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谦忍大智慧
45109300000011

第11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忍性修身二(3)

秦穆公说:“出师之前,蹇叔、百里奚都极力劝阻,但我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都是杰出的将领,只是因为我的错误决策才会兵败被擒,这都怪我呀!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武将,不许他们失败,打了败仗就斩首,哪能安定军心,让将士们忠诚效力呢?”秦穆公不但没有处罚孟明视三人,反而好言安抚,仍让他们三人统领全国军队。孟明视三人感激涕零,发誓要为秦国报此血仇。三年以后,即公元前625年,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又率大军伐晋,大军渡过黄河后孟明视即命令烧毁渡船,以示勇往直前的必胜决心。秦军长驱直入,打败了晋国军队,夺取了王宫城。然后,孟明视又把军队带到曾经全军覆灭的肴殳山,收敛和埋葬了阵亡将士的尸骨,为秦国报了仇,雪了耻。

敢于自责,勇于承认错误并信任败军之将,是秦穆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文武人才,如果要求苛刻,不容许他们失败和改正错误,那永远也不会出现人才济济的局面。也没有人会一心一意地忠诚效力。

东晋末年,本来住在敦煌的索邈一家,流落到了汉川。

汉川别驾(官名,刺史的助手)姜显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索邈。索邈一直默默地忍受着。

就这样,他在汉川过了十五年。

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索邈被朝廷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川。

消息传来,原来欺负过索邈的人无不惊恐。

那个姜显,更是坐卧不安,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索邈的报复。

人们对姜显说:“你该倒霉了。过去你欺压人家,人家今日报复你,你是咎由自取啊!

姜显自己也对家人说:“完了,我们家可能要倒霉啦!”

索邈上任的那一天,姜显赤着上身,叫别人捆了他,在路旁迎候索邈。索邈见了,大吃一惊,说:“唉,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说着,他下了轿子,亲手为姜显解开绳子,安慰姜显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今后谁也不要放在心上了。”

说罢,又叫家中的人取来衣服,送给姜显说:“来来,快穿上衣服。”

索邈对过去的事一点也不记仇,态度诚恳,毫无虚情假意。

姜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人私下问索邈:“过去,姜显那样欺负你,你现在为什么连提都不提了?”

索邈思考了一下,答道:“我过去借住在这里,失意了多年,若报复姜显,那会使许多人都感到害怕。只要他们知道过去不对就行了,何必还要意气用事!重要的是将来他们不这样做。”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赞扬索邈的胸怀宽,度量大。

面对别人的欺压、凌迫,采取“直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固然无可指摘,但假如思想修养达到了较高境界,而采取“以德报怨”,以恕道待人的态度,则不仅可消除往日恩怨于无形,更可使对方深受教育,说不定就会幡然悔悟,重新做人了。当然话又说回来,像索邈那样受人欺压十五年而无只字怨言,更非要大定力,大智慧不可了,所以,其人的确可钦可敬。

“巾帼不让须眉”此话当非虚语,有贤士雅量容人,礼让功名,亦有女皇大量,善纳直谏,不以为忤。由下面这则故事可知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为何能够完成唐太宗至唐明皇时期的顺利过渡,即延续了贞观之治。

唐代女皇武则天,不仅是千古女皇,还是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起用贤士来振兴国家的君主。

她有一个爱好,春秋时节常常办诗会,从诗会中发现人才。她为摆脱李氏宗族的控制,常年住在东都洛阳。洛阳南郊龙门,有石窟、佛像、佛塔、碑碣、寺院,又是山水成趣的风景区。女皇每年春秋时节必定来此游玩。

周长寿二年重阳节,她命朝廷众学士陪她游龙门,并要学士们一一赋诗,从中遴选出诗魁给予重奖。陈子昂虽然位卑,但诗名很盛,受女皇重视因此亦随行。

龙门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相间,钟罄声此起彼伏,香烟缭绕;满山红叶,野花萃集,倒映伊水,景象万千,一群宫娥簇拥女皇圣驾前行,文武百官随后。来到龙门,她嘱咐要众学士玩个痛快,喝个酣畅。

这时陈子昂思忖:女皇继贞观之治,任用贤臣,靖守边陲,稳定政局,政绩昭著。但她过分尊崇佛教,修建寺庙,其规模超过宫阙,营造的大佛一个小脚趾能容10余人,上造庙宇以覆盖,每日役使万余人修建,劳民伤财,国库因之耗竭。此种弊政,为什么不可以诗警喻?

众学士一行参观了北魏时营造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也参观了初唐始建的潜溪寺、奉先寺,在奉先寺院集合,女皇要上官婉儿去收学士们的诗稿。一下收到35首,其中有女皇宠爱的侄儿武三思,尚方监丞宋之问,麟台正字陈子昂的诗。她把这三位诗人的诗选出来交给上官婉儿,说:“你一首一首地念,念后由大家评议!”

