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50

第150章 人情世故厚黑学(6)

面对武则天的强硬政策,李氏宗戚都软弱退让,毫无反抗的勇气和决心,结果屡屡成为刀下之鬼。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李旦,更是懦弱柔顺,即使已登上皇帝之位,也甘愿让出权力由武则天执掌,不敢出一声为自己辩白。一批效忠于李唐的大臣们,其中虽也偶有敢于争辩的大臣,往往都死于武则天的硬手腕之下。这样,中国古代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武则天,在龙椅上面竟然一坐就是15年,而且稳如泰山,威权日隆。

宰相张柬之素来沉稳有谋,果断敢行,虽然已经高龄八十有余,但复唐雄心须臾不忘。早年任合州刺史时,便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约:“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不久张柬之入朝为相,立即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控制京城军权。同时又暗中联合一些要害部门,伺机起事。

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武则天患有重病,其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怕武则天去世,也在居中用事,暗蓄异谋。以张柬之为首的忠直大臣,认为时机已到,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张柬之把同道桓彦范等都安插在羽林军中当将军,直接控制保卫皇宫的禁军。诸事安排停当之后,张柬之便率左右羽林军500余人,直入玄武门,并派人强行从东宫找来胆怯疑惧的太子李显,一起突入内殿。陪在武则天身边的张易之、张宗昌听到风声,慌忙出来探听情况,恰被张柬之碰上。张柬之毫不迟疑,即令就地处斩。然后直奔武则天的寝室长生殿,并喝退殿前侍卫,带兵闯进了武则天卧室,并逼迫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武则天当然不甘心女皇的威风就此熄灭,但是事情既已如此,大势已去,她也无可奈何。第二天,张柬之等把异己分子或捕或杀,又让太平公主劝迫武则天传位。不多时,唐中宗李显复位,真正掌握了国政。

巧施烟幕弹迷惑对方

竞争,有时就是信息的竞争。《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三十六计》中也有“瞒天过海”之计,说的都是谁掌握了更多关于对方和自己的情况,就更加能够在竞争中居于主动,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厚黑学主张,在和对方竞争的时候,从自己这方面来说,一定要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假乱真,给敌人以错觉,以掩盖住行动的真实目的和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假象搅乱对方对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也更有成功的希望,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宋初名将李允则少年时就曾以才略而著称于世,在宋太宗时任京官,曾经奉诏巡察河东、荆湖、西川诸路(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均有所作为。真宗时期,李允则出任雄州知府。当时,北方契丹屡次进犯北宋边关,李允则打算修筑城池以防御契丹的突然进攻。但是,当时契丹和北宋签订了和约,如果公开修筑城墙,恐怕契丹会借故进行武装挑衅。而当时,相对于国势衰微、重文轻武的宋廷而言,契丹的实力非常强大,因此,北宋朝廷只想苟安求和,而不愿招来麻烦。前思后想,李允则最后想出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

为了建造一座包括雄州城北门外的瓮城的大城,李允则命令首先在城北修建东岳祠,不但购置了很多祭祀器具,还让吹鼓手们在路旁吹打,制造热闹气氛,引起当地百姓和北方契丹人的注意。几天之后,李允则又让手下人将东岳祠中的祭祀器具全都偷偷运走,并放出风说,这些器具被北方契丹人偷走了。李允则煞有介事地下令捉拿盗贼,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后来,李允则又说,盗贼横行妄为,非筑城围护不可。这样,他就开始大张旗鼓地筑城,把原来在瓮城居住的人,全都纳入了新修的大城之中。

为了训练士兵的水战能力,又不至于引起契丹人的注意,李允则每年在祭祀河神的时候,在两国界河进行划船比赛,并表示欢迎契丹人观看。看起来是划船比赛,但实际上却是在偷偷地练习水战。

