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谦忍大智慧
45109300000033

第33章 聪明莫为聪明误——忍智藏锋

一、不可锋芒毕露——才智之忍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再三复述的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的思想,容易发现其合理之处。“不可太露其锋芒”,并不是消蚀锋芒,不是改变操履,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从而使个人更易被注重秩序与习俗的社会所接受,以免身受背后之箭的害,以免引致那些无谓的烦恼与挫折,事实上,这也是一项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对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有好处,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而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表现。

那么,不可太露锋芒的诀窍何在呢?

按照洪应明的思路,诀窍在于学会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也不是老挂在嘴角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因此,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错不放,须知一个人长得丑些、笨些和犯了一些小过失,多半不是他的过错。假如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时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总之,学会收敛锋芒,真诚宽厚地待人,掌握语言含蓄和行动稳重的技巧——所谓“敏于行而讷于言”,也就正是君子“内精明而外浑厚”的多种表现,是不露锋芒的秘诀。当然,这些表现都应是自觉的,容不得伪装的,不然,谁倘若伪装忠厚的面貌来欺骗别人,总是难瞒有识之士的。

有人以为,不露锋芒就会埋没自己的才能与才华。事实上并非这样,不露锋芒者都有一种实至而名归的特色。东晋时,少年的王献之曾将一个毛笔写就的“太”字送到母亲处宣耀,经一番细看,母亲说:“此字只有那一点的功夫才算是到家的啦!”献之闻言,才深感自己的书法功夫与功力方面都尚欠火候,原来那一点正是他父亲王羲之刚添加在他所写的“大”字上的。从今以后,王羲之以父亲为榜样,不慕虚声浮名,依缸磨墨,刻苦练字,把十八缸水都用完了,最终成为了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