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谦忍大智慧
45109300000021

第21章 真金不怕火来炼——忍恶扬善二(6)

故此汉代贾谊的《鹏鸟赋》里说:“通达的人对待世间万物,没有不合适的。”而《大雅桑柔》篇中写道:“君子为人豁达,总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不平的产生是由于自己对于他人的境遇高于自己过于挂在心中,才越觉得自己的境遇不好。而人往往在看自己的才能时,过高估摸自己,看待别人的功劳时,却又低估他人的实力,这样心中就更不满于自己所持有的一切,气恨于心,不满溢于言表。

所以,正如《淮南子》中所讲的:“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也。”遇到不平之事,要善于忍耐,解决好这种事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去用行动改变它。

历史是一面镜子,还是让我们以历史来说明何为“不平之忍”吧!

石苞是西晋初期一位有名的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日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力量,他们常常待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北担任监军的名叫王琛。他平时看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

“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姓石,因此,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

无端地怀疑他人,陷人于不平之中,实在是不义之举。

于是,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为害朝廷。”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密报告送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击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来进犯的信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说石苞固自卫的消息后愈发怀疑,就对中将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当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经过一天时间也没有去报到,这就更引起了武帝的怀疑,于是,武帝想秘密地遣兵去讨伐石苞。

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适当估计敌人的势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免除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去讨伐,又调来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王琛的诬告,武帝的怀疑,对石苞来说,他一点也不了解,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莫明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理应光明磊落,无所畏惧。”

于是,他采纳了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待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醒悟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背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惩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援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一下打消了。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石苞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和紧急关头,应该冷静地对待和妥善地处理。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不平遭遇,要善于忍受,不要因此而惊恐不安或是气愤不已,轻举妄动,那样只能是把事情弄得更糟。与石苞不同的是苏轼采取了另一种“忍”法。

苏东坡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敢于评论时政的弊病,因此使人侧目。不喜欢他的人总想找他的岔子整治他。有一次御史台的官僚们拿苏东坡的诗作根据,断章取义,无限上纲地分析,硬说他讽喻朝廷,诬蔑皇上,把他从湖州刺史任上抓来,下在大牢里,几乎杀头。经他的弟弟子由和许多好友大力营救,才保住了性命,斥到黄州受管治。迫害并没有到此为止,以后他继续受到多次打击,新帐旧帐一起算,越算越多,被发配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远。最后竟被贬到荒僻遥远的海南岛。长期的磨难使他意识到中央政府里派系复杂、斗争激烈的严酷现实。他在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里,曾很有深意地感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后来人们常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高层政界里的不易立足。苏东坡敢怒不敢言,便常常以嬉笑诙谐的形式,来委婉地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有一次,大家欢迎他讲故事,他当场编了一个新奇故事,说得大家前仰后合。他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峨冠博带的人找我,说海龙王请我去吃饭。我也的确很久没吃过饱饭了,听说请吃饭,心中很高兴,便冲涛踏浪,随着他俩到了龙王的水晶宫。水晶宫里琼楼玉宇,百宝纷呈。龙王带一大群臣僚,还有妃嫔出来欢迎我。他们说了许多赞赏我的话。满桌山珍海味,身边一个美人专给我斟酒。那美人身材窃窕,肤色白嫩,双目宛若太液池里的秋波,一闪一闪地瞅着我,身上散发着香气,使我神魂颠倒。正在这时,龙王让我为今日之幸会题诗。我当即援笔挥就,盛赞龙王功德和水晶宫里的豪华,并歌颂君臣的才学与妃嫔们的艳美。龙王高兴极了,夸奖我的文笔,赏赐了大量的珍宝。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忽然一个丞相模样的大臣,低声对龙王说,说我写的诗里有讥讽大王的语气。龙王一听大怒,吩咐虾兵蟹将把我赶了出来。我一看这位相公,原来是王八变的。唉!我苏东坡处处遭受王八相公的算计呀!

