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极度的贪婪和吝啬,老葛朗台成了一个斤斤计较、工于心计的家伙,他每做一笔买卖都会反复计算,对自己的家人可远没有这么上心,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
为了蒙蔽对手、占到便宜,他不惜假装口吃和耳聋,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吝啬了一辈子的守财奴在弥留之际,给女儿欧也妮留下了一句经典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即使自己已经命悬一线,还是不忘控制金钱。更夸张的是,葛朗台在临死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个举动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而出自老葛朗台之手就不足为奇了。即使在弥留之际,老葛朗台对金钱的贪欲与执著也丝毫没有减弱,当神甫一出示“镀金的十字架”时,老葛朗台那双“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变活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像老葛朗台般沉溺于金钱以至变态地步的人?恐怕是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仅有类似葛朗台式的“对金钱上瘾”的人,还有对酒精上瘾的人、对药物上瘾的人,甚至是对性上瘾的人。从某种程度来讲,老葛朗台和这些有各种成瘾行为的现代人一样,也是一个瘾君子。
美国心理学家汉姆菲特、米勒和米尔在他们合写的著作《爱是一种选择》中提出了“拖累症”的概念。他们认为,那些试图通过沉溺于人、行为或者事物来控制内心情感的人,都是典型的拖累症患者。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他们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自己所沉溺的东西上。所以,与其说老葛朗台变态地热爱金钱,倒不如说他的生活依赖于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子。对于拖累症患者来说,沉溺于某样东西不能自拔,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强迫行为,连本人都无法控制。就像临终前的老葛朗台竟然将贪婪的手伸向了神甫的镀金十字架,对于这个弥留的吝啬鬼来说,这个动作是他无法控制的,因为向金钱伸手,主宰着他的生活,一旦停止,他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
8.印象管理:世界是个舞台,我们都是上面的舞者
2008年的春节,对于中国香港娱乐组合Twins中的成员钟欣桐来说,恐怕是她一生中最漫长的春节,在短短的几天里,“艳照门”就成为了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词。随后,不断被爆料出的照片使得几个“艳照门”中的当事人形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时隔一年之后,此前淡出公众视野的“艳照门”事件的主角纷纷复出,在此之前,“艳照门”事件中的主角陈冠希、钟欣桐、张柏芝都曾经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表达了歉意。陈冠希第一时间的道歉曾经为他赢得不少的分数,而张柏芝通过一次电视专访,也成功地获得了民众的同情和谅解。
相比于这两位,钟欣桐就比较惨。在事件发生后,她是唯一一个出来面对公众的女艺人,“艳照门”发生一年后,她接受专访,成为整个事件中为挽回自身形象而表现得最积极的人。但是她不像张柏芝,沉寂一年后出现,马上就获得大翻身,也不像陈冠希,曾经通过一个仅有十分钟的道歉会一度获得了谅解。虽然钟欣桐很努力,但是公众似乎自始至终都没有谅解她,相反,伴随着她的每次出现,相关媒体都会收到大量的投诉。同样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钟欣桐似乎显得格外倒霉。为什么她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依然无法重建自身形象?原因是,钟欣桐在“印象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印象管理有多么重要?
印象管理其实就是自我形象的管理,也就是我们通过塑造自我的形象,希望别人能用我们希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在每个普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形象的标准,而对于那些总是处在公众视野中的名人来说,印象管理就更为重要了。英国女王曾在给威尔士王子的信中写道:“穿着显示人的外表。人们在判定他人的心态以及对这个人的观感时,通常都凭他的外表,而且常常这样判定,因为外表是看得见的,而其他则看不见。基于这一点,穿着特别重要……”外表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在见到一个陌生人时,总是先通过他的外在形象形成第一印象,所以重视印象管理的名人通常都要在外表上下一番工夫。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在宣布自己将要参加新一届美国总统的竞选时,就非常重视印象管理的问题。在她聘请的众多助选团队中,就有一个专门的形象塑造团体,著名时尚品牌范思哲的设计师多娜特拉·韦尔萨切也对希拉里在选举期间的着装提出如下建议:“应该多穿裙子,展示她作为女性特有的柔媚,这样才有助于总统选举。希拉里应该把自己的女性之美当做机会,而不是老想着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韦尔萨切还为希拉里提出具体的着装建议:裙子长度可以到膝盖,上身穿件短上衣或外套。虽然希拉里喜欢蓝色,但黑色的服装更适合她。这一印象管理的策略在希拉里的竞选中果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初选落后于奥巴马时,希拉里果断地采取了多娜特拉·韦尔萨切的印象管理策略,在一次与选民的见面会上,她表现得不再咄咄逼人,而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对于选举的看法,讲到动情处还流下了眼泪。
正是这样一个小细节,使得希拉里在几个选民意向原本摇摆不定的州获得了大量女性选民的支持。虽然她最终没有获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印象管理的策略已经在选举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印象管理的策略不仅仅只有塑造外在形象这么简单,那些名人或者政客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公众的期待。
