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03

第3章 历练平和之心——闻谤不辩,宠辱不惊(2)

对于这个“二一老人”的称号的由来,他解释道:“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临终前的绝句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的开头都有‘一’,所以我一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情,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么去求它完满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弘一大师说:“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

不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好而得意,也不因为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放声痛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著名的画家刘海粟曾经和李叔同是好朋友。李叔同出家后苦修律宗,一次到上海来,许多当上高官的旧相识热情招待他住豪华的房子,但他都一一拒绝了,情愿住在一间小小的关帝庙。当刘海粟去看他时,发现他赤着脚穿双草鞋,房中只有一张板床。当时刘海粟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都难过得哭了,但李叔同却双目低垂,脸容肃穆。刘海粟求李叔同赐他一张字,他只写了“南无阿弥陀佛”

佛家倡导放下,意思是放下一切牵绊和烦恼,抛弃一切杂念,人才能悟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有时我们并未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挫折,却总表现得烦躁、沮丧不已。因为心中“放不下”,因为太认真,因为“心太小”。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才是一种大智慧。如果因为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放不下,解不开,那么最后只会影响你的人生脚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想必谁都了解。在纷繁的生活中,我们就是要具备塞翁这种“得意坦然,失意淡然”的平常心,才会给我们带来生活中的和谐。人们总把太多的生活琐事放在心上,升职、赚钱、失败、误会等等,人们总是想这想那,担心自己担心别人。其实这些成为心理负担的东西都是你自己放上去的,你是一点一点地给自己加大心理压力,让自己活得累,心理生理都疲劳。

曾经有一部名叫《阿甘正传》的电影红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在电影里,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智障者,在其他人的眼中,阿甘无疑是十分不幸的。但是,就是养看似一个不幸的人,最终却能够事事幸运,事事成功,这难道真的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吗?当然不是。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他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懂得顺势,得意时能够淡然,失意时能够泰然,凡事都顺其自然。虽然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是灾难还是痛苦,是幸福还是快乐,但当这些事物来临时,他总能够从容地面对,让一切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正如阿甘母亲所说的:“时间到了,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命中注定的。”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有如烟花般的短暂炫目,一闪而逝,人生的际遇就象浮云般聚散不定。得意与失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看得意时你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享受,而每当失意的时候,你又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所以说,不管是在任何时候,心态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打造一颗“平常心”,抱定“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会实现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5.人一忍成圣,不忍成魔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李叔同

生活中,无论是人还是事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都在承受许多忍耐。忍耐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涵养;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忍耐是一种追求的韧性,弱小的生命和事物为了避免过早地夭折和被毁灭,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欲望;忍耐是一种追求的策略,一个追求更大成功的人,不得不忍受小的失败和牺牲。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荣枯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一个人要徐昂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事业所必须的。在有些人眼中,忍耐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但实际上,忍耐是一种修养,忍耐是在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后,自然所生的一种涵养,忍耐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处事沉稳,面临厄运泰然自若,面对毁誉不卑不亢。

李叔同曾说“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世间充满争执和诱惑,如果我们一味纵己之欲,不加以克制,最后势必会“作茧自缚”,最好的办法就是“忍”。忍耐使人变得刚直不阿,淡泊名利,显示的是一个人包容天下的平和心态。

宋代的吕蒙正,每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他必定以委曲婉转的比喻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于他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皇帝对他很是信任。

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

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

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并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常言道:“吃亏人常在,能忍着自安”。为人处世,学会忍耐,是一种君子风度,可以显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养。

忍耐是我们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方式。大凡世上的那些无谓竞争往往多起于那些芥末小事。因为一时的不忍,最终而酿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往往因为那些心里的一点贪欲与私心、受了一点小损害而不能释怀,结果最终酿成苦果。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曾经有一个人因妒忌他拥有美誉便恶意中伤,对他破口大骂。但佛祖面对他的怒骂依然能够始终保持冷静,一脸坦然,不予理会。等他骂累了,释迦牟尼便问他:“朋友,如果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接受,那么这礼物该归谁呢?”那人脱口便答:“当然是物归原主呀!”

释迦牟尼笑着说:“那么,你刚才中伤我的话,我不想接受,那么这份赠礼,又该归谁呢?”这一问使那人无言以对,内心感到愧疚,觉得自己太过分,于是向释迦牟尼道歉,后来还归返了佛祖修行。

对于别人的攻击、中伤和谴责,我们应当心平气和地分析一下,不可不假思索地反唇相讥,否则就如向空中吐痰,逆风扬土一样,不但伤害不到对方,反而自取其害,损害自己的形象罢了。

生活在世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会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委屈历程,忍辱几乎成为了又所作为的必然代价。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纳履桥端,勾践卧薪尝胆,正是因为他们的忍耐,最后才成就了自己。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曲求全,因此凡是胸怀大志之人都应该学会忍耐。一忍成圣,不忍成魔。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忍耐是一剂良药,是自己镇静,酝酿成功。常言道: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忍耐的过程是辛酸的,忍耐的结果是美好的,学会忍耐受益一生。正如一代大师李叔同所言:己性不可任,我们不能够因为某些事不尽如人意就任由自己的一时随意发挥。要想获得巨大的事业成就,那么你就必须要学会忍耐。忍一时就能风平浪静,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为人处世,贵能忍让,智慧之言,不可不记。

