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率1指标的红线是20%,2012年、2014—2015年,地方政府偿债率1均突破红线。对偿债率3而言100%是临界值,突破100%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举新债还旧债”,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庞氏”融资了。经模型测算举新还旧的规模,2012年为4425亿,2013年为881亿,2014、2015年分别为:6808亿、2692亿。这个结果是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各地财政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较弱的省市,或者东部财力不错但杠杆更大的省市,均存在较大的偿债压力。未来3年左右,地方政府消化存量债务的压力较大。
地方政府遭遇的债务偿还风险源自于本轮大危机的应急管理措施,由于不少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摊子铺得过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现金流回“收量小且速度慢”,致使地方政府不断挖掘融资渠道借款以“延续建设和还债”,而新的融资渠道(如信托等)成本相对高昂,这就导致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滚雪球似的膨胀。另一方面,当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区县一级政府承担过多事权),债务偿还规模的扩大必然使得本来就“钱紧”的地方下级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最后,地方政府(特别区县一级)没有明晰的财务报表,财政收支、融资担保等相对不透明,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致使形成事后问题暴露,而不能做到事前风险提示,这同时也使得通过发债融资等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难于向下级政府拓展,地方政府坠入高成本融资加剧财政压力的恶性循环怪圈。
化解风险
因此,短期更需要关注和探索存量债务风险的化解方式。伴随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开启,地方政府势必还将在城市公共产品提供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角色定位、如何界定自己的行为边界,如何塑造合理、良性、长效的投融资机制至关重要。这次5级审计的目的应该就是:一方面对外辟谣,呈现中国真实的适度杠杆水平,消解市场恐慌心理,答案其实也简单,说清楚是内债还是外债、长债还是短债、军事债、建设债还是福利债,结论就很明显了;另一方面,对内摸底,透明化政府预算和财务报表,寻求化解风险对策,同时凝聚共识,为形成一揽子财政改革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答案应该是上收事权,扩大地产财产税基和外包大部分公共服务、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应该也是未来的公共财政法案的应有之义吧。
大国龙骨:军事工业复合体
在长兴岛船坞中静静躺着的是这个国家的龙骨。
一、航母:龙之升腾
2009年3月,国防部长梁光烈称“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媒体将此番言论理解为中国有了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此后相关的话题常热不衰,建造何种级别的航母、何时完成、战斗群规模多大,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些争论中,长兴岛造船厂的船坞无疑是最精彩的部分。长兴岛船厂的3号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坞内还建成了一架具备600吨荷载能力的吊钩门式起重机,外媒一致认定这里未来将用于建造航空母舰。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以舰载燃气轮机、卫星导航和相控阵雷达为代表的核心子系统的逐步成熟,中国自主研制大型舰艇的技术能力已经完全具备。而最近更为热辣的消息是海军涂装的“瓦良格”号雄姿英发的大幅照片,据传其为迎接建军庆典整装待试。航空母舰的来临,折射出我国对外战略从韬光养晦向积极布局的重大转变,中国即将迎来激动人心的“大舰时代”。
二、需求:从安全到发展
纵观世界历史,一国的核心利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安全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时袭来,中东和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暗流涌动,中国更加需要凭借自身的力量来保证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从国防安全的角度看,我国海岸线总长超过3.2万公里,海域面积巨大,第一岛链附近与周边国家纷争不断,某些大国也试图上下其手使得局面更显混乱,2010年的南海纷争、东海撞船、黄海军演更是凸显了我国海洋问题的脆弱性和紧迫性,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安全需求日益强烈,长期以来海军坚持的近海防御建设方针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打造以航母为核心的大型舰艇战斗群则应运而生。航母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维度海战,尚没有其他先进海战兵器可取代,在可以预计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仍将是海战的核心主力。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将极大增强中国军力的投射能力和范围,战时强化中国空防能力,扩大两栖作战覆盖范围。平时可以增加向对手施压的筹码,迫使有关国家重新评估在冲突或高强度紧张情景的战略,进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航母投送效应超出其实际能力,使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
从发展的角度看,对比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发达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能量快速升腾,这就产生了一个重大机遇窗口,中国需要技术巧妙地去填补一些大国在军事、经济、金融,甚至地缘政治等方面的退却而形成的局部真空,在我们设想的全球再平衡的新格局中,人民币国际化和储备货币化是国际金融经济次序和货币体系走向长期稳定、均衡和公正的唯一解。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稳妥的策略是中国首先在亚洲区域内推进贸易和货币的一体化,这一目标必须有除经济实力以外的其他条件来做支撑。回顾历史,曾经的中央王国一度打造出一个几乎涵盖了全部东南亚和东北亚周边国家的朝贡体系。然而这个稳定输出中国经济、贸易、文化影响力的相对和平的国际交流体系在近代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一个个殖民条约所轰碎和取代,整个亚洲都因此沦陷,沉沦长达百多年。