比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他在任的时候一直以健康、充满活力的形象面对大众,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的形象管理策略成功地为他赢得了大量年轻人的支持。他和身边那位受到西方人尊敬和崇拜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还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美国家庭的形象。
但是事实上,这位看上去总是活力无限、随时准备迎接新挑战的总统,常年忍受着慢性病的折磨,因此他不得不经常接受医药方面的治疗。与此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远不像他所展示的那样完美无缺,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相信,他们的这位帅气总统和好莱坞的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长期保持着某种神秘的关系,并且和她的自杀有着一定的关系。
成功的印象管理可以给名人的事业加分不少,但是一旦出现纰漏,其影响也几乎是毁灭性的。钟欣桐之前在公众面前的“纯洁少女”的形象实在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当“艳照门”事件爆发时,人们实在是无法接受这前后呈天壤之别的形象差异,而一直保持着我行我素形象的陈冠希和张柏芝则凭着曾经不羁的形象,在表现不佳时免受指责。
9.服从权威:我们约定俗成的文化规范
2009年上半年,中国导演陆川的电影作品《南京!南京!》在全国上映,影片以黑白的色彩,接近于写实的手法,将人们的记忆重新带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在攻陷南京仅仅6周的时间内,日本军队就屠杀了南京城中的30万军民,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暴行。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的政策,屠杀了将近600万的犹太人!我们会觉得,这些骇人听闻的罪行只有恶魔才能够做得出来。
但是,根据战后心理学家的研究,这些参与屠杀的人,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只不过是普通人。在战争之外的生活中,他们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师长、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他们不是虐待狂,也不是精神病患者,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受到不同寻常的社会影响的普通人。
即使我们勉强相信了这一事实,心中还是有着一个巨大的疑问:那么,在这些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二战后,不少参与屠杀的战犯都受到了审判,哲学家汉娜·艾伦特曾经负责审讯和研究阿道夫·艾特曼,这位臭名昭著的“死亡纳粹”在二战中专门负责将无辜的犹太平民运送到死亡集中营。经过漫长的审讯和研究过程,汉娜·艾伦特最终不得不承认,她眼前这位杀人无数的纳粹分子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变态恶魔,事实上,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军官,和其他职位相似的纳粹官员一样,他也被告诫,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不得有任何违抗。
对于那些参与屠杀事件的人来说,上级的权威和命令使他们所受到的压力,真的压倒了作为一个人具有的基本的人性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小组首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寄出许多广告信,招募参与者前来耶鲁大学协助实验。实验地点选在大学的老校区中的一间地下室,地下室有两个以墙隔开的房间。广告上说明实验将进行大概一小时,有一定的报酬。自愿参与的人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包含各种教育背景,从小学毕业生到著名大学的博士。这些参与者被告知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的实验,并被告知自身将扮演“老师”的角色,以教导隔壁房间的另一位参与者——“学生”,而“学生”事实上是由实验人员假冒的。
参与者将被告知,他被随机挑选为担任“老师”,和“学生”分处在不同的房间,他们不能看到对方,但能隔着墙壁以声音互相沟通。随后,“老师”得到一个据称从45伏特电压开始的电击控制器,并被告知这个控制器能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如果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答错了,就要受到电击,答错的次数越多,电击的强度就越大。
在后续的实验中,假扮学生的人在答题中假装屡次出错,参与者将相信,“学生”每次答错会真的遭到电击,但事实上并没有电击产生。
在隔壁房间里,由实验人员所假冒的学生打开录音机,录音机会搭配着发电机的动作而播放预先录制的尖叫声,随着电击伏特数提升也会有更为惊人的尖叫声。当伏特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假冒的学生会开始敲打墙壁,而在敲打墙壁数次后则会开始抱怨他患有心脏疾病。接下来当伏特数继续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将会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并停止尖叫和其他反应。结果在米尔格拉姆的第一次实验中,65%(40人中超过27人)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惩罚程度,尽管他们都表现出不太舒服。
每个人都在伏特数到达某种程度时暂停并质疑这项实验,一些人甚至说他们想退回实验的报酬。但是当他们旁边神色严峻的专家告诉他们必须继续时,大部分的人都不顾“学生”的“惨叫”,将实验继续了下去。后来其他心理学家也做了类似或有所差异的实验,但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充分表明,规范性的社会压力——服从权威给我们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当我们旁边有一位坚定的权威人士时,作出反抗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权威人士的态度越坚定,我们就越容易服从,而很难拒绝命令,即便那些命令是非常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