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45207900000016

第16章 贷款环境风险控制

农村信用社贷款环境优劣与否,是成就其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因此贷款环境风险控制问题,同样应充分引起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人员与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本章试就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贷款环境风险的成因和应对贷款环境风险的策略即贷款环境风险控制问题,作一些必要地探讨和阐述。

第一节 贷款环境风险问题研究

从农村信用社长期的贷款营销与管理实践看,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一般不外乎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宏观环境;二是微观环境。抑或说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一、贷款环境风险的概念

贷款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社会客观环境及其贷款人内部环境的变化,致使贷款人的贷款出现风险或损失的可能。其中环境是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条件;环境变化,是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危的因素。环境,既可以向好的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向坏的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方向变化。这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与管理实践中,都应该充分地估计到。

二、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

以农村信用社长期的贷款营销与管理实践看,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宏观政治、金融政策与经济制度;二是法律、法规环境;三是地理人口、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微观环境;四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制度、文化、科技水平等内部环境。为了便于准确地理解,这里仅从农村信用社内、外部两个角度,对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加以介绍与分析。

(一)内部环境

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内部环境主要有:内部制度规范、企业文化和科技水平等。

1.内部制度规范

内部制度规范,是企业干部员工工作的行为准则。就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与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而言,一般有各类贷款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放收责任制、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对其贷款的管理、操作、考核、激励做了明确的规定,是促进其贷款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文化特征、文化氛围的综合体现。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一直是农村信用社不懈追求的目标。有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促进,才能不断地推动农村信用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不断地激励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同时,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自觉地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地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3.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而且还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中,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电子联网,不仅可以实现农村信用社贷款信息共享,而且还有利于加强贷款的综合监测监督能力,对保证贷款资产的安全更为有效。

(二)外部环境

从农村信用社长期的贷款营销与管理实践看,影响其贷款安全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融政策

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农村经济金融政策,从宏观方面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并以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体现出来。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相继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原来少有的农户贷款增多了;原来以村、组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由于各种原因债务难以落实,结果有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成为死滞沉淀资金。又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指导和项目的评估监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自然资源受到破坏,自然环境被人为污染,而且大批农村信用社贷款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而“搁浅”,至今有些还难以收回,成了“死账”“烂账”。再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原国务委员陈慕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那个时期,为了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快增长而实行了“急刹车”与“一刀切”的金融调控措施,不仅倒掉了一批乡镇企业,也致农村信用社大量的贷款于不良之中。

2.国家法律、法规

众所周知,国家法律、法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与管理活动毫无例外地要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整。近年来,金融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促进和推动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规范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保障贷款的安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法律、法规的细微调整,都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和安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出台、贯彻与实施,为不法企业逃避金融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相当一部分欠债企业借改制为名,大肆逃匿金融债务。结果,给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债权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3.地方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行为决不可小视,它同样是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社区性、地方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其贷款安全受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更大。尽管有法律、法规规定金融机构贷款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但是,又有谁能够保证农村信用社贷款行为不被地方政府干预呢?有些时候,地方政府主要行政官员的一句话、一个表态,就可能致农村信用社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贷款资产于沉痛的灾难之中。这样的实例,难道还少吗?

真乃成也萧何,败亦萧何也。

4.地理、自然环境

地理、自然环境给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构成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和那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地理、自然环境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影响更大。目前,尽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得到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再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一些地方“望天收”“靠天吃饭”的恶劣自然环境一时还难以改变,在影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

5.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差异很大。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特别是人们的社会信用意识、诚信观念,无不受地方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信誉与商誉的民族,自古就有“无信不商”“无信不立”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诚信意识本该得以进一步加强与深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的社会诚信意识非但无升,反而出现了严重滑坡,以致到了欠债不还,欠债有理,欠债为爷、要债为孙的地步。这也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不断爬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6.人口流动程度

