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说,我国企业1年存活率不足30%;而在创业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新创业企业当年存活率高达65%。对于如此巨大的反差,我们不必感到惊讶。究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国家的众多创业者们对创业的基本规律,甚至基本常识都缺乏了解。
为了研究创业的规律,有人曾对国内一些被公认为成功的企业,如盛大、微创、振华港机和一些发展势头强劲并已获得风险投资或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如展讯、芯原微电子、新波生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创业成功者都有着高度相似的特征,而且整个创业过程也有诸多相同的规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创业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并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创业,都适合做老板。但是,每一个人的创业之道所遵循的规律又惊人得相似。李开复说,创业成功无疑需要很多要素,而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这就像水桶,有一个漏洞水就可能点滴不剩。所以很多人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改写后用于创业——成功的创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创业各有各的失败。那些创业失败者常常是倒在相同的地方,因此我确信,创业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学习的。
“连续创业者”现象就是对创业有规律可循的良好解释。在美国,连续创业者(SerialEntrepreneur)已成为专属名词。中国人比较熟知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就是典型代表之一。1976年的愚人节,他在养父的车库中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在被迫离开苹果电脑公司后,他二度创业,并将公司命名为Next,其后他又投资电脑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如今的皮克斯一跃成为动画王国——迪斯尼的最大个人股东。
而在国内,当携程、如家相继登陆纳斯达克市场时,人们才开始感叹“连续创业者”的本事。沈南鹏、季琦和他们的创业伙伴在1999年创办携程旅行网,3年后成功上市;而时间到了2002年,他们又继续创办了如家快捷酒店,5年后再在纳斯达克上市。如今,沈南鹏创办红杉中国,投身风险投资;季琦则在2005年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准备第三次向纳斯达克发起冲锋。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连续创业”这一现象关注还不多,其实除了上面的携程、如家之外,国内的连续创业者可谓是举不胜举,比如曾先后6次创业,5次拿到IDG投资的王定标;再如做成3721,又做奇虎的周鸿祎等等。最让人啧啧称奇的连续创业者也许应首推史玉柱,从汉卡到保健品再到网络游戏,他连续创业横跨多个领域,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堪称创业奇人。
而反观李开复,从当初的微软中国,到谷歌中国,再到创新工场,他自己不也是“连续创业者”的典范么?那么,连续创业者凭什么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像流水线一样生产着成功企业?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创业有规律,而他们找到了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说,掌握了创业规律,你就永远属于那成功的30%。
【创业经】
创业成功与否与人的天分高低无关。有些人会这样认为,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创业的法则和规律。其实,这样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君不见多少创业成功人士几乎都没有受到过完整的教育。只要我们有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就都可以很好地把握创业的规律和法则。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才能和天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巧妙地掌握并按照创业的规律做事罢了。
10.创业永远不会太晚
创业没有早晚之说。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能。——李开复
激发我们创业斗志的,往往是这样一些商业天才的故事:
18岁,大一学生迈克·戴尔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开始投入到自装自销电脑的生意中;19岁,比尔·盖茨辍学后着手实践他那富有预见性的梦想,创立微软;20岁,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在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同样不到30岁时在车库里开始自己伟大事业的还有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赛吉·布林,以及他们最新收购的YouTube网站两位创始人——27岁的华裔SteveChen和29岁的ChadHurley。
不知不觉,创业似乎跟“年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最好年龄段是29岁。哈佛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的统计显示,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总之,无论29岁还是35岁,人们认为创业必须趁青春有效期截止以前行动,否则,你将被打上“过期”的烙印。加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满眼青春逼人的IT新贵,他们的成功来势汹汹,这让人愈发紧迫地感觉到,创业要趁早。
如果人类的创业青春最多在40岁上就要划上句点,这难免有些令人沮丧。尤其是对那些已近不惑之年、花甲之年的人来说,难道商业之门果真要就此关闭?年龄真的会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热情的中年,甚至老年人挑战自我的死穴吗?
至少,李开复不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看来,创业永远不会太晚。
2009年,1961年出生的李开复已年近知天命之年,照理说,这位叱咤商界多年的“老人”应该早早的“退休养老”、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了。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断然拒绝谷歌开出的高薪,亲自来北京开办了“创新工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并为之折服。
李开复说,创业不仅要看年龄,创业者们还要知道,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意、远见、自发性,并不存在具体的年龄限制。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很多大器晚成者的成功范例:玫琳凯·艾施,45岁退休后投入了半生的积蓄,在一家不到50平米的小店里开创了如今全球知名的化妆品集团玫琳凯化妆品公司;雷·克劳克,麦当劳创始人,52岁开创快餐连锁模式,花270万美元买下麦当劳餐厅的所有权,并将之推向全美国;山德士上校,肯德基之父,66岁开始二次创业,1009次的推销失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成功的信念。
在这许多的“老年创业者”中,与李开复有相似经历的是托德·巴切(ToddBache)。他过去是苹果公司应用软件副总裁,现在却成了Wordlock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担任苹果公司应用软件副总裁的时候,托德·巴切的职责就是创新。但54岁的巴切始终怀着这样一个希望,那就是能创出一项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当他发现价值10亿美元的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时,他找到了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
这个引起他关注的市场就是密码锁行业,虽然这不是一个高科技市场,但巴切创新地使用字母代替数字。“数字式的左-右-左类型的锁早在1862年就发明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能发现还在使用1862年技术的东西吧。”托德·巴切说。
托德·巴切和他的妻子把开发了最初的产品交给Staples公司进行试销售。很快他们就看到了产品的潜力,2007年1月,他们两人相继辞职,集中精力经营Wordlock。第一年他们的公司就设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SantaClara)的家里,资金也是自筹的,但2008年公司业务飞速增长。2008年第一季度Wordlock产品在900家零售店中出现,到第二季度末,增长到了12000家,托德·巴切预计到2009年能达到50000家。
成功后的托德·巴切说:“当产品属于你自己而不是其他公司,看着它从你头脑中的创意变成放在货架上的产品,这种感觉真美妙。”
李开复和以上这些“老年创业者”们虽然具体从事的行业不一样,经历也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创业理念是相同的,他们富有创业的激情,他们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们不认为创业是专属于年轻人的专利。他们最终做到了,他们的成功也向所有的创业者证明了“创业永远不会太晚”的论断。
【创业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创业者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问题而焦躁不安,年龄不是创业的羁绊。只要你有创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无论你从何时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成功也必然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