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45131100000005

第5章 四至六画(4)

《朱执信集》 清末民初朱执信(1885—1920)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辑。上、下册。收录朱氏自1905年至1919年期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论述,包括论文、书信、小说、诗歌等计一百四十九篇。是研究朱氏思想和近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

《朱舜水集》 清初朱之瑜(1600—1682)撰。二十二卷。包括《中原阳九述略》、《安南供役纪事》、《疏揭》、《书简》、《策问》、《诗赋》、《论辩说》、《议》、《序》、《记·志》、《杂著》、《批评》、《赞》、《箴》、《祭文》等篇。批评程朱理学空谈性理,脱离实际;对陆王派的讲良知、言心性也给予尖锐批评。提出“实理实学”的主张。该书在日本有较大影响。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朱谦之整理的标点本。

《朱文公文集》 又名《朱子文集》、《朱子文集大全》、《晦庵集》。宋朱嘉(1130—1200)撰。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辑作者之诗赋、奏稿、书札、论文等为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政治思想。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史。南朝宋范晔(398—445)撰。九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晋司马彪为之补《志》三十卷,今本一百二十卷。南朝梁刘昭为之注释,唐李贤亦为注。记载光武帝至献帝(25—220)一百九十五年史事。在范晔之前《后汉书》有十余种之多,但范氏认为均不能令人满意,乃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兼参取众家之长,删繁补缺,自成体例,撰为是书。增加《皇后纪》,又增加《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孝子》等传。每篇之后,论又附以赞。特别具有史料价值的是东夷、南蛮、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六卷八传,详述东汉与周边各族及国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关系。后世史家评论,编次周密,重复矛盾较少,爱憎分明,议论风生,但对黄巾起义大事,竟未专门记述。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全唐文》清董浩、阮元等奉敕编。一千卷。汇辑唐五代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采纳极为浩博。俞樾认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纂修始于嘉庆十三年,成于嘉庆十九年。当时曾设“全唐文馆”,编校者达一百多人。由董浩领衔,清代著名学者如阮元、徐松等都参与其事。体例悉依《全唐诗》,其序次为:首诸帝,次后妃、宗室诸王、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释道、闺秀。至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编排方法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由于包罗极广,成于众手,因而乖谬疏漏不少,或姓名舛误,张冠李戴,或题目夺误,正文讹脱,或误收重出。小传也多有讹错。此外,采辑群书,不注出处,收文仍有较多遗漏,给校勘造成困难。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据原刊本缩印出版,附印《潜园总集》本《唐文拾遗》七十二卷,收文二千余篇,《唐文续拾》十六卷,收文三百数十篇,并对全书作了断句。

《全唐诗》清彭定求编。九百卷。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一千三百三十三卷)和清初季振宜《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此书以胡、季两书做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于翌年十月。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按时代前后排列,并系小传。不分初、盛、中、晚,每一作家之诗,按体排比。由于搜求较全,而胡、季又系鉴赏名家,对唐诗校勘颇精,故此书很有参考价值。缺点在有漏收误收,作家作品重出,小传小注有误,编次不当,引书删去出处。1960年中华书局据扬州书局本校点重印。十二册,每分册前有目录,全书末后编加作者索引。今人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人五十人,诗一百○四首。又集《敦皇唐人诗集残卷》。今人孙望复辑《全唐诗补逸》,二十一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1982年,中华书局汇为一书出版,题为《全唐诗》外编。

《危言》清末汤寿潜(1857—1911)撰。四卷(五十篇)。是书为汤氏未中进士以前,早年入山东巡抚张曜幕府时所撰,即光绪十六年(1890)以前成书。所言极尽变法措施,如卷一有议院、中学、考试、停捐、鬻爵、保举、冗员、限仕等篇。卷二有世俸、包厘、盐捐、洋税、官号、商局、节流等篇。卷三有兵制、海军、夷势、教民、僧道等篇。卷四有邮政、铁路、水利、卫屯、变法等篇。名为“危言”,实则论述治理国家、社会的各种国事国策,多系史实论列,夹叙其本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观点。为研究汤氏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刘子》北朝北齐刘昼撰。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作者考辨未定,今从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确为刘昼所撰。内容有知人、荐贤、通塞、遇不遇、清神、防欲、去情、韬光、九流、正赏、命相、风俗、和性、妄瑕,大质、观量等五十五篇。大抵黄老家言,偶有诋佛之说,实则杂糅儒道思想。有《道藏》本,四库全书本。

《刘子全书》明刘宗周(1578—1642)撰。四十卷。刘氏曾讲学于蕺山书院,治学宗陆王,源出良知,而以慎独为宗,以敦行为本,主张经世治国。刘氏全部治学思想反映在此书中。始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后由门人黄宗羲校刊,四十卷。但至乾隆十七年(1752)雷铉重刊,仅存二十四卷。编《四库全书》只收《刘蕺山集》十七卷。道光四年至十五年(1824—1835),有王宗炎者据康熙本重刻,分语类、文编、经术三门,末附《行状》、《年谱》和《年谱录遗》,成《刘子全书》四十卷。

