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20

第20章 历练处世之态——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3)

战国时,齐国有名叫夷射的大臣,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被齐王视为近臣。一次齐王宴请他,由于不胜酒力,他便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曾经过坐过牢,是个无聊之人,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他很鄙弃,便大声斥责,叫他滚到一边去,说他不过是个囚犯,不配向他讨酒吃!守门人想分辩时,夷射已离去。从此这个守门人对夷射十分愤恨。这时因天下雨,宦门前刚好积了一摊水,状如有人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生报复心理。正巧,次日清晨齐王出门,见门前那摊不雅的水迹心生不悦,急问守门人是谁放肆,在宫门前便溺。守门人故作惶恐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曾经站在这里一段时间。”齐王果然以欺君之罪,赐夷射死。

待人刻薄是取祸之道,当我们对别人的过错大声斥责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患的种子。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过错得到原谅,即使不能得到原谅也不应该受到强烈的斥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当我们大肆批判别人的时候,就伤害了别人的尊严。这样我们会到处树敌,随时都有人会在合适的时机,想要置自己于死地。只有宽恕别人的过错,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为自己创在良好的人际关系。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博大胸怀的体现,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处世原则。身在这个社会,想要成就事业,就必须以此为原则,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家关系。即使我们不希望功成名就,只是想要生活得简单一点,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周围全是敌人,处处都是仇恨的眼光,我们能生活得安逸、快乐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恕别人,也是解放自己。当我们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被别人的错误所牵绊,倒不如放开,让自己过得潇洒一点。

7.以宽厚处世

处难处之事宜宽,处难处之人宜厚,处至急之事宜缓。

——李叔同

李叔同在这里讲了“宽”、“厚”和“缓”三字,李叔同把他们分别用来处理不同的事情和与不同的人相处。人生在世,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做事与做人本就是想通的。因此把它们放在一起讲就是“宽厚”,这是处世的另一原则。

以宽处事,也就是说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本着宽大的原则进行,李叔同认为“处难处之事宜宽”于是难以处置的事情,越是要本着宽大的原则进行处理。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左右为难的事情,稍微处置不当,就会得罪很多人,甚至会让自己两头不讨好。一般来说,难以处置的事情,都是多重矛盾的聚焦点,由于矛盾太多,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各方面的利益都处理好,这个时候出现处置偏差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按照李叔同的说法,处置这样的事情,要本着宽大的原则进行处理,这是很正确的。越是这种难以处置的事情,我们越是不能要求“一是一、二是二”,越是不能掰扯得很清楚。否则牵扯会很多,把更多的人牵扯进来,到最后,会让事情越来越难办。因此,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不追究就不追究,这样不仅能够顺利把事情办成,还会让更多的人感激自己。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从袁绍的书信中发现了很多许都官员和军中人员给袁绍的投降书。曹操本可以把这些写密信的人抓起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把密信全部烧掉。他说:“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也难自保,何况别人?”

曹操的做法很妥当。纵然是将那些人全部抓出来杀了,也毫无意义,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付之一炬,那些人自然会对自己感激涕零,更加为自己卖力。无独有偶,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

刘秀进入邯郸后,检查前朝的公文时发现了大量的辱骂自己,甚至有一些是策划暗杀自己的密信。但是刘秀并没有追究此事,而是将这些信全部烧掉。他的这种做法化敌为友,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就了帝业;他的包容:毁灭了间隙,也铸就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很多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若是我们非要弄出个是非曲直来,往往会让事情难以收场。不如本着宽大的原则,把事情压下去,让所有的人不至于为了这么一件事情而提心吊胆,也不至于让自己为了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情而浪费大量的精力。以宽处事的最后结果就是皆大欢喜。

与人相处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又难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若是我们始终不肯罢手,偏要论个是非,那么结局往往是矛盾升级,互相伤害。李叔同讲“处难处之人宜厚”意思就是说,越是和那些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越是要厚道。难以相处的人,一般都是表现在爱占小便宜,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等,这样的人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毛病,只是不懂得相处之道,那么我们在与之相处的时候,就更要展现自己的大度,厚道对待这样的人,以我们的厚道换取矛盾的解决。若是我们坚持“有理走遍天下”,始终不肯退让一步,那么最终会小事变大。

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六尺巷。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文华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因祖宅问题发生了矛盾。两家的宅子都年代久远,难以厘清到底谁是谁非,两家人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由于涉及重臣,当地官府也不愿沾惹这件事,结果事情越闹越大。

张家人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在京城的张英,想让他出面摆平这件事情。张英接到书信后,写了回信,信中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接到书信后,就将墙拆让了三尺。邻居见到张家如此大度,心中有愧,也主动退让了三尺。就这样在两家之间形成了著名的六尺巷。

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和气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然而矛盾却总是不断,原因就在于不是每一个人都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相处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既然我们无力改变他人的想法,那就改变自己。厚道待人总是不会错的,当我们与厚道之人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当我们与不厚道的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厚道感化他人,同样可以使事情圆满解决。

以宽处世,以厚待人是处世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能够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8.吃亏是福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会吃亏。”

——李叔同

林退斋是著名的儒学家,官至尚书。他临死的时候,子孙们都跪在床前,请求遗训。林退斋说:“没有别的话!你们只要学会吃亏。林退斋先生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着人生的智慧。他作为一介大儒,投身于官场几十年,临终前的这句话是他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李叔同先生把这句话作为一句格言传于后人,说明他个人也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人生在世要懂得吃亏,能吃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生活中,能吃亏的人心境平和,收获平安喜乐。

