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奇小百科(3)
45378300000015

第15章 美术·书法奇观(2)

《虾》图中画三只大虾,有聚有散,姿态各异,非常逼真。头前部只用三笔,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由粗渐细的虾腰节奏,尾部也是三笔。寥寥数笔就把虾的形态、质感、动势色别表现得真切生动。那浓墨点出的双眼似在活动,虾须柔中有刚,更增添几分活泼。全纸背景不着一笔一墨,三虾却像游弋在一泓清水之中。

徐悲鸿的《奔马》

现代着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以画骏马闻名世界。他的《奔马》四蹄腾空,鬃尾毛发耸立,向前疾奔。笔健墨酣,以中国画大写意线条与西洋的明暗技法巧妙结合,显得既有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又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全画墨色淋漓,用笔粗放,气势磅礴,在中国画中独树一帜。

画笔传情,徐悲鸿把马和自己饱满的政治热情结合在一起,寄寓着对民主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渴望。《奔马》画面右下角题跋中对北伐军“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对胜利“企予望之”。在一幅《群马图》中题跋“鄂北大捷豪兴勃发”,以画马来抒发他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而无法抑制的喜悦心情。

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

张大千(1899-1983年)是我国现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大画家。晚年画风熔中西于一炉,在中国泼墨与骨法的基石上吸收西方抽象艺术的因素,独创“泼彩法”,使中国山水画包含现代的气息。

《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耗尽心血创作的巨幅长卷。全画长近20米,表达画家对阔别三十年的大陆壮丽河山的眷恋之情。画面从岷江索桥起,直到长江出海口,把画家想象、追忆中的万里长江景色集于纸上。其间有溪水源头,蜿蜒江面,丛山峻岭,峭壁险滩,山中云雾,湍急瀑布,村落码头,名城古刹,沿岸田畴,点点渔帆,江心岛屿,浩瀚江涛。画面气势磅礴,神奇壮丽。以泼彩法染出画面大势,再用传统笔法审势勾画出山石、树木、房舍,虚实得体,形象而概括。

马奈的《在花房里》

《在花房里》由法国画家马奈(1832-1883年)创作于1879年,是画家作品中最为鲜艳的一幅。马奈利用明暗对比的手法,成功地衬托出画中少妇之美,犹如她身后盛开的鲜花,加上少妇身边那位风度潇洒的绅士,构合成一幅社会生活中欢乐愉快的场景。法国诗人邦维勒撰文极力称赞这幅画:“人们似乎有一种渴望,想听听这位身着灰色裙子的女人到底和那位先生说些什么……”

纳恰罗奈的《身着和服的妇人》

在和煦的阳光下,山峦起伏、翠柏苍松、鲜花盛开。一位身材修长的妇人身着鲜红色的和服、手持精巧的印花纸伞和小小的团扇,亭亭玉立在建有朱漆围栏的平川。她那华贵的服饰和妩媚的身姿,似乎在与周围秀美的景色斗艳,让人感到一种富有东方情调的温馨。在表现手法上,画家摆脱了古典肖像画的背景,着意表达对人物的环境的直接印象与对稍纵即逝的光感的追求。

布格罗的《缝衣女》

画家布格罗是法国绘画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

《缝衣女》这幅名画,尽管少女妩媚动人的形象、端庄文静的姿态,无一不是依据古典主义的准则描绘的,但是那炯炯有神的双眸,那具有时代特征并与身份相符的粗质服饰,那雕塑般静穆的倩影,使这幅以下层人为对象的肖像画既洋溢着脱俗的优雅,又保留了生活的真切。人们又重新评估布格罗,或许正是因画家后期艺术的魅力拨动了现代人的心弦。

金斯特勒的《艾丽妮·杜邦》

金斯特勒是现代美国重要的肖像油画家之一。他的肖像的画特点是,强调细节,着笔灵活,讲究和谐之美。他在完成《艾丽妮·杜邦》后说:“要完成这么一幅全身肖像画很不容易……但我都能抓住人物整体的特点,以人物身外的饰品,如画中女士的戒指、耳环和项链来弥补整个构图的单调……”

柯罗的《戴珠子的女人》

柯罗的画作《戴珠子的女人》于1868-1870年创作。整幅画的构图由灰黑两种主色组成,互相渗透,和谐相间,虽浓密而不繁乱,厚实而不失真,显示出大画家的手笔。正如艺术史评论家亨利·弗西伦所评论的那样:这幅画的明暗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不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的构成都说明了柯罗的艺术作品是极有个性的。

