顶点到达不容易,能够始终屹立不倒更加难。

一个人究竟有多大能耐,大家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没有必要像别人展示自己有多大能耐,我们所建立的功勋已经是存在的,别人是看在眼里的,若是我们因此而狂妄自大,看不起他人,那么我们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过高地看待自己,过低地贬低别人,我们的行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想要不失败也很难。

6.有容人之量

必有容,乃有德;必有思,事乃济。

——李叔同

李叔同说,有容人之量,才是有德行;有思考,事情才能做好。在这里李叔同提到了容人之量,李叔同认为这是为人的道德。人生在世,难免与各种不同的人相处,这些人必定是良莠不齐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品德高尚,都能够不犯错误,即使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因此,想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想要在众人之间如鱼得水,就必须要有容人之量,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就是说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金无足赤,无完人”,我们不能强求世上的所有人都是圣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包容。一般来说,我们对于那些和我们的意见和主张一致的人会显得比较亲密,这无可厚非,谁都愿意与和自己有共同话语的人交往,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念,对于那些理念不同的人,我们同样是要学会包容的,本着“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那些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处世的智慧,做人不能太绝,能够宽恕别人的时候,决不能赶尽杀绝。这个世界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社会,人也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的饶恕,必然能够换来别人的回报。相反,若是我们赶尽杀绝,将别人逼上绝路,那么最终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自己的爱妃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一位官员斗胆调戏了楚庄王的爱妃,拉扯中,妃子情急之中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并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爱妃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宴”。

7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七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不究之恩。

一般来说,身份较高的人往往不太容易饶恕别人,这与人的地位是有关的。高高在上的人总是习惯于颐指气使,不肯低下头来和人说话,当别人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咬住不放,以惩罚别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然而,如果一个处在领导地位的人,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必然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这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会以博大的胸怀包容、饶恕他人的过错,给他人一个机会,也等于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纵观历史上那些有大成就的人,那一个不是海量汪涵,能够包容他人的人。如果一个人睚眦必报,斤斤计较,那么身边的人就会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大家都不会对自己忠心耿耿,怎么还能成就大事。齐桓公若是因管仲射他一箭而将他杀死,就不会有后来的霸业;李世民若是因曾经降顺突厥而将突厥灭族,也不会赢来“天可汗”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