6.控制自己的情绪,修炼“定火功夫”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李叔同

一个人的涵养功夫如何?那么只有心平气和者能够担当,如果没有一个“定火的功夫”,那么何谓之涵养?这是李叔同大师给我们推荐的简易识人法,同时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定火功夫就是一种修养,修养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情绪激动的人,他们大多心眼倒不坏,就是那个遇事就发火,沉不住气的坏脾气惹人烦恼。喜怒哀乐,属人之常情,谁都会有,但怒之过当,就会破坏内心的和谐。因此,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修炼一下“定火功夫”是我们每个人多必须的。

李叔同的“定火功夫”可以从他在浙江一师任教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上反映出来:

有一次,正值下课期间,有一个平时很顽皮的学生在教室里喊道:李叔同在哪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学校里直呼老师的名字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属于目无尊长、目无法纪的行为,是要受到处分的。尽管这也许是那个学生因为一时兴起、图个好玩而已。

那个学生并不知道此刻李叔同就在隔壁的教室。听到那个学生的呼喊,他便起身推开门,面向学生,用平时一贯的温和语气回答了一声:“什么事?”在语气里面听不出半点的不满。结果那个学生吓的无言以对跑的无影无踪了。对于这件事,李叔同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就跟没有发生过一样,时候也没有再提及。

也许这就是李叔同大师的定火功夫。定火功夫就是一种修养,修养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也许我们能够驯服那些凶猛的野兽,但未必能够驯服我们自己内心的狂躁。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打败了自己内心的那种“火”,我们才能行走于世间而不败于自己的手里。

北京新东方英语的总裁俞敏洪曾经说过:“我们每天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和群体中间,夫妻之间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凡是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都是做不了大事的,就像张飞和关羽,他们虽然有才华,但是都是控制不了自己,最后出事儿了。而刘邦,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他生气,所以说如果刘邦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不会有汉朝的400年的历史。所以控制情绪不是老谋深算,也不是狡猾,是自己坚韧的体现。”

有时候我们的失败往往就来自于我们情绪的变动。情绪是人的思考与行动的伴生物,情绪好,那么看什么也是好的;情绪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愤怒最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干出一些让人悔之莫及的蠢事。

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刚刚新买了一辆大卡车。对于这辆大卡车,她的父亲非常喜欢,每次出行回来都会把它洗刷的干干净净,做精心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

但是,不料有一天,这个小女孩因为年幼不懂事,拿着硬物在她父亲的卡车上留下了很多的刮痕。当她的父亲看到自己的爱车面目全非时,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在车库前罚站。经过了四个小时后,这位父亲才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是他才想起了女儿,当他匆忙回到车库时,他看到女儿的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了!于是他立马把女儿送到急诊室,可此时为时已晚,手已经坏死,医生说不截去手的话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可能会危害到小女孩的生命。就这样,小女孩失去了一双手,年幼的她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这位父亲的愧疚和懊恼可想而知。

大约半年后,这位父亲把卡车进厂重新烤漆,又像全新的一样了,当他把卡车开回家后,小女孩看着完好如新的卡车,对他天真地说:“爸爸,你的卡车好漂亮,看起来就像是新的一样。那么,你什么时候把手还给我呢?”

不堪愧疚折磨的父亲最后终于崩溃,举枪自杀。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闭城休战、不予理睬的态度,即便是诸葛亮送来女人衣裳侮辱他,他也忍住怒气,按兵不动。如此相持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司马懿不战而胜。试想,如果当时司马懿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所以说,一个人要有忍耐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不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从而营销大局的发展。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波动过于厉害,内心紧张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放松心态。诚如李叔同所言,“定火”确实是一门功夫,需要的是修炼、克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战胜自己。

7、好花看到半开时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李叔同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事事都能够满足于我们自己的心意,聪明和才智也要样样都优于别人,做官一定要做大,挣钱一定要最多。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一定有不好的地方。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一样。赏花也一样,半开的花给人的感觉最好。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不要得陇望蜀。给自己留点欠缺的希望,留点回味和期待的空间,这样生活才有滋味。

李叔同有幅字,上书“知止”二字。“知止”,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最适当的时候做出的最恰当的拒绝,当一种幸福缓缓流淌于你时,你要懂得适时适度的把握,拒绝幸福是一种理智,比接受更重要。

人生在世,知足不易,知止更难。《老子?持盈章》议论说:“一个人成就了功业、建立了名望,就应该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就好像太阳到了中天就会斜,月亮圆了就会缺,事物达至鼎盛就会走向衰亡,这是千百年不变的真理,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但有对少人能够急流勇退?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这就是人的局限和悲哀。但是李叔同大师打破了这种局限与悲哀。

1918年杭州,正月十五,38岁的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出家前的李叔同集画家、书法家、音乐家和教育家于一身,多才多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演话剧,画油画、弹钢琴、作文、吟诗、填词、写字、刻图展章。他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几个第一:既将西洋油画(西洋美术史)带回中国并提倡改良中国画第一人,把西洋音乐和话剧带回中国第一人,将广告图案设计、现代木刻带回中国第一人,采用人体写生教学法第一人,又男扮女装,在话剧《茶花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第一人。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艺术成就辉煌的时候,且正值盛年而顿然离俗出家,为世人所不解,后成为佛教弘一法师,被推举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又让世人嘘唏。

懂得人生是有局限的,所以不求圆满;懂得爱不能完全填充人生的寂寞,所以不贪。李叔同经历过情的曲折和美好,也避不开由情而生的沉迷,感激和无奈。所以,他说“够了”,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