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教育科研
45988100000020

第20章 教育科研中应注意的问题(3)

另外,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教研员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应当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如何体现教育科研的场所在学校、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在这方面,天津教研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近教师,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

四、教研员如何应对挑战

在传统教学中,教研员大多是当地的教学能手,在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指导教学工作驾轻就熟。而新课程对他们来说,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他们在教育观念和业务能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新课程实验以来,由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已经有了一些新鲜的体会和感悟,他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渴望交流与探讨。而有些问题对于教研员来说却是陌生的,是以往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再凭过去的经验指导教师显然不适应了,一些教研员心理压力大,感到失落、困惑、甚至苦恼。有的教研员说:“以前在学校评课,从来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过去一直认为是成功的课,最好的课,有些甚至被认为是经典课,如今却被专家提出种种质疑,用新课程的理念一分析,我们看到了差距和问题所在。”

课改,对广大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

应当看到,新课程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重新学习、对以往经验重新审视的问题。教研员应当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正如一些教研员深有感触地说:“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改变意味着对自己过去某些东西的否定,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式’当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教研员来说更是艰难。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如何帮助广大教研员提高专业素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十分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保证教研部门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落实教研人员的待遇;要深化教育科研机构内部改革,整合教研力量,建设一支积极为中小学课程改革服务的、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形成开放的教研员流动机制;要充分发挥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尊重科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特点,保证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为教研员进修和培训提供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要保证科研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建立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研员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注重教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尤其是新课程的综合化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教研员亟需具有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思路,与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五、教育科研制度如何创新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帮助。那么,用什么样的制度和方法来保证?如何以制度的创新来迎接改革的挑战?

专家们认为,说到底,就是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育科研共同体,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室、中小学通力合作,使教师科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大学应该在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0年,教育部在14所师范大学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各中心要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主动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要联系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发挥理论研究和学术方面的作用,帮助地方和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大学要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各种条件和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部门应该成为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纽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师范大学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小学建立起伙伴关系,教研室与中小学、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与教师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互动的校际之间的交流,以及校际的教研机制的建立,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等。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很不平衡,还应当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地区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强带弱,以点带面,这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科教学是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知从何下手,担心搞教育科研出不了成果反而影响了教学。其实,教师的教育科研是群众性的应用性研究,主要是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身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优选先进的教学模式去指导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去贪大求全。

一、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

俗话说,研而不教则虚。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搞好教学工作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首先,学科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动力和认识来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大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教学的繁重任务,搞好教学工作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如果不搞好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不可能有所收获,也失去了科研的目的和意义。教师的学科教学的实践是教育科研的认识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探索。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素材,也是促使教育科研深入发展的唯一动力。

其次,教育科研必须植根于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为前提。学科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搞教育科研,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真正的教学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应当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教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学上取得显著成绩的骨干教师。教师要搞好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要认真地备课,认真地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科研的起点;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为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把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教育科研应当是教学成果之花,而不是笔下做秀,教师教育科研的实质是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教训,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模式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离开了教学这个基础,教育科研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把教育教学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首先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把自己的教学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教育科研源于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学科研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自然产生教研成果有许多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也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还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由于在理论上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缺乏系统地加工和整理,在教学研究上仍处于感性阶段。要搞好教研,就应当把教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练习编写过程中坚持教学研究;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去调查研究,进行实验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把教学和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教学活动中去搞教育科研,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有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点文章,编点参考用书,脱离自己的教学实际去搞专业性的理论研究,这显然是不行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样做不仅很难出成果,反而影响了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去进行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有一位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备课时注意发现问题,并注重收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去有目的地加以探索和分析,及时地写出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了20多篇的教学文章。

再次,要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是为了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经验去指导教育教学活动。这就客观上要求把教育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资料,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研究问题,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看到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有关本学科、本年级的文章时,总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甚至比文章中提到的更完善,但由于自己没有及时总结而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机会。2000年在使用政治新教材时,学生对教材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这两个自治区域的关系一直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在教学中,有关教师找到了许多相关资料对两个自治区域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使学生对这两种自治区域的性质、自治权的不同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事后稍加整理就被报刊采用。

三、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活动既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教师的教育科研应当以教学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正确方向。

首先,用教育科研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实践,要求中小学教师从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结合型转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结合型的教师,就应当一边认真搞好教学,一边大胆探索,刻苦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由教学到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实现这个飞跃,就要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经过一个逻辑思维过程,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要持之以恒,要善于思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科研工作,不断地思考、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从而实现由教书型向专家型的转化。

其次,要善于移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要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和方向,就必须注重优选教学模式的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经过一定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先进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先进教学模式的学习、优选和实验,一方面可以移植先进的教学模式去促进教学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使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年级,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再次,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指导教学。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理论的来源,也是教育科研的目的,离开了教学实践,就不会有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也不会形成新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基础上搞好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先进的教学模式去指导实践近几年来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考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大多数省市都实行了3+X的高考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分析,不断地总结,才能使教学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