上官婉儿先念武三思的《应制诗》,诗云:

“凤驾临香地,龙车上翠微。

皇宫含雨气,荣臻挂日垂。”

一心讨好皇亲国戚的学士赵固说:“梁王的诗自然流畅,好!”武悠宜说:“情景交融,可贵!”

上官婉儿接着念宋之问的《谒龙门》,诗云:“佛像千尊起,恩沫万家园。福如两山松,寿比洛河源。”张九龄说:“感情真切,当属好诗。”张若虚说:“音调优美,夺取诗冠,当之无愧。”上官婉儿展开陈子昂的诗稿后,大吃一惊,因为这竟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诗谏。此诗涉及时政弊端、措词刚直,万一触怒女皇,会招来灭顶之灾,上官婉儿手捧诗稿面露难色。女皇催促:“你继续念吧!”上官婉儿方大着胆子念陈子昂的《感遇诗》,诗云: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功尚未可,人为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诗一念完,场上顿时大哗。这首诗直抒胸臆批评当时各地滥建佛寺,奢侈浪费,且若以此来矜夸,更不符合佛家理念。陈子昂的好友东方虬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女皇则天问罪怎么办?

女皇环视众臣,面带笑容地问:“狄爱卿,你对这三首诗怎么看?”

狄仁杰是一位刚直不阿的贤臣,略加思索后坦率地说:“三思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诗助圣上游兴;宗监丞言出心声,其诗为不可多得的颂歌;诗言志,陈学士不掩饰广建佛寺,为耗财之时弊,字字铿锵,直击时弊。

女皇听后,点了点头,指着陈子昂道:“陈爱卿,你也说说写此诗的想法吧!”

陈子昂整理一下衣帽,沉稳地说:“圣上出一言,天下倾听,圣上做一事,天下瞩目。当年楚怀王喜爱紫色,全国上下衣着皆为紫色,楚灵王喜细腰,宫内后妃多遭饿死;今天圣上崇佛信佛,于是天下寺庙林立,而修河桥、建学堂的资金因之匮乏而少人过问,只有除弊兴利,财政充实,人民才富裕,国力才强盛。”

女皇听后点头道:“陈爱卿的《感遇诗》不仅紧扣时政,正视现实,忠言直谏,不附势,不溢美,不讳疾,果真是忠臣忠心啊!”

“对,对!”众口同声道。

在鼓乐声中,女皇武则天除亲自赏赐一条龙珠玉带给陈子昂外,还当众降旨:陈子昂擢升为右拾遗。自此,天下建寺庙风有所收敛。

四、利己也利他——交际之忍

在人际关系中,忍就是对他人生存空间的尊重。这种忍,虽然有时是很委屈、很憋气、很窝囊的,但是其效果往往于他人有利,于公众有利,于整个人类生存环境有利,最终自己也会收获一份慰藉,就像卢梭所说的:“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为了获取这份“甜蜜”,学会忍也是值得的。

我们之所谓忍,就是要安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利。

像偌大的星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样,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大小强弱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拥有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存方式和习惯,甚至还藏着些不为人知也不愿为人知的小秘密。个人的生存空间既受法律保护,也不希望它受到旁人干扰。只要你拥有这一片天、一块地,你便是这小小王国中的公民和“国王”,一切由你来支配,自己服从自己。然而这世界实在太小了,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又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拥挤不堪。所以要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有一种忍让精神,相互照应,尊重他人的处世方式,生活习惯,饮食癖好、交往形式。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些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人际磨合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当然,也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能忍”的名言和俗语,这同样是维护平衡、寻求和谐,共同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经验之谈,世界是拥挤的,人与人难免碰撞,磨擦,但是只要心理空间博大,看待同一个世界,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人人都拥有一个博大的心理空间,懂得尊重他人,隐忍痛苦、委曲,就会减少许多并非必要的碰撞和磨擦,世界就会在心中变大,矛盾就会减少,欢乐就会增多,生存空间也就自然显得宽阔了。

宋朝的赵汴是个正直无私的大臣。他的老家住宅狭窄,他的侄子为了讨他的喜欢,用重金买下了邻居一位老人的房子,准备扩大自家住宅面积。赵汴知道此事后,很不高兴地说:“我和这位老人做了三世邻居,怎么能忍心为自己住得宽敞,而把老人家挤走?”赵汴命其侄儿当即把房子还给老人,还不许他向老人讨要已付的房钱。赵汴作为朝廷重臣,不要说花钱买邻居的房子,就是无条件地让邻居搬迁,谁敢说个不字。可赵汴却掌权不搞特权,宁可自家住宅拥挤、寒酸,也不忍心挤走别人,来图自己方便。赵汴的居住空间狭窄,但他却有着一个广阔无私的心理空间,有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