雄州的北面原野上原布满了在战争时期挖的陷马坑,还有很多供了望用的土堡。李允则对人说:“大宋与契丹既然已经讲和,这些东西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他命令把坑填平,把土堡废除,还在上面开垦菜田,并在四周修建矮墙,种植了大片的荆棘。因此,这些地方实际上是比以前更加难以行走了。接着,他又以做佛事的名义,北部建立了一个佛塔,这样,30里方圆的景象都可以尽收眼底了。李允则还命人在边界地区种上榆树,久而久之,这些地区变得树木林立。李允则私下里对同僚解释了这些榆树林的作用:“它们是最好的障碍物,敌人的骑兵来了,将没有用武之地。”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在北京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他大权在握,仍不死心,竟做起了皇帝梦了。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激起了全国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对反对者大肆镇压。他一面加紧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一面采取一系列暗杀手段剪除异己。一时间,暗杀事件迭起,包括宋教仁在内的一批志士仁人一个个都倒在刺客的枪口之下。

前云南都督蔡锷,也是袁世凯所怀疑的对象之一。蔡锷从云南卸职奉调入京,其言行主张便一直为袁世凯所密切关注。袁氏表面上对他十分优待,每天都将他召入总统府中磋商“要政”,其实是有意加以考查和约束,防其生变。蔡锷深知袁世凯的险恶用心,便尽力收敛锋芒,不露声色,每次与袁交谈都装做呆钝无知。他一再表示自己年轻望浅,阅历不深,除军事上略知一二外,其余都茫然无知,不识大体。袁世凯多次向他询问意见,他要么装做失言,要么答非所问。袁世凯虽然对他极不放心,却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暂时对他实行收买政策,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封官。面对一个个令许多人趋之若鹜的桂冠,蔡锷均视为草芥,但还是不露声色,无论袁世凯封他什么官,他都悉数接受,得了一官并未表现出十分欣喜,但也从不推辞。这让袁世凯更加莫名其妙了。

袁世凯决定对蔡锷摊牌。一日,袁世凯又在总统府召见蔡锷。见面后,袁世凯开门见山便谈起了复辟帝制的事,并询问蔡锷的意见。蔡锷听了,立即离席说:“我起先是赞成共和的,但是见到南方两次兵变,才知道我国不能没有皇帝。我一直因担心别人说闲话而不便开口,今天您说了出来,我首先表示赞成!”袁世凯听了这番话,极为高兴,但他仍有些不放心,便又探问道:“既然你早有此想法,那次赣宁起事,你为何还想出面调解?”蔡锷说:“那时我还在云南,远离北京,长江一带多是民党势力,因此多少有些投鼠忌器。”袁世凯听了之后,也觉得极为合理。

蔡锷知道袁世凯并不因此就已经全信任自己了,于是他装做浪荡公子,成天寻花问柳。他扮成一个商人到云吉班寻访北京名妓小凤仙。小凤仙本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与蔡锷初次见面便一见倾心,知道蔡锷非等闲之辈,更是钦佩不已。蔡锷自此更加经常和小凤仙相会,甚至连一切公务都搁置不理了。袁世凯本来就只是需要借助蔡锷的影响力,因此在听说此事后毫不介意,还笑着说:“蔡松坡果真乐此不疲,我也就高枕无忧了。”话虽这么说,他还是不放心,让他的密探继续跟踪,将蔡锷每天的言行举止都报告给他。蔡锷也觉察到了这一点,索性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还故意对袁世凯的心腹梁士诒说,自己想要购置一栋公馆,以便“金屋藏娇”。接着,蔡锷又和自己的夫人共同演戏,夫人故意表现出对蔡锷在外面胡混极为不满,成天跟蔡锷大吵大闹,连家里的东西也被摔毁了不少。蔡锷“一气”之下,拳脚相加,把自己的夫人“打”得鼻青脸肿,还坚决表示要和夫人离婚;夫人自然不甘受辱,于是连夜带着佣人回了老家。

