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透析化学教学
45102500000021

第21章 开展教学中环境教育(2)

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更加明确地把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99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表彰大会,会议提出,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环境基础教育,并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到2000年,使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的教学,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全国掀起了环境教育的热潮,涌现出许许多多环境教育的典型,创办了许多绿色学校,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使我国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第三节 )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则

1.一致性原则

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与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应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等,尽可能地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使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分析,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3.直观性原则

在环境教育中可通过化学实验、播放科教片,微机摸拟实验,图片展示等直观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4.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或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掌握有关的环境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渗透性原则

教学中应注意把环境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不要生搬硬套。

6.主体性原则

在环境教育时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7.巩固性原则

教学中应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生对所学环保知识的巩固,减少遗忘,以便以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8.综合性原则

环境教育知识涉及很多学科、领域,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环境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化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教育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学原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应结合实际,把各种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渗透教学就是采用渗透法把环境知识渗透到化学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使环境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证明,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方法。

(1)在渗透教育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有机的渗透教育。

高中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初步归纳如下:

在教学中通过上述相关内容的渗透教育,不仅巩固了所学化学知识,也了解了物质对人类作用的双重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好场所,但根据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课上又不能专门讲解法律知识,只能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一些相关法律知识,以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害→相关的法律条款→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污染大气→产生酸雨→酸雨危害→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为了将来更好地守法,这也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思想教育的要求。

(3)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内容,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全体人民的需求,在教学中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如在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内容中介绍我国资源的状况及资源的利用情况,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开发使用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些宝贵的资源,并努力开发新能源,使能源可持续利用。再如讲Cl2时,介绍了Cl2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及造成的持久危害。再如讲重要化工原料硫酸、硝酸、氨气等工业制法中,注意介绍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而采取的有利措施,同时介绍“三废”的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在实验课教学中注意环境保护教育渗透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如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产生很多的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不仅对实验环境构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我们在学生实验时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设在指定地点,统一回收。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不及时处理,弥漫在教室中会对师生健康生产生影响,过去,我们对演示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认为量很少,无多大害处,有时就不注意处理。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非常重视,改进了装置,增加了尾气吸收,基本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溢。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产生的的SO2气体,我们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新一代公民必备的的品德。

2.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开展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从学生身边问题入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地球上有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量的0.65%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水资源的被污染,淡水资源日趋紧张。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缺水,因此教育学生每天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再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中含有大量的Hg、Cd、Ni、Pb、Mn等重金属元素,废弃在自然界中有毒物质会从电池中溢出,污染土壤、水等,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一粒钮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到后感到非常震惊,自觉地把旧电池积攒起来,不随便乱扔;再如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发胶、涂改液、气雾剂等等。通过身边问题入手,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