汉朝的曹参接替萧何做了宰相后,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住在他家后园的官吏却日夜饮酒,狂呼乱叫。官吏头目怕曹参生气,就请他到后园游览,借机召见那些酒徒以教训他们一番。但曹并未训斥他们,反而自己也在帐中饮起酒来,边喝边唱,边喊边叫,与那帮官吏遥相呼应。他这样做,是尊重官吏们的娱乐方式,不忍心扫他们的兴;把自己置于同官吏平等的地位,就于无形中抹煞了官吏们的过错,结果官吏们良心发现反过来替曹参着想,改换了狂呼乱喊的娱乐方式,在他办公或休息时还他一个清静的空间。曹参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虽与赵汴不同,但是他们二人均有一颗容忍他人,节制自我的广博胸怀。

适当地委屈求全,自觉扩大生存空间。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世界这么拥挤,你不碰他,他也会碰你。有人安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会无端地受到袭扰、误解。正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此时据理力争完全是正当的。但是这样一来,往往后果严重。这就需要忍,适当地委屈求全,自觉扩大精神空间,这也是对他人生存空间的尊重。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窝囊事发生,比如说当人家丢了驴,正在寻找的时候你恰好就在拴驴的树下乘凉歇脚。这时候别说驴的主人怀疑你的清白,就连自己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有时越想解释越解释不清反倒越描越黑,驴主人越发坚定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争吵、骂街,甚至是大打出手,仍旧搞不清,只要驴没找回来,官司就得打下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在这场“持久战”中谁也别想安宁。即使最后驴找到了,脸也已撕破,友谊和睦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由于误会而引起的纷争特别让人烦恼、生气,既伤脑筋又伤和气,有时甚至带来破财和杀身之祸。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却有化解此事的高招,那就是忍。

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个非常大度的人。有一次和陈重住在同一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裤子,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事负债累累,一天一个债主前来要债,陈重不声不响地就帮他还清了,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可见他宽宏大度仁义待人,问题在于:你明明没偷,别人却怀疑你偷,这在面子和人格上就说不过去,而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的帽子不说,还要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他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总有解除误会,冰释前嫌的一天。

世界虽小,心理空间博大。

这世界本来就只有那么大,每个人只拥有一小片天。但是世界有时又很大,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整个宇宙。其原因全在你在看待世界时的情绪怎样。心中塞满了苦恼、私欲,那么即使你拥有整个宇宙也会觉得空间太小,太压抑;反之,就是另一种感觉。所以人的居住空间大小固然很重要,但忍受环境的拥挤还不算太困难,就怕遇到“堵心”的事。忍耐、宽容甚至代人受过最终别人反而恩将仇报,使自己陷入无妄之灾,这种忍只有当具有广博无私的心理空间时才能做到。宋初名士高防,其父高从庆战死沙场,他从十六岁被澶州防御使张从恩收养,后来做了军中的判官。有一次,一个名叫段洪进的军校偷了公家的木头做家具,被人抓获。张从恩大怒,下令处死段洪进以正军纪,为了活命,段编造谎言,说是高防让他干的。张从恩问高防此话是否属实,高防为救人一命就承认此言属实了,结果段洪进免于一死,可张从恩从此不再信任高防,并解除了他的军籍,打发他回家了。高未做任何辩解,便辞别了恩人独自离开了。直到年底,张的亲信查清了事情真相,张从恩这才明白,高防是为了救段洪进一命,代人受过。从此,他就更信任高防了。高防这样做,是大忍。一是忍屈认罪,牺牲了自己的名声,他不应承,段必死无疑,实际上张对段处罚过重,段的行为本身尚未构成死罪;二是忍冤不辩,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分辩,段还是不能活命;三是忍苦不诉,牺牲了自己的职务和恩人的信任,放弃了自己的功名。他若诉苦,段仍旧免不了一死。所以就干脆一忍到底,终于感动了张而免去了段洪进的死罪,段倘若有一点良知也会感恩戴德,检点做人。在这一事件中,高防不仅尊重他的统帅和恩人,也给犯有过错的人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而自己却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但云开雾散水落石出之后,高不但没有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忍和让是相辅相成的,光忍可能是与人为善,对他人的尊重,也可能是为了少惹麻烦,明哲保身。能忍且能让,这才更能看出修养之高、道德之美。生活中有许多人大事小事都能忍,从不惹是生非,在是非之地从来看不到他的影子,他们总是一个人守住自己的一小片天地,洁身自好。这种忍在客观上是对他人生存空间的尊重。但透视其深层心态,其实这是一种消极避世,守柔不争处世态度。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并不平衡。另一种既能忍又肯让的人心底无私、能忍则忍、当让则让积极处世大度外交,这种人才属于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