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又仗“公局”之名,向老百姓敲诈勒索,群众无不恨之入骨。于是借过春节贴对联之日,老百姓请人写成了这副对联,贴在“公局”门口,算是出了一口怨气。这副对联,采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了6个“公”字,6个“局”字,字字如刀,层层剖剥,深刻揭露了吴醉樵一伙的“公局”骗局,维妙维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种反动工具的反动本质,因而传诵一时。
东西南北有妙对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楹联大花园中,巧用方位词的“东西南北联”是一束韵味盎然的奇葩,细细品读,别有一翻情趣。
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
联中的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四牌楼、走观楼、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都正街、登龙街均为长沙街道名。两联表总述部分的“东西红木四牌楼”和“南北县府都正街”又都是分总结构。“东西红木”与“南北县府”是分,“四”和“都”是总,是借街名的一部分作总,给人以结构精巧的感觉。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到达江苏南通州,想到北京附近也有一个北通州,即兴写了一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下联怎么也对不出,遍问其他随行者,也都一样。
当天乾隆的一个随从到街上游玩,见街上当铺很多,他触景生情,遂吟出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个对句,后一个“东西”用了借对,与出联就对得可谓天衣无缝了。据说乾隆皇帝听后赞不绝口,下令嘉奖了这个随从,并官升三级。
传说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做县官。一次,他见路边有个人坐在那里吃西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吟出一上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跟随的一个秀才见潘县官有心考他,不敢怠慢,想了想对道:
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向右翻。
潘县官听了暗暗称奇。此联上俗下雅,前浅后深,对仗工整,颇耐咀嚼。
有一副东西南北对也很有意思:
哭古哭今哭东哭西哭南哭北哭来哭去哭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去观来观他人也有高有低。
该联一哭一观,将“东西南北”与“天地日月”分拆对仗,十分工整,意境深邃。
张飞对哑对
据说,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时,诸葛亮提出一个条件,出一个哑对要他们对,对得上方答允。张飞听后忙说,“这有何难,待俺老张上前。”于是,哑对开始了:
诸葛亮上下打量张飞一眼,用手指了指天,张飞忙用手指指地。
诸葛亮伸出一根手指,张飞即亮出三根手指头。
诸葛亮伸出三根指划了个小圈圈,张飞就摊开双手伸出九根指头。
诸葛亮把手掌翻了一翻,在胸前划了个大圆圈。张飞马上摇摇头,用手望袖内指了一指。
诸葛亮面露微笑说道:“对得好!对得好!”刘备对此莫名其妙,上前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说:
“我指天说的是天文,他指地,回答地理。我伸一指是一统天下,他伸出三指是三国鼎立。我伸三指划一小圈,是三三归一,他伸出九指是久(九)合必分。我翻掌在胸前划一大圈。是腹中自有阴阳八卦,他指指袖口,对的是袖内巧藏日月乾坤。这岂不是对上了吗?”刘备喏喏连声,又转过身来问张飞。张飞说:“这有何难解?他指天。说的是天上下雪;我指地,回答他地下路滑。他伸一指说我们第一次到寒舍。我忙伸三指,说我们是三顾茅庐。他伸三指划个小圈,只打算给我们三个小饼充饥,我连忙摊开双手伸出九指,说每人三个最少九个。他又在肚子上划个大圈,是说他的饼大,恐怕我们吃不了;我摇摇头回答他,不用担心,吃不了藏在袖内带回老家。”刘备、关羽听了,不禁哑然失笑。
这则故事,我们不必信以为真,但它隽永有味。颇为耐读。同一个动作,诸葛亮、张飞却理解不同,但都能自圆其说,而且都符合他们两人的性格特点(诸葛亮“雅”、张飞“俗”)。从这可见出,故事的构想是相当巧妙的。
蔡锷对联得文房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是湖南邵阳人,16岁进长沙时务学堂学习,他的老师便是后来积极参与戊戍变法的梁启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只活了34岁),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如1911年29岁从云南举兵响应武昌起义;袁世凯当了皇帝后,他反袁讨袁,领兵和袁军激战于四川的泸州、纳溪。袁世凯死后,蔡愕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世人为他的过早逝世惋惜不已。
