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海中的仙山,许多年来,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原因始终是一个谜,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是观音菩萨自己选择的吗?法雨寺几度兴废,是谁成就了法雨寺现在的兴盛?观音的紫竹林到底在什么地方?普济禅寺山门为何六十年才开一次?
海天的神奇和佛国的神韵在普陀山神奇地融合在一起。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的莲花洋中,是水中的自然奇山,是舟山群岛东南部的一个美丽的海岛。海岛是大海的珍珠,而普陀不只是珍珠,它还是一颗佛珠,普陀是海中的仙山,也是佛的仙山。有山有海有梵音袅袅的普陀是海中的佛国,就连普陀山岛远远望去,也像是一尊睡佛。
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将普陀山及附近诸岛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先后在普陀采药修炼,得道成仙。汉代时,梅福来普陀山隐居,所以普陀山最初的名字叫梅岭山。普陀的美丽更多来自于佛门中最美丽的那尊菩萨——观音菩萨。佛教自从传入中国,就顺着长江渐渐东去,到了普陀山,就是无边的大海了。明朝中期,普陀已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观音道场,山上有寺庵200多处。
许多年来,普陀成为观音道场的原因始终是一个谜,难道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观音菩萨自己选择的吗?到底是谁带来的这片佛国景象?是唐代的那位叫慧锷的日本高僧,还是当地的那位张姓的普通居民?观音的紫竹林到底在哪里?法雨寺如何传奇式地承担了普陀的复兴和兴旺?普济禅寺山门为何六十年才开一次?世界仅剩一株的树木在普陀如何繁衍下去?
在普陀山,推窗向佛,面水有佛,走在何处,都有佛。而普陀的难解之谜正是在这些有佛的地方,它们和佛一样神奇又神秘,在海天之间飘荡着。
◎普陀山是观音为自己选的道场吗
普陀山是“人间第一清境”,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它的渊源应当追溯到这岛上的“不肯去观音院”。乍一听,这样的叫法很拗口,似乎也不太符合语法的逻辑。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名字呢?
普陀山枝叶婆娑的紫竹林,在秋日的阳光下,海风吹来,竹林摇曳着不尽的神韵。这里的紫竹林就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的居所了,《西游记》中多次写到的观音菩萨的居处——南海紫竹林,就是指这里。这个让无数善男信女向往的地方,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都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怀?普陀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传说,公元848年的唐朝大中年间,有一个天竺僧人来到普陀山,亲眼目睹了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予他七色宝石。
唐朝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想从海上运回日本,就在现在的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院址处下海,驶入莲花洋,第一天因遇到了强台风而返回,第二天又遭遇暴风雨返航,第三天虽风和日丽,但船行不远却又像生了根似的进退不得。此时只见海上相继生出一朵铁莲花、两朵铁莲花,转眼间整个洋面布满了铁莲花,慧锷心中大惊。一次次开船不是风浪阻隔,就是铁莲锁舟,他突然悟觉,难道观音大士不肯去东瀛?这位虔诚的日本佛子跪拜在观音像前祷告:“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就在此处建寺院,来供养我佛。”他刚说完,天空就云开雾散了,满洋的铁莲花顷刻间也没了踪影,船又回到原来的出海处停靠在岸边。刚好岸上有一个当地的姓张的居民亲眼看到了这灵异现象,于是他把住宅捐出来供奉佛像,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在普陀山正式建寺,皇帝赐名“宝陀观音寺”。宋高宗时,将岛上所有居民迁出,将之辟为“佛地净土”。宋宁宗时指定普陀山重点供奉观音,山中各寺院内均塑观音像。元、明、清三朝都对普陀山寺庙进行了修缮和扩建。鼎盛时期,普陀山共有大小佛寺300多座,僧人3000多。
海边的不肯去观音院旁,立着一块清朝时的石碑,禁止燃指拜佛。传说,古印度有一位僧人,来到普陀不肯去观音院时,他随身所带的香烧完了,为了表示对菩萨的尊重,他毅然以左手食指为香,点燃手指然后参拜菩萨。后来疼痛难忍,便从悬崖上跳入海中,半途,观音现身,把他救了。于是后世便有不少狂热之人,效仿印度僧人燃指拜佛,然后跳崖自杀,所以才有了这块石碑。
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不管这里是不是观音为自己选择的圣地,千百年来,观音和普陀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法雨寺的传奇
法雨寺,是普陀的第二大寺。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初名海潮庵,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据说历史上普陀的每一次复兴都和法雨寺的住持有关,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法雨寺成为普陀的福祉呢?据说普陀山的几次修复都是依赖于皇家的库银,普陀为什么能得到皇家的资助呢?康熙又与普陀有着怎样的缘分呢?