利益的纷争是社会中最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为了一丁点的利益而争闹不休,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为的就是取得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利益。利益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取得利益的大小并没有正比关系,真正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是我们的心境。一个不占便宜、肯吃亏的人,他的心境必然是始终平和的。当与他人出现利益纷争的时候,我们肯退让一步,必然会使纷争消失,会让我们的生活宁静祥和。相反,若是我们始终不肯退让,必然会使纷争持续不断,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以生活为代价争夺利益是不明智的行为。

看看那些为了利益而整天与人吵闹不休的人,他们的生活完全被那点利益所打乱,为了赢得这场利益争夺战的胜利,他们绞尽脑汁,四处奔波,即使到最后将利益收入囊中,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已经足以抵消利益的价值了。更何况还有一部分人费尽心机之后,还是没能取得利益,那份失落感更会使得那些人难受很长时间,甚至有人为此而付出生命。“吃亏是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宝贵的处世箴言。不要把吃亏看作是一种损失,而要把他看作是一种福气。用“吃亏”来换取美好的生活,这是值得的。能吃亏的人,一定可以收获人生的种种美好,享有快乐的一生。

能吃亏是人生的境界,会吃亏更是处世的智慧,一个睿智的人会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吃亏。人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能够消除隐患,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很多人都在钻研的问题。归根到底,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就是利益的争夺,想要摆脱这种循环往复地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利,也就是吃亏。别人对我们的攻击都是发生在利益求而不得的时候,若是我们肯在他们向我们发动攻击之前,主动将利益让给他们,不就可以把祸患消弭于无形了吗?

萧何帮助吕后除掉韩信之后,刘邦对萧何宠信有加,给了萧何很多封赏,并且派了500甲士护卫相国府。一时之间,萧何家是门庭若市,前来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

有一天,萧何正在家里摆宴招待前来道贺的宾客。突然一个叫召平的门客穿着素衣白履,进来吊丧。萧何大怒,大声呵斥道:“你喝醉了吗?”召平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听了他的一番话之后,登时汗流浃背,恍然大悟。

第二天一大早,萧何就匆匆地进宫,面见刘邦。萧何向刘邦辞去了自己的封邑,并且说把家产拿出来,充入国库,以作军需。刘邦一听,果然大喜,对萧何奖励有加。

除了天灾祸患,任何一种祸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凡事有因必有果,祸患会降临到我们头上,自然是因为我们早已经种下了祸患的种子。如果我们能够洞察先机,处处让人一步,祸患自然就会消除。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亏与占便宜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占了便宜,而实际上却吃了亏。相反,有时候我们表面上看是吃了亏,实际上却得到了好处。不肯吃亏,贪占小便宜,往往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处处想占便宜,结果小便宜占了不少,长远来看却失掉了终极的成功。

在地狱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口大锅,每个人的面前放着一把大勺子,锅里煮着香喷喷的肉。然而锅旁边的那群人却是面黄肌瘦,无精打采,各个有气无力的。而在天堂里同样有这么一口大锅,有一把大勺子,旁边的人却是各个脸色红润、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原来那把大勺子特别长,每个人都不能把勺子放到自己的嘴边。地狱里人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吃饱,于是拼命地把勺子王最边放,结果谁都没能吃到一口肉。而天堂里的人却把勺子伸到自己对面的人面前,通过互相喂的方式,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

成功是双赢的过程,若是我们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占到便宜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其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最终会是一个两败俱伤下场。所以,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应该想着吃亏,给别人一些便宜,有时候也是等于给自己便宜。

世上没有那么多的便宜都让自己占去,偶尔吃吃小亏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学会吃亏,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自己开心地生活下去是一种福气。

9.懂得居安思危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李叔同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考虑到危险的存在;天下大治的时候,要考虑到祸乱随时可能会发生。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强调这个问题,祸福难料,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观察,尤其是在安逸的环境里,更要小心隐藏的危险突然出现。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统治者们一直都在强调居安思危的道理,那些圣明的统治者不会有一丝的松懈,他们明白,天下觊觎皇帝那个宝座的人很多,只要自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人赶下台来。然而总是有那么些人不注意这些,这也是为什么朝代更替这么频繁的原因。看看那些亡国之君,他们大都是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结果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就因为他一个人的居安而不思危毁于一旦。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人生总是会有高低起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保证自己始终不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生的路上,是福是祸,是成是败,都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若是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居安思危,提前预知危险的到来,就大有可能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若是我们一直浑浑噩噩,那么即使我们偶尔在一段时间有了安逸的生活,很快也会这一切。人生最可怕的时候不是在困苦的时候,而是在安逸的时候。在困苦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奋斗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在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生活一般不会向更糟的情况发展。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可以顺利地实现祸向福的转换,成就自己的人生。然而,在安逸的环境下,我们很容易志得意满,因而放松警惕,充分享受安逸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危险可能就会悄悄地降临,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堕入了危险之中,甚至被人吹灯拔蜡,釜底抽薪,彻底地将自己的人生毁掉。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一生就是祸福转化的一生。韩信未发迹之前,一直磨砺意志,忍辱负重,希望终有一日能够出人头地。有一回,几个地痞流氓把他堵住,让他从那人胯下钻过去,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天下大乱之后,韩信投靠项羽不得重用,后转而投靠刘邦,依然没有被重用。幸好遇上了萧何,在萧何的帮助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