《刘禹锡集》唐刘禹锡(772—842)撰。三十卷,外集十卷。诗八卷,乐府二卷,文十九卷,赋一卷。有《四部丛刊》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清光绪间朱澂《结一庐剩余丛书》本校点印行,更名《刘禹锡集》。1978年、1980年、1982年,分别有刘禹锡诗文新注、新译本问世。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撰。十卷。约十一万字,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所论涉及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和蔬菜作物的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验,其中许多技术如果树的嫁接,葡萄冬季埋蔓法至今仍在应用。为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今有国内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明抄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可资参考。

《庄子》亦称《南华真经》或《南华经》。战国庄周(约前369—前286)撰。原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基本上祖述老子思想,其思想核心是相对主义,政治上则为无政府主义。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对真理标准做了不可知论的论证,陷入诡辩主义。在人生态度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宣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陷入宿命论、命定论、成为颓废主义的理论。全书《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撰,《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为其弟子及后来道家所作。有《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7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83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198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王世舜等《庄子译注》。

《汤显祖集》明汤显祖(1550—1617)撰。五十卷。解放后新编,收录其生平全部作品。分诗文、戏曲两部分。诗文集五十卷,由徐朔方笺校。戏曲集不分卷,收入“临川四梦”及《紫箫记》五种,由钱南扬笺校。诗文集包括《红泉逸草》二卷,《问棘邮草》三卷,《五茗堂集》四十四卷,补遗一卷。其中《玉茗堂集》系以康熙间刻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重新编定。是集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

《论气》明宋应星(1587—?)著。分《形气》、《气声》、《水火》、《水尘》、《水风归藏》、《寒热》六部分,对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如燃烧、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冶炼等都作出了哲学上的概括,同时,还研究了物理学上的声学等问题,提出了声音发生的原理。涉及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等问题。

《论语》记载孔子及弟子的言论、行事。传为曾参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可靠的资料。书中言词简略,词义含混,极易“断章取义”。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并作集注。在集注中多讲“天理”、“理”,而《论语》并无“理”字。明清科举取士皆取朱注,《四书集注》成为必读之书。《论语》现通行本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合刊的《论语注疏》等。新注有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论衡》东汉王充(27—96)撰。三十卷,八十四篇。王充《自纪》所提曾撰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四书。今仅存《论衡》。据考现存《论衡》实已辑《讥俗》、《政务》、《养性》三书大部内容,所以此书乃王充毕生心血所系。其中反映王充思想主要有:对当时的统治思想——唯心主义神学进行系统地批判;对世俗与人才的看法的批判;对人性善恶、寿命长短和遭遇穷通的论述等,充满了战斗的唯物主义精神。以刘盼遂《论衡集解》、黄晖《论衡校释》较佳。

《农说》明马一龙撰。一卷。正文和自注共约六千字。其书主要从理论上总结分析水稻的耕作技术,从整地施肥到收获留种一系列措施中,特别提出深耕、施肥、密植、中耕管理和留种等问题。用“阴阳”表示气温、水分、日照、地温和湿度等概念。是一部难得的古代农学理论著作。唯论证未脱旧理学之窠臼,文字深奥,篇幅简短。有《宝颜堂秘笈》、《广百川学海》、《二十二子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阮籍集》三国魏阮籍(210—263)撰。阮籍集历来有多种刻本,通行本以明嘉靖陈德文、范钦所刻二卷本为最早。上卷赋与文,下卷诗。文以《达庄论》《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诗则以《咏怀诗》为代表作。作品充满反传统反礼法的思想与个人忧愤时政的情绪。195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范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孙子》或称《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撰。三卷,仅有十三篇传世。主要讲地形、虚实、火攻、用间等战略战术。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的方法观察和总结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其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二千多年来军事指导思想。总结了先秦军事著作,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有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残卷,《诸子集成》本等。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撰。原九十八篇,图四卷。存三十篇,分上、下编。其书失传一千余年,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一万一千余字,上编有擒庞涓、见威王、强兵等十五篇;下编有十阵、十问、奇正等十五篇。此书在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和吴起《吴子》等兵书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主张“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有1975年文物出版社铅印本,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本。

《孙中山全集》民国孙中山(1866—1925)撰。十二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收录孙中山执笔撰写的各种著作,他人执笔经他同意署名的诗文、函电,他主持制定的文件、他人记录的演说、谈话,由他签发的公文、命令、委任状,各种证券和收据以及序跋、译著等等,所有的作品均按发表时间先后序次,编排缜密,有条不紊。孙氏著述颇多,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近四十多种。如《同盟会宣言》《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共和与自由之真谛》《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致苏联遗书》《中国国民党宣言》等等,尽收其中。是孙氏终生革命活动的真实记录。历来版本,选编本、单行本颇多。是集为当前最为完备之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章回小说。清曹雪芹(1715—1763)传,高鹗续。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赞美一代青年蔑视封建礼法的叛逆精神。又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尤其荣、宁二府由盛及衰的演变过程。作品规模宏大,情节生动,语言精练。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尤三姐、晴雯、鸳鸯、贾母、贾政等。该书达到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峰。前八十回为曹氏原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高鹗补。后由程伟元整理刻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为“程甲本”。次年,复为修改再刻,是为“程乙本”。另有脂砚斋评点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注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新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