从一定的角度讲,哪个地方人口的流动程度越大,其生产应该越发展,经济越繁荣。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人口的注入,还是流出。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出现大量的富裕劳动力的同时,城市的准入制度也得以放开,给众多的富裕劳动力进城务工与经商创造了条件,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管理带来相应的问题,那就是收贷无门,收贷找不到人,致农村信用社贷款于风险之中。

三、贷款环境风险成因

贷款环境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环境约束不严和监督不力

这在此前的有关章节已作了具体的分析,故不再述。

(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的调整与变革

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与法制环境的调整和变革中,既可以向着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方向发展的因素,也可能存在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能否保证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则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应变能力和应对策略。因为,国家所考虑的往往是宏观的、整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本末倒置,因某个方面或某一局部的利益而放弃国家利益与整体利益。

(三)人文、自然环境的恶化

这里所说的人文、自然环境的恶化,主要是指社会诚信状况、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态度和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尤其自然环境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突然间会爆发出突如其来的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例如,1998年夏天的洪灾和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那场SARS,即非典型发热性肺炎。这些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在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同时,也在严重地威胁着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

第二节 贷款环境风险控制

我们研究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和贷款环境风险成因的目的,就在于为其贷款环境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和对策。故本节试就贷款环境风险的概念和应对贷款环境风险的策略等,讲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概念

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概念,是指为了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贷款风险,农村信用社于应对贷款环境的变化方面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概念可以看出,此概念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目的、对象与手段。即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贷款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控制的具体对象,是贷款的环境;控制的手段,是针对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而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

二、应对贷款环境风险的策略与方法

总结农村信用社长期的贷款营销与管理实践,其应对贷款环境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调整策略

所谓调整策略,就是当农村信用社因其贷款营销与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影响至贷款的安危时,通过调整贷款投向、投量等策略所实施的应对变化的措施。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农村经济金融政策、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调整,以及农村自然灾害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因为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修订和突发性灾害所致的农村自然环境的恶化,都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顺其自然与适应其变化,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略。

其调整的措施主要有三:一是调整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改善其贷款结构,使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二是调整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投量,在贷款规模上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新变化。三是调整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使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新变化。

(二)缓解策略

缓解策略,就是当农村信用社因其贷款营销与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影响至贷款的安全时,通过及时办理贷款展期等措施,有效缓解其贷款安全与客观变化之间的矛盾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这里所说的重大变化,既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农村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变化,也包括农村自然环境突然发生的、重大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的突出特点,往往是致借款人于还款不能,显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唯有的出路,就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借款人贷款展期的途径来缓解客观上发生的重大变化与贷款安全之间的矛盾。

(三)引导策略

引导策略,是农村信用社针对地方政府行政官员和群众认识上的偏差及信用意识、信用观念淡薄的实际,而采取的启发、教育、引导、示范的具体方略与措施。

这里所说的地方政府主要行政官员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指他们对农村信用社性质的误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由于金融知识比较匮乏,经常把农村信用社简单的等同于国家金融机构,并误认为信用社的钱都是国家的。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所以,巧立名目,迫使农村信用社向企业放贷的行为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农村信用社只能通过深入解释、细致引导的方式,促使地方政府官员转变认识,从而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外部环境。

这里所说的信用意识淡薄,在我国农村确实存在。而对这群众性的落后的文化积淀,仅靠强迫命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况且农村信用社根本不具有行政命令的权力。所以也只能通过引导、启发、教育的方式去提升广大农民的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政府引导,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广泛开展创建信用农户、创建信用村组、创建信用社区、创建信用乡镇等“四创”活动,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进而消除农村信用社贷款环境风险。

(四)对抗策略

所谓对抗策略,就是当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因借款人无故拖延而致风险之时,通过依法主张合法债权的方式,以维护其利益的策略。此种策略明显具有抗争的性质。所以谓之对抗策略。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对抗,只能是有目的、有重点的个别对抗,而不是普遍的对抗。否则农村信用社就会因树“敌”过多,而自断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