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精编1
45225000000010

第10章 论语(5)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④;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⑤。”

【注释】

①卫君:指卫出公蒯辄(kuǎi zhé)。②正名:指纠正礼制、名分上用词不当的现象。③阙:通“缺”,有疑问。④中(zhòng):得当。⑤苟:随便,马虎。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主持政事,您打算从什么做起?”

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呀!”

子路说:“您真的迂腐到这个地步啊!为什么要去正这个名?”

孔子说:“由呀,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大概都应采取存疑态度。如果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办起事来就难成功;办不成事,那么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兴起,那么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分,一定要能说得清楚,说出来了必定要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过是不能有一点马虎、随便罢了。”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②!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③,焉用稼?”

【注释】

①圃(pǔ):种蔬菜、花草的园地。②樊须:即樊迟。③襁(qiǎng):又称背单,背负小孩用的布单或布带。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这,我比不上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这,我又比不上老菜农。”

樊迟退了出去。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啊!当权者要是讲求礼仪,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当权者要是讲求道义,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驯服;当权者要是讲求信用,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讲真话。如果这样做的话,天下的百姓都会背着他们的小儿女来投奔。这怎么用得着自己学种庄稼呢?”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①?”对曰:“有政②。”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③,吾其与闻之④。”

【注释】

①晏:晚,迟。②有政:有国政事务(要商讨)。③吾以:即“以吾”。以:用。④与(yù):参与。

【译文】

冉有从季氏府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有回答说:“有政事要商讨。”孔子说:“可能是季氏的私事吧?如果有国家政事,虽然现在我没被任用,但也会听说的。”

【原文】

定公问①:“一言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②。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定公:名宋,鲁国的国君。②几(jī):差不多,接近。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话可不能这么说,但与这差不多的话是有的。有人说:‘做君主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难,就会认真谨慎地去做,那不就差不多是一句话使国家兴盛了吗?”

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吗?”

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么说呀,但与这差不多的话是有的。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感受到什么快乐,只有一点,就是我说什么都没有人敢违背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很好的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有人敢违抗,这不就差不多是一句话使国家灭亡吗?”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①:“吾党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③,而子证之④。”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语(yù):对……说,告诉。②直躬:坦白直爽。③攘(rǎng):偷窃。④证:告发。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个坦白直爽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了。”孔子说:“我们那个地方坦白直爽的人与你们那儿的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我们那里的直爽就表现在这里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①,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②。”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③!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

【注释】

①辱:辱没,辜负。②弟:通“悌”,尊敬兄长。③硁(kēng):敲打石头的声音。硁硁然:形容浅薄固执的样子。④斗:古代的量名,等于十升。筲(shāo):古代的饭筐,能容五升。斗筲:比喻见识和肚量狭小。

【译文】

子贡问:“怎么样才可以算是一个士?”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作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是什么呢?”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家乡人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说:“敢问再次一等的是什么呢?”孔子说:“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果断,这本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呵!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问:“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啊!”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①:‘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②。’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③。”子曰:“不占而已矣④。”

【注释】

①南人:南方人。②巫医:用巫术替人治病的人。③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九三》的爻(yáo)辞,意思是三心二意、翻云覆雨,就常会有羞辱随后而来。④占(zhān):占卦。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做人如果没有恒心,是不可以做巫医的’!这句话说得好啊!”

《易经》上说:“三心二意,不坚守自己的德操,就会承受羞辱。”孔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无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卦罢了。”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愢愢①,怡怡如也②,可谓士矣。朋友切切愢愢,兄弟怡怡。”

【注释】

①切切愢愢(sī):互相诚恳地提出善意的批评,和睦相处。②怡怡如:和顺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作士呢?”孔子说:“互相批评又能和睦相处,就可以称作士了。朋友之间是互相批评,兄弟之间是亲切和气。”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①。”

【注释】

①即戎(róng):当兵,上战场。即:就,往。戎:军事,战争。

【译文】

孔子说:“善人拿七年时间教导民众,也可以让他们当兵打仗了。”

宪问第十四

【原文】

宪问耻①。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③,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①宪: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②谷:俸禄。③克:好胜。伐:自夸。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道:“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算得上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仁,那我就不能由此断定了。”

【原文】

南宫适问孔子曰①:“羿善射②,奡荡舟③,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④。”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①南宫适(kuò):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的学生。②羿(yì):古代传说中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③奡(ào):古代传说中夏代寒浞(zhuó)的儿子,力气很大,能够在陆地行舟。荡舟:指水战。④稷(jì):传说周朝国君的祖先,教民种植庄稼,被尊为谷神。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但都不得好死。禹和稷亲自下地种庄稼,他们都得到了天下。”孔子对这话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道:“这个人可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确实是个崇尚道德的人呀!”