苏东坡就是这样,在诙谐的谈笑中,曲折不露地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怨气,忍受艰难的遭遇,坚定自己的信心,什么样的环境也淹没不了他的智慧和才华。苏东坡性格直爽,才思敏捷。他自己曾说:“我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要说出来,正像饭里有只苍蝇,非吐出来不可一样。”正因为如此,他经常在众人面前,现编故事现说出来,以发泄心中的抑愤不平之气。

乌台诗案中,他被朝廷从湖洲太守任上拘捕,押到汴京的大牢里,备受狱吏们的摧残凌辱。出狱后,曾到山东担任登州知州,不久调回汴京任礼部员外郎。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了当年迫害他的狱吏。狱吏惶恐不安,当年那股横暴之气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苏东坡看着他诚惶诚恐的窘迫模样,又好像吃了一只苍蝇,非吐不可,于是,当场给大家编了一个故事:

一条毒蛇咬死了人,阎罗王判它赔命。它苦苦哀求阎罗王:“我有罪,也有功,请将功折罪,饶我一条命吧!”阎罗王说:“你有什么功劳?”毒蛇说:“我肚里有蛇黄,能够治病,已经治好几个人的病了。”阎罗王一查,确有其事,便赦免了它。过了不久,一头牛因为用角抵死了人,也被抓来,要判死刑。牛申辩说:“我有牛黄,包治百病,请应允我也将功折罪。”阎罗王照例也赦了它的死罪。正在这时,几个小鬼捆了一个长相凶恶的人送来,说这人作恶多端,蓄意杀人,请阎罗王惩治。阎罗王说:“杀人偿命,法理不容,押下去斩首!”那人不服气,大喊:“我也有黄,我也有黄呀!请让我也将功折罪呀!”阎王大怒:

“你不是人吗?你难道也有什么蛇黄、牛黄能够治病吗?”犯人结结巴巴,没啥可说,最后,哭丧着脸承认:“我肚里没有别的黄,只是有些惭惶、恐惶、惊惶……”狱吏被东坡这一讽刺,更觉无地自容,只好悄悄地逃离了现场。

九、怨愤积于心——不满之忍

知足才能常乐。如果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得到的却很少,心里自然而然要产生不满情绪。有了这种心态,当然要渲泄出来,那么无论是说话做事,会朋交友时都会表现出来,自己可能不以为然,还不觉得怎么样,别人听了就知道这个人心怀不满,弄不好早晚要出祸端的。

有的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将这一切归咎于他人,或者认为上级不公,或者认为同事背后捣鬼,比自己善于讨领导的欢心,忍耐不住,心有所想,言必有所表露,行动也会有所体现,这样一来,团结自然搞不好,工作也就没办法做下去。须知人的不满和愤懑,常常是因为把自己看得过重,把得失看得太重,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的缘故。

一个人总是把眼光盯在自己身上,患得患失,把眼前的利益看得过重,而不懂还有长远的利益,对一时的利益损失就无法忍受,口出怨言,大发劳骚,其实于事无补。人应当忘记自我,忘记得失,忘记金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满的地方了。“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应当知道,当你有不满足之情的时候,已经是有了贪欲,有了这种对名利地位的贪欲而不能自止的,要忍耐。如果有了一些成就,有了一番事业,仍旧不知足,希望自己再上一层楼,去做更多的事,这是好的,但对已有的不满足,期望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利益,那你自己已经得到的也会丧失。因此《劝忍百箴》说:“望仓庾而得升斗,愿卿相而得郎官。其志不满,形于辞气。故亚夫之殃届,子幼之鸣鸣,或以下狱,或以族诛。渊明之赋归,扬雄之解嘲,排难释念,其乐陶陶。多得少得,自有定分;一阶一级,造物所靳。宜达而穷者,阴阳为之消长,当与而夺者,鬼神为之典掌。付得失于自然,庶神怡而心旷。噫,可不忍欤!”这段话大意是说,期盼能有很多大米,却只得到升斗;希望当上卿相一类的大官,却只得到郎官的职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言谈和神色就都表现出来了不满的神气。

所以周亚夫郁郁不乐,杨恽呜呜歌呼不平,亚夫落得关进牢狱的下场,杨恽后来被满门抄斩。东晋陶渊明作《归去来辞》,西汉杨雄作《解嘲文》,发泄忧患。只有解除非份的念头,才会非常快乐。多得还是少得,自有天定的命运,一阶一级的地位,是造物主确定的。

应该处于高位,却居下位,是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应该给予,反被夺去,是鬼神掌管的结果。将得失付之度外,就能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唉,怎么能不忍呢?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这段话中体会到这样一层意义,人的不满是由于有贪欲造成的。人心向往的东西过甚,而能够得的东西又太少,这样,又怎么会没有不满足的言论表现在他的话语中,不满足的神色和怒气表现在他的脸上呢?因此晋人刘伶在《酒德颂》中说:“如果不考虑任何东西,就会很快乐。”也就是说无欲则刚,也就不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事物不可能始终处在顺境,因而总是接着出现逆境;事物也不可能总是处于逆境,所以又接着出现顺境。懂得这个规律,也就能够克制自己对于所处境况的不满,而能安心于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不去妒嫉他人的显达,而怨恨自己的命运了。

