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农业科学
45422300000077

第77章 气候暖化为什么对未来农业有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同时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逐年减少,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且递增速度逐年加快,大气温室效应逐年加剧,气温不断升高,形成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上升了5℃。特别是近几年,气候暖化的趋势明显加快。20世纪80年代前8年是全球历史上最暖的年代。1988年是有资料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最高纪录。预计50年后,全球平均温度将比目前高15—45℃。这一变化是惊人的。它将使气候和陆地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变。

气候变暖对我国未来农业的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气候变暖,农业气候带将向北移,可使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加,延长农作物有效生长发育时间,从而缓解北方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并且可适当扩种一些较晚熟的作物。同时,二氧化碳是气体肥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会促进农作物和其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据估计,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浓度增加到目前的两倍,达到007%,农作物单产可增长15%以上。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北方地区在冬季采用日光温室生产蔬菜,缓解冬季鲜菜奇缺的矛盾。冬季变暖还有利于北方果树、人参等经济特产植物安全越冬,一些怕冻的果树也有可能适当地向北推广。暖冬也有利于北方家畜、家禽安全越冬,延长长膘、产奶和产蛋期,还可节省北方冬季取暖用能。

气候暖化对未来农业生产不利的方面也不少,且有的是非常严重的。气候变暖,最有可能伴随而来的是气候干燥化,使旱灾变得频繁而严重。如1988年美国夏季高温干旱,农业严重减产,畜牧业亦有很大损失。我国北方,1989年1月至5月气温异常偏高,伴随而来的也是大范围严重春旱。气候变干将使草原、农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进程加快,导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气候越暖,农业水资源消耗量越大,水资源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回暖提前,病虫越冬存活率高,将导致北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如1987年、1988年,我国北方病虫害严重,与冬季气温偏高有关。若夏季高温酷热,也易引发家畜、家禽传染病流行,降低产奶、产蛋量。

随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必须树立长远的农业思想,开展长期气候环境预测与农业发展对策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气候环境,更新农业资源,缓解和扼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水浇地面积,加强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工作。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大力营造农田、草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带,恢复森林资源,用以改善地表辐射特征,提高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和水电等非矿物能源,加强环保工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速度,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