【原文】

子曰:“为命①,裨谌草创之②,世叔讨论之③,行人子羽修饰之④,东里子产润色之⑤。”

【注释】

①为命:制定国家的法令。②裨谌(bì chàn):人名,郑国大夫。③世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④行人:主掌外交的官名。子羽:名公孙挥,字子羽,郑国大夫。⑤东里:地名,子产居住的地方。子产:郑国的大夫,曾主持郑国政治,使郑国富强。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法令,由裨谌起草,经过世叔提意见,然后由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最后由子产进行文字上的修饰完成。”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①。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②。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③,饭疏食,没齿无怨言④。”

【注释】

①子西:名申,字子西,楚国的令尹(宰相)。②管仲:名夷吾,齐桓公的宰相,曾辅佐桓公称霸诸侯。③伯氏:齐国大夫。骈(pián)邑:地名。在齐国。④齿:年。没齿:死。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

又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嘛!他嘛!”

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③,冉求之艺④,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⑤,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①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②臧(zāng)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③卞庄子:鲁国大夫,封地卞(biàn)邑,凭勇气著称。④冉求:孔子的学生,多才多艺。⑤要(yāo):同“约”,穷困。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过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来增加其文采,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过穷困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②?”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卫献公之孙,谥号“文”,故称公叔文子。公明贾(jià):卫国人,姓公明,名贾,公叔文子的使臣。②夫子:此指公叔文子。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人家是该说话时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反感他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①,吾其被发左衽矣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③,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微:没有。②被:通“披”。左衽(rèn):衣襟向左边开,这是夷狄的打扮,这是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谅: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杀。渎(dú):小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他的主人公子纠,他不但不为公子纠去死,反而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会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边开像落后的民族那样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一样守着小节小信,自杀于沟渠中还没人知道吗?”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简公:齐国国君姜壬(rén)。②沐浴:洗头洗澡,指斋戒。③三子:指鲁国最有权势的三位大夫季孙、孟孙、叔孙,他们主宰鲁国的政治。④从大夫之后:是孔子曾经做过大夫的谦虚说法。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庄重地沐浴斋戒后上朝廷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于是又去向三位大夫报告了,三家大夫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原文】

子击磬于卫①,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②,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③!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④,浅则揭⑤。”

子曰:“最哉!未之难矣。”

【注释】

①磬(qìng):古代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②蒉(kuì):盛土的草编器具。③硁硁(kēng):击磬发出的声音。④厉:不脱衣服涉水。⑤揭:提起衣服过河。“深则厉,浅则揭”,引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在击磬,有个挑着草筐的刚好从门前走过,他说道:“这人击磬,有心思呀!”过了一会儿又说:“见识鄙俗呀,从硁硁的声音中听出来!他好像在说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了解我就独善其身罢了。这好比过河,水深索性穿着衣服走过去,水浅就提着衣裳蹚过去。”

孔子说:“真坚决啊!我没有办法说服他。”

【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①。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①阙党: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市内。

【译文】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说:“这孩子是一个求上进的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看到他和长辈长者并肩而行。这童子并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①。孔子对曰:“俎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①陈:通“阵”,军队作战的阵势。②俎豆之事:俎(zǔ)、豆都是古代盛肉食的器皿,举行祭礼等时使用,所以俎豆之事代指礼仪之事。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队列阵的问题。孔子回答说:“礼仪方面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军队方面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①,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②,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③,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注释】

①蛮:南蛮,南方的少数民族。貊(mò):北狄,北方的少数民族。②州里:古代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千五百家为州,此指本乡本土。③衡:通“横”,车辕前的横木。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做事忠厚严肃,即使走到少数民族的偏僻国家,也行得通。但如果说话虚伪欺瞒,做事马马虎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呢?如果站立的时候,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车上则好似看见这几个字呈现在前面的横木上,这样牢记它们才能使自己的主张到处行得通。”子张将孔子的这些话记在衣服的带子上了。

【原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①,服周之冕,乐则《韶》、《舞》②,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③。”

【注释】

①辂(lù):此指车。②《舞》:同《武》,周武王时的一种乐曲。③殆(dài):危险。

【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管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用周朝的礼帽,音乐就演奏《韶》曲和《武》曲,舍弃郑国的音乐,疏远小人。郑国的音乐淫靡,谄媚的小人危险。”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都用来思考,但没有好处,比不上去学习啊。”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馁(něi):饥饿。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学道,不谋求衣食。耕田,常有挨饿的时候。学道,能够做官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没学到手,不担心贫穷。”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