据说明朝初年,岛上山贼和海盗勾结,占山夺寺,定海总兵率官兵上岛剿匪,一场血雨腥风过后,皇帝的一纸禁令使得普陀成了荒山野地。在禁海以后,不断有僧人违禁上山,建寺修庙,但是官府会把它们毁掉,普陀就在建与毁之间僵持着,其间伴随的是杀戮。《渡海纪事碑》记录了普陀山这段辛酸的历史。
据说普陀被毁后,法雨寺住持真融和尚进京请求复兴普陀山,最后病死在京城。神宗皇帝终于不顾朝廷重臣的劝阻,第一次动用皇家库银修复普陀山,并派遣亲信张随,渡海到普陀山监督修建工程,普陀复兴了。
康熙十四年,一场大火席卷了普陀山。朝廷再一次颁布禁海令。而普陀山也再一次随着这道禁海令衰落了。
多年以后,一个叫性统的四川僧人登上了这座满目疮痍的小岛,眼前一片瓦砾成丘、荆棘满目的衰落景象让他惊呆了。这里已是满山的荒草,找不出一条小道了。性统怎么会登上这荒凉的小岛呢?据说他云游到浙江宁波大童寺,正在海边打坐的时候,突然有小和尚来叫他,说有三个人要见他。原来是普陀山住持明益和尚和定海的提督、总兵。这三个从未谋面的人竟然是来请性统到普陀山重修法雨寺的。300多年来,普陀山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刀光剑影,普陀山的每一次复兴都沾满了历代高僧的鲜血,而性统,凭什么来担起复兴普陀的重任呢?
大智真融是100年前普陀山法雨寺的住持,他曾为普陀山在明代中叶的那次复兴作出过杰出贡献。大智禅师死前曾经预言法雨寺将毁于大火,而他将在100年后回来重修法雨寺。而性统上岛的这一年,刚好是禅师圆寂100年。难道性统真是大智禅师的转世?还是佛祖在冥冥中的安排?
今天的法雨寺,已经和普济寺并称为普陀山两大寺。这里游客云集,香火鼎盛。寺内共有厅堂楼阁380余间。殿宇共分六层,依山取势,层层升高,建筑面积19500余平方米,偌大一座寺院,深藏于古木绿荫之中。它背依锦屏山,面朝千步沙,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我们禁不住心生疑问,难道眼前的这个庞大工程就是300年前性统建造的?那么当年一介布衣只身上岛的性统又是怎么建起这个耗资巨大的法雨寺的?
性统上岛的那一年正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侯。性统知道,仅凭岛上微薄的香火钱根本无法兴修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就在僧人们逐渐陷入绝望时,普陀山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舟山总兵黄大来,他带来了黄金千两,说是皇帝所赐,以便重建法雨寺。奇怪的是皇帝怎么会自己把钱送到普陀呢?
传说这笔钱来自一个故事。康熙南巡,在途经浙江时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驾舟经过嘉兴的一个桥,对面来了只小舢板,上面有一个簪花老妇人。康熙问:是什么船?妇人回答:是渔船。康熙问:有鱼吗?妇人反问:想买吗?但是小舢板并不停留,与自己擦边而过。第二天康熙正在为梦中情景所不解,黄大来趁此向康熙进言,将普陀山的种种情况详细奏明,并暗示康熙说梦中老妇人是观音化身,向皇上借钱修庙来了。康熙深信不疑,于是马上派黄大来送去黄金千两。
法雨寺的大圆通殿又称九龙宝殿,大殿颇具皇家气派,殿内屋顶正中为木雕九龙藻井,八条龙环绕四周,一条盘踞中央,龙口中垂下八宝琉璃灯一盏,悬于观音大士塑像顶上。据说九龙藻井是拆今故宫九龙殿移建在此的,殿外12万片琉璃黄瓦显示出不同寻常的皇家气派,这种只有在皇帝的金銮殿才能使用的建筑规格,怎么会用到了普陀的一座寺庙上?皇家的黄瓦和九龙藻井,又是怎么到了法雨寺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据说康熙在一次南巡的时候,性统一个人渡海,只身到杭州“迎驾”,“天花法雨”、九龙藻井、黄金千两、“江南黄瓦”12万片就是这次“迎驾”收到的效果。
普济寺门前莲花池中心有一个“万寿御碑亭”,这个玉碑亭是康熙四十一年法雨寺完工时,在性统的建议下,专门为皇上建造的。性统深知,普陀山历史上的每一次兴衰都和当时朝廷的干涉息息相关,龙颜的喜怒决定着普陀山的命运,性统以一个僧人少有的远见和眼光,借奏请和谢恩的机会,担当着普陀全面复兴的重任。他一生十余次渡海,八次是为了见康熙,他为普陀山的发展争取到了最可靠的支持。
今天,普陀山普济寺的大门上,一副御赐门联“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这块土地曾经在浩荡皇恩下所经历过的繁荣。
◎紫竹林之谜
民间盛传“紫竹林中观世音,莲花台上现如来”。《西游记》中写道:“悟空急急离了瀛洲,径转东洋大海,早望见洛伽山不远,遂落下云头,直到普陀岩上。见观音菩萨在紫竹林中与诸天大神、木叉、龙女,讲经说法。”紫竹林便是观音的居所。
端坐紫竹林,一手执净瓶,一手执杨柳枝,龙女站在身旁,鹦鹉口衔佛珠,善财童子在下边参拜,这是人们心中的观音形象。而人们游普陀,也都会寻找紫竹林,看到紫竹林似乎也就看到观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