蔡锷是一个伟人。这里说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蔡锷去一家文具商店买纸笔墨砚。店掌柜也有一些文才,他看来买文房四宝是一个孩子,生得很俊秀,一双目光闪闪的眼睛,令人感到聪慧超人。店家问他叫什么,他说叫蔡锷。店家听人说过,本城有个神童就叫蔡锷,所以十分高兴,他说:“我出一联,你若很快对上,对得又好,我就白送你文房四宝,不要你一文钱。”蔡锷自信地眨着聪慧的大眼,说:“请店掌柜出联,我若对不上来,买你文房四宝愿加倍出钱。”此时,店门之外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人说:“这小童好大的口气。”认得蔡锷的人说:“店堂柜输定了,蔡家这公子,是个神童哩!”店掌柜哈哈笑着开了口,吟出了他的上联:小童生三元开泰。蔡愕听了,微微含笑,望着店掌柜,扬起响亮的童嗓,对道:大老板四季发财。
店门外齐声叫好。店掌柜听了十分高兴,一则对得好,二则说他“四季发财”,还会不高兴吗?立刻吩咐小二,搬出上好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让蔡锷挑选。蔡锷也不客气,挑上中意的文房四宝,他力小拿不动,店掌柜又派小二送上门去。
这件事立刻传得邵阳城里尽人皆知,成为蔡锷的一段佳话。
几年之后蔡锷中了秀才,那时他才12岁。
李梦阳巧对老师
李梦阳是明前七子之一,在文学上成就很大,名声很响。
当时有一富豪人家,其父过80大寿,遍请名流,大摆宴席。李梦阳自然在被请之列。
坐席时,李梦阳恰巧同他从前的一位老师被安排在同一席。主人不知道他们的关系,由于李梦阳名望高,被安排在正席,老师却坐在偏席。当时,老师的脸上很不高兴,李梦阳也觉得很尴尬,但是主人这样安排了,李梦阳也不好说什么,只想过后再向老师解释。
开席了,主人吩咐上菜倒酒。这时,李梦阳的老师却发话了:“且慢!古人云’席不正则不坐‘”。其他人不知道究竟,都愣住了。李梦阳知道老师是对着他说话的,急忙站起来说:“老师请坐上席!”老师说:“主人未安排,我焉能随便上坐。今天,你既然坐了上席,就应该有个坐的由头。我这里有一上联,你若对出下联,就正儿八经坐你的上席;若对不出,也不必别人请,自己滚下来得了。”说罢,不等李梦阳回话,随口念道:“鼻孔子,眼珠子,珠子怎比孔子上?”这副上联,明说的是眼珠为什么长在鼻孔上面。但是,这里的“孔子”又指孔丘。孔丘是儒家创始人,系春秋时人,后人尊称其为孔子。这里的“珠”跟“朱”谐音,“珠子”即“朱子”,朱子是后人对宋代大儒朱熹的尊称。
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大儒,但无论是生活的时代,还是学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孔子都比朱子上。这里暗说的是朱子怎能比孔子上呢?言下之意: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怎能坐在上席,让我坐偏席呢?
众人一听,这上联出得真刁。李梦阳自然知道其中的隐义,心想,老师这上联出得够妙的了,看到大家都眼望着自己,李梦阳略一沉吟,出口对道:“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却比先生长。”李梦阳这下联明说眉毛先生出来,胡须后生出来,后生出的胡须反而比先生出的眉毛长得长。这里的“先生”和“后生”,又暗指老师和学生。意思是我是学生,你是老师,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的学问现在却比老师高。
众人一听李梦阳对的下联,齐喊:“对得巧!对得妙!”老师本想难为李梦阳,不想,李梦阳不仅巧妙地对出了下联,而且联中的暗含讥刺之意,只得红着脸说:
“对得好,对得好!理当上坐,理当上坐!”
梁启超巧对张之洞
清末梁启超到武昌讲学时,曾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曾以武昌之古名“江夏”出了句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请梁对下联,梁启超不加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张之洞听罢连声称好。
张之洞出的上联,实在叫对方难以启齿。在江淮河汉里,长江数第一,四季之中,夏季排第二。我在江夏坐镇,你来江夏讲学,你我二人,到底谁强?张既能称梁为“先生”,表示自己礼贤下士,却又提出名次问题,但问得十分巧妙,既咄咄逼人又不露痕迹。
梁启超的下联意思也不含糊,在儒、释、道三教中,儒家排头,在天、地、人三才之中,人则居后。我不过是读书人,怎敢居您之前又怎能在您之后!梁自称“小子”既表示了自谦,却又避开问题的锋芒,不卑不亢,柔中带刚,又不失分寸。上联出得好下联对得妙,各自严丝合缝,两相呼应自然,堪称巧对。
俊小姐巧撰妙联择佳婿
相传宋代徽宗年间,有一相国大人,老两口膝下只有一女。这小姐貌若天仙,倾国倾城,又兼知书达理、满腹文采,无论赋诗,还是作画,样样精通,如此宝贝女儿,二老当然视若明珠。看看小姐已近二八,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老不免有些考虑。如此女儿,何婿能配!考虑再三,便想和女儿商量一下,看看女儿是个啥主意。
