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回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推行的独裁政策引入新课。也可以放一段工农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断或“长征组歌”,直接切入课题。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展示蒋介石手书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原文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内背景。由学生分析“攘外必先安内”
的字面含义,理解“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实质,即这一政策实际上是不抵抗政策的继续、发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维护其反动统治,消灭革命力量。
在讲述“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时,提问: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中共中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为何没有造成这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王明“左”倾错误当时在国统区、根据地推行的表现及危害。
指导学生分析对比,第五次反“围剿”与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共同点,说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也有胜利的可能。提问:造成这种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演示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长征初期,王明“左”
倾错误仍然危害着红军的战略转移。由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采纳,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出示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遵义会议上的斗争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能够得到肯定?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阅读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继续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了解长征中的几次重要会师的地点。讲清长征结束的标志。由学生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重大问题,这种成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和总结实现的。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通过讨论这一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板书设计】
(第四节)红军的战略转移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
2.红军粉碎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1.王明“左”倾错误在根据地的全面推行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