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一度客居天津,据笔者所知,天津小吃以“耳朵眼”炸糕、“杜称奇”火烧,“十八街”麻花为最有名。但天津人也并非天天吃炸糕、麻花,那样是要把胃口吃坏的。“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更不是常常可以吃到的,如果并不住在附近,买起来也不那么方便。天津人每天吃的小吃(俗名“早点”)乃是煎饼果子、锅巴菜。这两种小吃却真是天津所独有,别的城市都很少的。天津、北京相隔不过一百四十公里,在北京,你早晨起来,想吃煎饼果子,对不起,没有。你只好坐早车赶回天津。一出老龙头车站,站前就有煎饼果子卖,四季供应,风雨无阻,而且总是另备有鸡蛋的。
据说煎饼果子、锅巴菜都是百余年前由山东传来天津的,经天津人改进成现在这个样子。张焘撰《天津杂记》,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羊城旧客撰《天津纪略》成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也就是八国联军进犯天津的前二年,这两部书,记天津风土掌故之事,实即旅行手册,还未见提到煎饼果子和锅巴菜,所以它风行于庚子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如其从20世纪之初在天津出现,这也有将近百年了。30年代初,天津人已经和煎饼果子、锅巴菜有了密切的关系。学校门口煎饼果子和锅巴菜担子每天早晨生意极好,南开、觉民学校门口更是如此。每一热闹街道路口,没有锅巴菜担子,也有煎饼果子担子。锅巴菜以天祥市场后门“万顺成”最有名气。但马路担子要拉主顾,做起来也用心的,味道也不差。煎饼的主料是绿豆、小米、虾米(皮米)及香料、水。煎饼要用平锅现摊现卖,每张煎好(可以加摊一个鸡蛋)裹一油条(果子)成卷,煎锅涂油少许,再煎片刻,稍焦,抹面酱,撒葱花,折起,称为“一套”。天津的歇后语赞美善于言词的人,往往说此人说话“煎饼果子——套一套的”,即此之谓。锅巴菜以事先摊好的大张煎饼,切成柳叶条,放在卤锅(一直不断火)内稍加搅拌,连卤盛碗。再加腐乳汁、芝麻酱、香菜、辣子糊,五味俱全。锅巴菜一要煎饼摊得薄,二要打卤用洗面筋洗出来的浆粉。曾见有人试用马蹄粉代替,滋味不对。
煎饼果子、锅巴菜都是热吃的,夏天也如此,这两种小吃以绿豆为主料,佐以小米,所以能解毒清热,开胃健脾,化淤滞、疗便秘,有益健康,百吃不厌,而且酒后还可以解酒。可惜的是离了天津,别处竟吃不到这种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