蔡锷用“苦肉计”让夫人顺利脱身,因而免除了后顾之忧。有一天,他趁人不备,给云南将军唐继尧等拍了一个电报,说“帝制将成,速作准备”,要唐继尧等部下速作起义的准备。之后,蔡锷便在小凤仙的掩护下,秘密离开北京奔赴天津,接着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最后抵达昆明和唐继尧等会合,一同展开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

选择对手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竞争的时候,如果能够对这些弱点加以利用,往往能够成为自己扭转局势的制胜法宝。厚黑学告诉我们,要善于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攻击其虚弱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敌人的虚弱之处容易被进攻,敌人容易失败,也只需要花费较小的代价。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在竞争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出牺牲,我们希望这种牺牲尽可能的少,却同样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既然攻打对手的薄弱环节和空虚处消耗最小,那么就应该成为首选。

三国时,刘备的蜀国和孙权的吴国曾经联合起来对抗魏国,并在赤壁之战中打败魏国,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后来,孙权背弃盟约,夺取荆州,又擒杀关羽。这对刘备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荆州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荆州丧失,刘备原先所拟定的两路出师、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就无法实现。因此,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就亲率10多万大军南下,决意用武力从孙权手中夺取荆州。当时,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劝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东吴南郡太守诸葛瑾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但是,刘备却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孙权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5万吴军开赴前线,抵御蜀军。战争伊始,刘备取得了一些胜利。后来,陆逊为了避敌锋芒,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蜀汉军队进入夷陵地区后,屯兵长江两岸。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两三百千米,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这样,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两军在夷陵一线相持达半年之久。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拖到六月,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两三百千米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见战机成熟,遂转入战略反攻。他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蜀军溃不成军,死伤无数,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蜀将被杀、投降者甚众。刘备乘夜突围逃遁,逃至白帝城。次年四月,刘备因恼羞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南宋时期,金国屡次南侵。宋朝将领毕再遇和金兵多次交手,十分了解金兵的特点,他认为金兵强悍,骑兵尤其勇猛。如果与其正面直接交锋,很难取胜,即便取胜,也一定会给己方造成重大的伤亡。因此,他主张和金兵交战时,一定要抓住他们的致命弱点,设法加以钳制,然后再寻找好战机,一举取胜。一次,毕再遇和金兵遭遇,他命令士兵采取游击流动战术与他们交战。敌人如果前进,他就命令队伍后退。等敌人刚刚安顿下来,他就下令出击。当敌人准备反击时,他又率部逃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进一退,时打时停,金兵想打打不着,想摆脱又摆脱不了,被搞得疲惫不堪。等到夜晚时,金兵人困马乏,毕再遇命人准备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撒在阵地上,然后再进行偷袭。金兵无奈,只得尽力反击。毕再遇战了一段时间,又全军而退。金兵乘胜追击。不料金兵的战马闻到豆香,只顾抢着吃,任凭金兵如何抽打,都不肯迈步。金军无法调动战马,十分混乱。毕再遇这时又调集军队,四面包抄过来,直杀得金兵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保持饥饿感,看到机会就出手

厚黑之人在竞争的时候,永远使自己像狼一样保持饥饿感。对狼而言,饥饿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理感觉,使它不得不为了获取食物而时刻保持清醒,随时准备出击。在和对手竞争之时,我们也要使自己经常性地保持饥饿感,这样就能彻底消除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随时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进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竞争讲究战机和形势。在竞争中,任何一个难得的机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关键是要以猛虎下山般的速度和气魄去加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取胜。一旦捕捉住战机,就应毫不犹豫地下决心,进攻对手。决不能停滞不前,决不能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犹豫不前,否则便会失败。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的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打算一举消灭东晋。苻坚亲自坐镇项城(今河南沈丘),先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打寿阳(今安徽寿县),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军中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后,不等大军赶到,便率几千骑兵率先赶到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不料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晋军主帅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有百万之众,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他们还在进军中,应该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动攻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决定趁敌军尚未齐集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