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有如此修养,有些人可能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创建军功;有些人却能够具有计谋策略能担任重要的工作。但是一旦产生不满情绪,就可能导致对他人的不满,或导致他人对自己的不满,祸事也可能就要来临了,所以要忍不满。西汉时周亚夫因为一时不忍,而最后被关入监狱的教训不能忘记。西汉人周亚夫,汉文帝时封为条侯。相传有一次,景帝召请周亚夫吃饭,只给了他一份大块的肉,没有切开,又没有放筷子,这也许是景帝专门用来试探他的计谋。这使周亚夫心中极不满意,便回头叫管席的人取筷子。景帝看着他笑着说:“你这不是表示不满吗?”周亚夫连忙脱帽谢罪。景帝说:“起来吧。”

周亚夫就一步步地退了出去。景帝目送他远去,说:“此人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心甘情愿地做主的臣子。”不久,周亚夫的儿子为周亚夫购买一些兵器准备日后作为殉葬用品。此事被人告发,事情涉及到了周亚夫,景帝将他收审并送进了监狱。在狱中,周亚夫5天不吃东西,最后吐血而亡。

要是周亚夫当时忍住自己心中的不满,对景帝表现出一个臣子应有的尊从,也许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西汉人杨雄,曾写《解嘲文》寄托自己的思想。其中假借一个人嘲笑自己,然后自己来回答他的提问,所以叫“解嘲”,实际上是讥刺当时的社会,抒发一些感慨而已。文章中写道:“地位太高的人会危及到整个家族,能够安贫乐道者才能保全身家性命。”杨雄讲的何尝没有道理?

“忍”而“不忍”,表面上容忍,实际上采取斗争的策略,这也常常是成功者的谋略。

明宪宗在位时,宦官汪直掌权,他利用特务机关“西厂”,为非作歹,陷害忠良。朝中许多官员都极力讨好他,而对他稍有不从的人往往很快就被罢官免职。当时有“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这样一句话,用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奉承拍马的人的丑态。在所有溜须拍马的人中,陈钺、王越最是卑鄙无耻,因而深得汪直的欢心。陈钺、王越两人狗仗人势,十分嚣张,不可一世,谁也不敢招惹他们。当时有个名叫阿丑的太监,讲话极其风趣,样子滑稽好笑,因此常被宪宗皇帝叫到面前说书唱戏。阿丑对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危害国家的小人不满,他懂得只有揭露他们,才能为国除害,这种不满不仅不能忍,而且还要积极地想办法发泄出来。其实这是不满之忍的更深一层的内涵,看起来不忍,实际上是在忍,所以阿丑每次在皇帝面前演戏的时候,都借戏文对皇帝进行某方面的劝谏。汪直等奸党从不可一世到最终遭到放逐,这中间就有阿丑的一份功劳。

一天,阿丑正在宫中扮演一个酒醉的人毫无节制地喝酒的情形。他表演得生动逼真,将醉酒人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大声喝彩。他正演得入神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报告说:掌管检察监督司法事务的巡城御史到了,阿丑仿佛没听到似的,仍然装疯卖傻,醉骂不止。后来各部的行政长官到官中来上朝,阿丑仍然不理不睬,装作真的酒醉了的样子又笑又骂。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皇上驾到。”阿丑仍然我行我素,笑骂吵闹得愈发厉害。

最后有人说了声:“汪直太监来了!”阿丑仿佛从醉酒中一下子惊醒过来,哆哆嗦嗦,一副极端恐惧的样子。有人见他这样子就问他:“皇帝来了你都不害怕而唯独害怕汪太监,这是什么原因?”阿丑在皇上面前故意大声回答:“天下之人,都只知道有一个汪直太监,怎么能不恐惧?”宪宗皇帝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沉思很久,仿佛悟出了阿丑话中的含意,知道了宦官专权的利害,略微地点了点头。

阿丑接着又扮演汪直拿着钺这种武器急急忙忙、踉踉跄跄地跑着的情形。有人问他这是演的什么,阿丑答道:“我平时只依靠这两把钺。”有人又问这两把钺叫什么名字,阿丑回答说:“一把叫作陈钺,一把叫做王越。”“钺”、“越”同音,皇上恍然大悟,阿丑这是在给自己暗示,陈钺和王越是汪直的同党和走狗啊后来,宪宗皇帝进一步了解了汪直等人欺上瞒下,故作非为的罪行,就下令废弃“西厂”,把汪直等人驱逐出京城。陈钺、王越等也失去依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然,“不满之忍”不能不讲求原则。不当忍之时则应“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