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21

第21章 历练处世之态——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4)

韩信战绩辉煌。在他的带领下,汉军一路摧城拔寨,直至将项羽兵围垓下。然而韩信随着功劳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不知检点。当年韩信接连灭掉魏赵燕齐,名声大振,以致天下人只知有韩信不知有刘邦,功高盖主,野心越来越大。当时刘邦正被项羽为困,于是命韩信发兵来救。但是韩信却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虽然逼于无奈封了他,但是心里对他却越来越嫉恨。这为后来韩信的被杀埋下了种子。

天下平定之后,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席间他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最多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韩信自以为自己功劳卓著,刘邦不会对他怎么样,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没过多久,就被吕后设计杀死。

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则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张良是刘邦最重要的谋臣。刘邦依靠他的计谋攻城略地,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刘邦对张良待之以师礼。然而功成之后,张良却主动请辞,离开了斗争激烈的权力中心。

开国之后,刘邦给他的封赏是“齐地任选三万户”,深知刘邦个性的张良固辞不受,而是对刘邦讨要了一个“留侯”的封号(“留”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算是处于半退隐的状态。张良假托神道,不再参与政事,在刘邦剪出异姓王的过程中,他也没有参与。这样一个人对刘邦来说是没有威胁的,因而张良得以善终。

危险就隐藏在成功的光环之后,只因为我们的眼睛被光环所遮蔽,因此才瞧不见危险的存在。等到危险作用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再想摆脱就不再那么容易。所以,居安要思危,才能保住自己。当我们处在社会底层,籍籍无名的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人想要伤害我们的,说不定我们悲惨的境遇还能换来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同情。然而我们一旦登上高台,就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就会遭到部分人的猜忌和嫉妒,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也就随之而来,如果我们不加防备,多半会从高台之上摔下,比之没登台之前更加凄惨。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成功,因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奋力拼搏,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然而,谁也料不到成就反而又成了很多人毁灭的最大力量。这种似乎是悖论的观念确确实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刑拘,有多少商人因不法经营而被批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理想中的位置上,然而,他们取得成就之后,就开始做出种种违背道德的事情,因而导致了比没有成功之前还要惨的下场。危险有的来自于他人,有的来自于自身,然而,无论是来自于哪里的危险,之所以能够伤害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得意忘形,我们的不防备。只要我们居安思危,我们就会注意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就能够躲避外来的危险和规避来自身的危险。

10.人至察则无徒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李叔同

聪明的人,不应该太精明,刚强的人,不应该太暴躁。孔子曾经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李叔同的这句话和孔子的话是一个意思,都是讲为人处世不可太过精明,不可太过苛刻,否则就不会有朋友和亲近的人。水清了之所以会没有鱼,就是因为,人们可以将鱼看得一清二楚,鱼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是不安全的。人也是一样,若是一个人太过精明,将身边的人都看得非常清楚,那么对于身边的人来说,这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做人不可太精细,很多事情得过且过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郑板桥曾经说:“难得糊涂”就是保住人缘的最好办法。

一个太过精明的人,往往是不能容忍身边人的过错的,这样会导致身边的人战战兢兢,迟早使自己被孤立,陷入众叛亲离的状况中,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不可能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样。若是我们强行要求身边的人都符合自己的要求,那么所有的人都会离自己而去,我们也会发现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当年东方朔在劝汉武帝选才的时候,就主张“举大德,赦小过”。想要成就事业,想要使自己身边聚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想要使自己拥有肝胆相照的朋友,就必须学着糊涂一点,很多事情即使我们知道了,只要是无伤大雅,能过去的就让他过去。若是我们斤斤计较,揪住别人的过错不放,只怕不但不会有朋友,还会使人怀恨在心,与自己为敌。

三国时张飞的死算是最大的悲剧,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死在几个无名小卒手里,的确是很不值,但是他的死却是注定的。张飞做事一向鲁莽暴躁,平时就喜欢打骂士卒,弄得很多士兵都对他不满。当他得知义兄关羽死于吕蒙之手后,更是郁闷难当,日日借酒消愁。酒劲一上来更是怒火中烧,对待手下的士兵更是暴戾。士兵们稍有过失,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打至死亡。

有一天,张飞命令手下的士兵置办白旗白甲,以供四天之后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到了第二天,范疆、张达禀报说:三军人数太多,一时之间难以齐备,须要宽限几日,才能完成。张飞大怒道:“我要为兄长报仇一刻也耽误不得。你们竟敢违抗我的军令,罪无可赦。于是喝令两旁军士将二人拖出去每人打了50军棍。军棍打完之后,张飞对他二人说:“明天若是不能齐备白旗白甲,必然斩首示众。”

两人回营之后开始商量,他们都知道张飞性烈如火,他既然已经说了要斩首示众,就必然不会食言,然而明日必然是难以交货的,与其等着被他杀死,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先把他杀了。两人商量定了之后,趁着晚上张飞喝得酩酊大醉,正呼呼大睡的时候,割下了他的脑袋。