可以确信的是,未来的中国并不谋求地区霸权,只是希望通过更多的贸易和投资连接周边国家,采取雁行模式来引领亚洲的一体化,这一趋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为东南亚挺过一枪以来就日益明显,中国力图增强整体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再次担负起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的使命,并始终致力于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与安全合作机制。过去8年,伴随“走出去”战略,我国的对外投资迅猛扩张,从2003年的30亿美元到2010年的约600亿美元,增长了20倍。因为有此诉求,未来中国海军的任务不仅仅是保卫近海和领海,更重要的是保障我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和护航国家影响力的输出。
三、效应:投资拉动、降低成本和制造业升级
国防开支将直接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国防现代化是中国正在执行的“十二五”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中国的军力投资总体是低调和“低烈度”的,主要目标依旧是保护自身利益和地区安全防卫,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军备竞赛。一个典型的航母战斗群的编成为:航母1艘,导弹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2艘以及补给舰1艘。初步估算建造一个航母舰队将带来250亿元左右的直接投资。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所在,预计我国每艘航母的舰载机数量为25架,总造价约50亿元;此外航母舰队寿命期内的维护费和使用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考虑到中国较为低廉的成本以及后发优势,保守估计中国航母全寿期费用是其造价的3倍左右,即750亿元。如未来中国建设4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则全部投资估计在4000亿左右。
如此大规模投资的投入产出效果如何呢?效果首先体现在中国能源空间将得到大幅度拓展,进而降低能源要素价格。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高峰阶段,能源需求巨大,60%左右的石油靠进口满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国际能源机构(IEA)掌控其定价权,再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不断推高中国的发展成本,显得非常被动。而我国周边海域,仅南海区域油气总储量初步估测就达到230—300亿吨,约占中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的1/3,堪称第二个波斯湾。但是中国迄今为止从中的收获几乎为零,眼睁睁看着宝贵的油气资源每分每秒任由它国攫取,有些国家甚至派出了军舰掩护其盗采行动。其中最困难之处,在于储油丰富的南沙群岛距大陆最近的海南岛也有900—1600公里,虽然中国空军战机能够尽力抵达,但强弩之末难以形成有效防御,因此未来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船堡垒,将是驻点守卫南沙的中坚力量,而保卫了中国的海域就保障了未来的石油供应安全。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中国进出口物流中的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特别是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海上生命线,85%的远洋运输要通过这里,谁掌控了南沙海域,谁就掌控了东亚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上生命线。南海西南端海盗频出的马六甲海峡也有类似的运输安全问题。解决这些复杂的地缘问题需要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做后盾,中国航母战斗群在关键地区的部署,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这些地区因领土争议而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困扰,从而降低这条路线上的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
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舰的改建和制造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的综合实力,建设和运转这样一个复杂巨型的远洋战斗系统,需要的是从科研、制造到管理的全过程配套,以及材料、铸造、化工、机械、电子等全门类的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持,积极地参与这一过程,必然会推动以军事工业复合体为平台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放眼世界,全球知名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军备生产有交叉,受益于高科技军品的研发和制造而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当大量的军事技术和产品转民用时,为其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和可观的盈利创造,我们看看目前周边的大多数关键科技产品,例如计算机、无线通信、大型飞机、卫星定位等无不诞生在军工实验室中,这也是美德等大国多年独步全球高端制造领域的成功秘诀之一。所以借此良机,打造中国军事工业复合体,也是我国推动制造业升级、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的战略手段。
四、远景:新朝贡体系
航空母舰的试水仅仅是开始,中国更需要加大支持远程精确打击的信息化系统和卫星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我们设想中国会在10—15年的时间内有层次地陆续完成这些投资,重点控制区域为帕米儿高原和南中国海并向周边辐射,届时军队强大,边疆安定,四大石油线路安全,影响力覆盖亚洲全境,常规武器打击范围延伸至整个西太平洋,逐步成为地区安全的领导核心和多极世界中的亚太主角。从而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的稳定社会环境和支持中国持续增长的外部环境。
历史不是没有给过中国机会,从郑和下西洋到组建北洋水师,中国本来都有机会领跑海洋时代或者中兴国家,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失之交臂!设想一下当焦急等待的同胞看到,满旗的中国航母编队出现在亚丁湾和利比亚的海平面上的那种激动心情吧,中国航母,国之龙骨,向深蓝海域进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