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师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李开复也作出了一篇论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很多正面的回馈,但是李开复发现专家系统不能成为自己在该领域非常重要的成果。
于是,李开复决定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在经过多次摸索之后,李开复发现用统计的方法有可能有更好的成果。但他当时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当自己发现导师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应该接受导师告诉自己的专家系统没错,还是委婉地问导师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希望导师夸奖自己的方法?还是应该有建设性地告诉导师,自己不认为这条路走得通,应该走其他的路?想了好久之后,李开复勇敢地追随自己心里的感觉和一些用数据得来的答案,他私下非常客气地向导师提出:“我不认为你的方法合适,我希望走另外一条路。你说的语音识别,我很喜欢,但是你说的方法,我觉得行不通。我希望用统计学的方法去做。”
导师听完他的理由后,并没有觉得震惊,而是想了一下对李开复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导师的这一句话让李开复备受感动,这句话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被评为当年《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不同意为什么要支持呢?多年后,李开复的导师在得到图灵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科学的领域,我们要有胸怀,每个人都是站在同样的起点,都是同样的,所以我没有权利去否定其他人。如果开复认为这个方法是好的并且有激情去做,那么我与其否定他,逼他用我的方法做,倒不如全力支持他,因为他成功的概率和我是一样的。因为让他去做他有激情并且认定的事情,他会花两倍三倍的时间去做,那么他也是会成功的。”
其实,李开复的导师当时给予他的支持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有经费、设备等,最后李开复能够做出自己的成果是与导师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这位胸怀宽广的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我不同意你,但是我不但扞卫你发言的权利,还支持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这种胸怀其实是一种引导,也李开复在日后的企业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作为企业的开创者、管理者、领导者,也要有这样的魄力。你应该放权给最喜欢做这个事情的下属,而他在这个领域是最聪明的,那么你支持他,他就有了激情,可以做到最好。
在中国,如果说平等、自由,听起来会比较空,而且不太可信。所以,李开复在中国用了更直接的一句话鼓动他的员工:“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会支持你去做。”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思想,在谷歌中国,李开复没有否定过任何一个项目,最多只是提一些建议。
有一次,他给员工们发了一封信,有一位员工认为这封信的表达很不合适,马上给李开复提出意见。而李开复就故意去扩大这位员工对自己的否定,让所有员工都知道他受到批评并马上作出了修改。他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有人挑战我、否定我,我是很感激的。在李开复眼里,这种管理思想就是给所有的员工创造一种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我还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地告诉大家,我没有特权。”
创业者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管理大家,就应该将李开复的这种管理思想秉承下去。有接纳不同声音的胸怀和魄力。
【创业经】
很多国外成功公司的管理人员,在会上,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就会奋力辩论,甚至急得拍桌子、瞪眼睛,但一旦方案最终确定并通过,大家就只奉行两个字:执行!即使这个方案是自己一万个不同意的。
创业者在向管理者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与下属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下属的提议不是“太离谱”,顾大局的管理者,应当拿出胸怀和魄力,给下属以执行的空间。
8.管理者要善于倾听
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李开复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有管理经验的人都会认可“言为心声”的说法,所以,一旦当你从创业者转变为管理者这一角色,必须坚守“聆听”这一原则。因为作为管理者,在与下属谈话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倾听,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但是,倾听对于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言通常是不易做好的。因为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和下属所处的地位高低是不等的。而地位差距能够造就人的心理差异,从事管理的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下级人员的心里则常会生出一丝“怯生生”的念头,“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于是,尽管下级员工有倾诉的欲望,这种欲望却很容易被位差的存在击碎。所以管理者要想做好倾听,首先要学会放下身段,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倾听,给下级以倾诉的鼓励。
另外,现实生活中,管理者一般很忙,时间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是管理者应当练就的沟通本领。而这就需要管理者善于倾听,善于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关键点,以避免双方在细枝末结上浪费时间。
在一次给广东某大学的演讲中,李开复说:“中国大学生,不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荒唐!我11岁赴美,现在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什么有的人就不行?很多人说自己没有这个习惯!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普通话不好没有关系,但是好歹也要有一点逻辑啊,语无伦次,咿咿呀呀,竟然还有的同学用英语说了很久之后,我都没听懂,只好让对方再重述一遍。”
还有一次,李开复在演讲的提问环节中说:“你可以说,你是在一切场合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但是如果你再拿这种场合做英语口语练习的话,我只能说,你的价值观很有问题。还有很多同学提的问题都是很重复的问题,一个同学提完之后,后面的同学接着问。而很多这些答案就在演讲的过程中已经谈到了,却还要问!我真的很无奈,这样的人中有的竟然还是研究生!这就是不去倾听的最好表现!”
李开复说:“做个好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倾听!”为此,他强调三点:
(1)有效沟通,首先要悉心倾听。
所谓“悉心”,就是说不只要用耳朵来听,而是要全神贯注地用心来听;所谓“倾听”,就是说不只要去听对方说话的内容,还要去揣摩对方言语深处的含义。其次,要大方积极。要主动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让人们看到你的贡献和才华。因为等别人花时间来发现自己的时代早已过去。第三,要直截了当。开诚布公,敢于说“不”,尊重自己、尊重事实,态度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第四,讲究“不同意的艺术”。合理的“不同意”不仅要求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求在表达时尊重别人,考虑到别人的立场。
(2)掌握倾听的技巧。
倾听时,最好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除了不懂的地方发问以外;确认你真的听懂了对方的意思,尤其是对方讲话的重点,听完后,不妨用简单的话复述一下你听到的重点信息;你的肢体语言和你的内心应当是协调一致的,要专注,有诚意;使用表情、形体语言或简短的回答向对方传递反馈信息。并且在倾听中要竭力避免:敷衍了事;急迫地想打断对方;机械式地回答;只考虑自己的立场;始终不给对方任何反馈信息。
(3)悉心倾听,多听少讲。
话说得太多意味着两点:一是思路不清;二是信心不足。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难让人信任。连自己的事情还没搞懂,如何帮助人家去做好事情。如果思路是清晰的,但话太多,表明这个人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说的东西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好,他想尽力让人相信他的谎言。
李开复认为,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往往是没有责任心的。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坐时,因为如果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点,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说话要说得少而且说得好。因此,在我们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常因说话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创业经】
在管理中,能够倾听到对方的建议或批评都对自身和企业有着很大的益处:如果是下属遇到不公正待遇而前来申诉,管理者应尽量让对方说话,让对方把高兴的事说畅快,把不愉快的事说释怀,这样才能让对方的心情自然好起来,做事更投入。如果是下属向自己汇报工作或提建议,管理者更应该注意倾听,让对方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这样才能作出对企业发展更正确的决策。所以说,创业者向管理者转变必须要重视倾听,懂得倾听,善于倾听。
9.尊重他人,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与你共患难
真正有智慧的人识大局、知环境、认航向,尊重别人、善于共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在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企业、事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达到卓越。——李开复
“敬人者人恒敬之。”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准则,它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靠什么?排在首位的不是资本、制度,肯定是人。人是企业运转的直接施力者,尊重人,人才能更情愿、更自觉、更好地施力。所以管理的秘诀之一就是尊重人,那么怎样做才算尊重员工,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