朋友和敌人只在一线之间,很容易互相转化。只要我们懂得“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朋友就永远都是朋友,否则,由朋友变敌人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朋友变成敌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例子。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只是无意间的一次摩擦,就把多年的交情一笔勾销。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对朋友的行为进行指责的时候,也就是朋友变敌人的时候。

“人至察则无徒”在管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身为管理者,必须使自身具有凝聚力,能够使得下属忠心拥护自己。因此,聪明的管理者对于下属的一些小毛病都会予以包容。他们的包容能够换来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将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

法国著名将军拿破仑曾经有一次驻扎在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盛产葡萄。有一天晚上,一个士兵口渴就悄悄地来到一个葡萄架下偷吃了葡萄。

第二天一大早,葡萄园的园主就找上了门,他气愤地对拿破仑说:“你的士兵昨天晚上偷吃了我的葡萄,你必须给我一个交代。拿破仑向葡萄园主道了歉,并且赔了钱,这才让园主消了气。拿破仑对于士兵的行为非常生气,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决不能因为一时之气,而失了人心。处罚一个人是小事,影响了全军士气就得不偿失了。

拿破仑强压住了怒火,决定小惩大诫一番,让士兵们引以为戒就行了。于是在早操的时候,拿破仑对全体的将士说:“昨天有人没有经过上司的批准,没有和葡萄园主打招呼就偷吃了葡萄,这是违反军纪的行为。不过我已经向葡萄园主道歉了,他也原谅了那个人,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不再追究。但是我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我们的军队里。”

第二天葡萄园主拎着一篮子葡萄来了,拿破仑拿钱给他,他坚决不肯收,拿破仑说:“我们的军队从来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您这样是让我为难。”葡萄园主说:“那你为什么不惩罚那个偷吃葡萄的士兵?”

拿破仑说:“我手下的士兵们随着我出生入死,一直都很优秀,我不能拿他们的这一点缺陷去衡量他的功过对错,否则就有失公允了。”

那个偷吃葡萄的士兵再也忍不住了,主动站了出来,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且请求处罚。拿破仑对他说:“我说过已经不再追究这件事情,只要你以后能够自我约束就行了。”后来,这个士兵随着拿破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人生在世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和很多人交往,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人,这些人也必然是良莠不齐的。我们即使不能和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但最起码也不要把他们统统都变成敌人。然而,很多时候就因为我们的太过精明,结果使得大多数的人都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处世需要精明,但是不需要太精明,否则,必然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阻碍我们前进道路。

11.莫让时间随流水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李叔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已经告诉了我们时间的价值,“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一次告诉我们时间流逝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的时候,生命已经在不经意间溜走。李叔同说:“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同样也是在感叹年华易老,生命易逝。人的一生就是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循环往复的,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今天,很快今天就变成了昨天,明天也就不再。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必须学会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事情,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庄子说:“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是强调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不能穷尽知识的海洋,若是我们不充分利用时间,那么更学不到什么东西。人一生所拥有的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学习效率也是固定的,我们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只能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的办法。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时间,那么最终的结局也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多,因此总是喜欢把事情往后拖,现在该做的事情,以后再做;今天该做的事情明天做。结果时间就在这种推拖中流逝,事情也在推拖中难以完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我们总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明天,那么终究将是一事无成。

在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僧人叫亲鸾上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出家。于是他到了一间寺庙,找到了里面的禅师,请求他替自己剃度。禅师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说:“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明白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禅师非常赞赏他的回答,也认为他是一个有慧根的人,于是说:“我已经明白了你的心意,我也愿意收你为徒。但是今天已经太晚了,明天我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了禅师的话后非常不以为然,他说:“师父,你虽然答应我明天替我剃度。但是我还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心志还不坚定,我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能够维持到明天。再者,您已经那么大年纪,你也不能保证明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自己还活着。”

禅师听了他的话,拍手赞叹说:“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我们都说今日事、今日毕,该今天做的事情永远不要拖到明天,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做成这件事。再者明天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如果我们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那么我们的事情就会积压得越来越多。只有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每天都轻轻松松。否则积压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在轻松一天之后,后来的日子每天都会很忙碌。而且即使忙碌,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富兰克林在这一基础上又提出“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计划,那么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今天做明天的事。当我们已经处理完今天的事情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不要把这些时间浪费掉,充分利用起来去做明天要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压缩完成计划的时间。这也就是效率问题。我们没有必要恪守一定的章程,只要是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的做事方法我们都可以去尝试。这样我们可以有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那么爱迪生完成这么大的成就的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珍惜时间。

爱迪生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递给自己的助手一个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说完,他又埋头工作。

过了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但是他没有听到回答,于是他转过头看看助手在做什么。他看到助手正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他走过去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时间就像是攥在手里的流沙,无论我们抓得多紧,它还是会从指缝间悄悄地溜走。时间的流逝是永不止歇的,它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物停留。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那么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只能留下无限的惋惜。福特说:“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我们大多数的人之所以平平凡凡,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荒废时间,而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正是在我们荒废的时间里不断努力,才超越我们,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时间是公平的,它给予我们每个人一天24个小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