柯罗本人对这幅画特别偏爱,一直将它挂在他的画室里,直至1875年去世。

书法种种奇趣

书法

从广义上说,一切文字的书写艺术都可以称为书法。专指的书法则只对中国汉字用毛笔等书写的方法而言,也就是我国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这门艺术的主要内容有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布局章法等。

汉字为书法创造了良好的结构字型基础,书法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从汉字产生到现代简化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体不断地变化、丰富和发展。随着汉字的发展,其书写造型艺术成为一门专门学问。书法艺术不仅为中国所特有,随着汉字的传播,它也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等邻近国家和地区。

甲骨文

中国汉字最早的是带有原始性的象形文字,书法艺术则以殷墟甲骨文为渊源。甲骨文已呈现出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和章法美。

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商故址中发现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许多字。一开始农民以为是“龙骨”,就拿到中药店去卖。后来越挖越多,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经过研究和考证,才知道是商代用于占卜的兽甲骨,上面的文字是记录占卜内容的卜辞,可以看成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刻写的,极少数只写不刻。当时所用的书写工具除了刀以外,还有类似笔的工具。从甲骨文书法来看,刀刻的大多瘦劲挺拔,以方折笔为主;笔写的以圆笔为多,显得雄浑肥壮。早期甲骨文大小错落,章法自然随便。后期甲骨文字体则趋向大小均匀,排行整齐,已具有一定的修饰美,成为书法艺术的萌芽。

钟鼎文

钟鼎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主要有礼器和乐器。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为古时曾把铜称作金,所以钟鼎文也叫金文。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便逐渐进入青铜时代。奴隶主役使奴隶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器。为了记载一些最重要的事情,便在铜器上铸上或刻上铭文。殷商时青铜器上的铭文较少或没有,有铭文的字体则接近甲骨文。西周时铭文字数逐渐增多,初期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而无横行。后来行笔圆匀,结构紧密、平稳,章法纵有行,横有距。书法艺术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也都有初步体现。西周铭文书法以《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为代表。战国后铭文字体,近乎小篆,铭文字数少,其内容也以铸工、器名为主,很少有西周时期关于征战、祀典、约契等内容的长篇金文。金文作为先秦古文字的一种,属于篆书系列。它的书法对后来篆、隶、楷、行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内容对于研究青铜时代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书法简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象形文字,不但具有绘画的意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既实用,也可供人们欣赏。我国的书法艺术从书体来说,大致可分为篆、隶、楷、行和草书五种。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形体多重叠。小篆也叫秦篆,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通行于秦朝,形体匀圆整齐。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始于秦,汉、魏时普遍使用。它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隶书为楷书奠定了基础。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运行较灵活。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伸缩性较大,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写得规矩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些接近草书的叫行草,由于它较楷书简便,又比草书易认,所以较切合实用。行书相传始于汉末,一直通行到现在。

草书是为书写便利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从章草进而发展成各种草。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每个字独立不连写,注重用点,笔断意连,结体简朴,布局整齐,它广泛流行于两汉。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法发展而来的。它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狂草源于今草,开创于唐朝张旭,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回绕,挥洒自如,上下字讲求贯串一气,且字形变化繁多。

宋体字的创始人

我国书法字体、历代都是以书法创始人(或代表者)的姓名命名的,如柳体、颜体。唯有宋体字以朝代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宋朝秦桧。秦桧状元出身,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总结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宋体字。他早年为官,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镇压抗金将领,害死岳飞父子,天怨人怒。于是他创的字,就称为宋体字。

毛泽东的书法

毛泽东8岁进私塾,一直写字读书到13岁。其间,临写了前人的楷书法帖。后来,他到湘乡东山学校读书,就是以一篇工整清秀的蝇头小楷写的《言志》而被该校破格录取。

毛泽东参加革命后,始终没有放弃在书法上踏踏实实下功夫,仍时常披阅法帖,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有条件、有机会更多地阅读法帖,“二王”帖、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草书帖时常披阅,置于榻前,爱不释手。他对唐怀素的《自叙帖》、《论书法》、《苦笋帖》以及古人编辑的《草诀百韵歌》等更是反复临写、反复吟咏、反复品味、反复琢磨,时而凝目视其神韵,时而掩卷摹其法度。

毛泽东书法大致有一个由楷而行、由行而草的变化阶段。1959年后,他研读、临写了大量书帖,对前人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再创造,取“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拔,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浑厚……极尽变化,不失法度,雄强俊快,飘逸宏肆,生意盎然、独树一帜,达到他一生中书法的最高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