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当今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它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随后被意大利商人带到世界各地,使得会计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借贷记账法也是出纳工作普遍采用的记账方式,是出纳必须掌握的业务工具之一。
了解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当今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也是我国出纳目前普遍采用的记账方式。
自从1993年7月1日起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银行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种,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从此以后,企业出纳的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以及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而出纳凭证中的收付款凭证和记账凭证也要按照借贷记账法原理进行编制。
这种借贷记账法的统一和应用对于企业出纳和开户银行间的记账方式的统一,以及业务开展的方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借贷记账法溯源
借贷记账法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在意大利的一些沿海城市流行,随后流传到世界各地,逐渐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广泛使用,以致会计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借贷记账法的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它是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1.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2.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借贷记账的规则
我们知道记账规则是记录、登记各类经济业务的科学法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了解了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地讲解借贷记账法的应用。首先,我们认识账户的格式。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格式
每个账户都有专门的格式,严格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生,这些内容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账户中反映出来。
账户一般可分为左右两方,一方反映增加,另一方反映减少。如果规定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右方记录减少额。反之,如果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左方记录减少额。在具体账户的左、右两方中究竟规定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案。
除此之外,账户的格式还应包括:账户名称及编号;经济业务发生日期和摘要;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每个账户都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其左方和右方登记的增减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到期末应结算出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个金额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一定时期内该账户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而期末余额则反映其变动的结果。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账户的格式取决于采用的记账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借贷记账法,它采用“三栏式”账户格式。会计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六大要素。相应地,账户也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成本费用类、利润类等六大类。而利润类账户包括“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它们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具有相同的性质,因此可以并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这样一来,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及成本费用类五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账户的发生额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账户的余额反映资产的结存情况。同样,负债类账户的发生额反映负债的增减变动情况,账户的余额反映未偿还的负债情况。所有者权益包括投入资本和未分配利润。收益类账户用来归集企业的收入情况。成本费用类账户用来归集企业的成本费用。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第一,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用来登记资产和费用的增加,同时用来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减少;而账户的“贷方”则用来登记资产和费用的减少,同时还用来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记入账户借方的数额合计,称为借方发生额;记入贷方的数额合计,称为贷方发生额。
对于一个账户来说,记入该账户增加方的数额一般都要大于或等于记入其减少方的数额,所以账户正常的余额应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也即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费用和收入类账户一般无余额。据此,我们可以从账户余额的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各类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第二,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再结合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必然要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并且借方与贷方的数额必然是相等的。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大致可分为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权益转化的业务和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
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三,在借贷记账法下,由于“借”和“贷”两个记账符号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费用表示了不同的含义,因此,除了可以设置这几类账户外,还可设置既可核算资产、费用,又可核算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双重性质的账户。
例如“预提费用”既可作为负债类账户,也可作为资产类账户;“投资收益”既可作为资产类账户,又可作为负债类账户;企业往来账户既可作为资产类账户,又可作为负债类账户,等等。双重性的账户可根据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来判断账户的性质,即如果是借方余额,则为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果是贷方余额则为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这样既增加了账户运用的灵活性,又不影响对账户的确认。
第四,定期试算平衡比较简单。根据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方法可分为两种:
发生额平衡法。当我们要检验所有账户在某一期间内对各项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时,可用这种方法,其平衡公式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法。当我们要检验所有账户记录的内容经过一个时期的增减变动之后,在某一时点上(期末)其结果是否正确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其平衡公式是: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符合以上两个公式,可以说明账簿记录基本正确,但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因为如果一笔业务重复记录了两次,或者漏记后,试算仍然平衡。
在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时,一笔业务所涉及到的几个账户之间必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账户对应关系,能够正确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清楚地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便于进行监督。
在上面的内容里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借贷记账法记账的账户结构,那么出纳重点要掌握的是借贷记账法下的哪种账户结构呢?因为出纳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下的股票与各种债券明细账都属于资产类账户。所以按照惯例,出纳重点要掌握的是借贷记账法中的资产类账户。对于资产类账户,人为地规定其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数,期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登记在借方。也就是说出纳在登记期末余额时可用以下的公式来计算: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实例
在对借贷记账法的用法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具体地解释出纳应该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会汁分录,这是出纳工作者运用好借贷记账法的前提。
熟悉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记入账户之前,还应先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确定应记入什么账户的哪一方,这就需要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在各项经济业务登记到账户之前,都要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动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应借、应贷的方向和金额。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是通过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来完成的。而会计分录又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日记账或记账凭证中编制的。
会计分录按其结构不同,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到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为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但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对出纳工作者来说,在短时间内熟悉会计分录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学习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编制同样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
会计分录的应用实例
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户和进行试算平衡。
第一,某企业总分类账户的月初余额。
第二,该企业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价款54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②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600元,直接偿还应付账款;
③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5000元;
④收到投资者追加投资60000元,存入银行;
⑤本期生产产品领用材料10000元;
⑤销售产品一批,价款8000元,款项已收讫并存入银行。
第三,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材料5400
贷:银行存款5400
②借:应付账款2600
贷:短期借款2600
③借:短期借款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④借:银行存款60000
贷:实收资本60000
⑤借:生产成本10000
贷:材料10000
⑥借:银行存款8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8000
第四,根据以上会计分录登记账户,期末结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必须指出,经试算的双方数额如果不等,肯定是记账有错误;如果相等,一般说来记账是正确的,除非借方和贷方都多记或少记了相同的金额,或者应借应贷科目写错,或者借贷方向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