这天,闲来无事,二老把女儿叫至跟前,正欲开口言她婚事。小姐早已猜透二老心思,忙启樱桃小口,盈盈说道:“女儿婚事不劳二老费心,小女自有主意。今小女撰有一联,将作告示,凡对上此联的,不论贫富丑陋,即为我夫,绝不食言,恳望二老恩准。”二老见女儿意坚,况又爱女心切,只得允应。
第二天,小姐的征婚联贴在了相府的墙上。联云:
孔门传道诸贤,曾子、子思、孟子、众弟子听论语。
此联既出,时人为之轰动,许多人吟咏玩味,冥思苦想,怎奈这联非同寻常。你看这联中连数三位古贤人,有连珠等多种修辞,堪称妙绝。所以足足三年,竟无一人中的,那些公子王孙急得火烧火燎、抓耳挠腮也无济于事,更有人为此发痴发呆,疾病缠身。
再说小姐已静心等了三年,其间也几曾梦到过有人揭榜对联,可醒来总是南柯一梦。但这位小姐却矢志不改初衷,任凭二老怎样规劝,也动摇不了小姐的坚贞之心,二老无法,只好由她。
一日中午,只见一个乞丐路经此地,看见上联,很觉有趣,沉吟多时,思出了下联:
周室开基列圣,太王、王季、文王,数仁王继霸业。
这下联虽个别平仄不大相协,但也算得对仗工整,维妙维肖。小姐闻报,欣喜若狂,苦等三年,终有所望。
虽是乞丐对联揭榜,但觉能对上者,绝非无能之辈,况且凡婚姻讲的是志同道合,便慨然应婚。
新婚之日,一台花轿吹打而至,新郎头戴乌纱、身穿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前来迎娶。时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乞丐竟是新科状元林焕所乔装改扮的,是想试试小姐的坚贞之心呢。小姐见了新郎之貌,更是喜出望外,遂了却心愿。
苏小妹佳联佳句传佳话(二则)
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
这个苏小妹貌虽比不上西施,才却压倒文姬,人称才女小妹。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这里挑出她的有趣联话二则,供读者欣赏。
其一:《喻世明言》中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故事说,苏小妹新婚之夕,贺客散后,新郎秦观要进洞房,与小妹相会,其急切之情可想而知。可苏小妹却提出三个条件,让秦观应允。三个条件尤如三关,三关过后,她才能开门纳婿。在前二个条件满意之后,苏小妹的第三个条件是让新郎对对子。对得好,迎婿屋内,对得不好,恕不开门。条件可严哩。苏小妹的上联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这个上联,巧含比喻,语意妥贴含蓄,且有双关之意。新郎秦观当时也算一大奇才,但面对这上联,却犯了难。只见他,厅前来回踱步苦思,三更将尽,也无佳对。苏东坡与秦观早年至交,对小妹的为人也是深知的。他料到小妹不好对付,会给秦观出难题,于就躲在一旁悄悄地观察。当他看到秦观顺利地过了二关之后,脸上刚露出满意的笑容,就见小妹又抛出一个上联。只见秦观在厅前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徘徊觅句。当此为难之时,若不帮忙更待何时。于是,东坡就拾起一块石头,投进厅前的水池里。新郎先是稍吃一惊,但马上就从中得到了启示,佳句随即而出。于是,他高兴地走到窗前大声说道:
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闻后嫣然一笑,欣然开门,纳婿而入。小妹的这段佳话,千百年来不知经过多少人的传诵呢。
其二:苏小妹善出对子的传说,还有一件是说小妹难和尚的事。说的是有一天,苏东坡同好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佛印极力吹嘘什么佛力广大,佛法无边。一时吹的海阔天空,不觉手舞足蹈起来。躲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听见后,觉得有点好笑,就想刺刺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便写了一句上联,让丫环拿出去,让佛印和尚对下联。这个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和尚知道这是挖苦自己,便思索了一阵,写出了下联:
女卑是婢女又可称奴。
苏东坡见这一上一下两联,哈哈大笑,笑妹子有意刺和尚,笑和尚反戈一击,对子对得也算上乘。
这佛印和尚和东坡是莫逆之交,那日和小妹对联败北之后,并不甘心。一日又约了东坡及小妹,泛舟西湖,饮酒赏月。实际这佛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继续与小妹对对子。
酒过三巡,佛印和尚把九凌壶斟满,望着万里碧空中的朗月繁星,出了一个上联:
三光:日、月、星;说出之后,便笑眯咪地拿眼瞟着苏小妹。这小妹一见此情,早已心领神会,东坡也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行家都知道,对联因受字数限制,所以最忌数字,尤其短联更是如此。像佛印出的这个上联就很难对,下联无论用“三”以外的什么数字,再列举出数字所指的东西都很难。因为后面只有三个字的活动余地。
可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苏小妹想了一阵,还是对出了下联:
四诗:风、雅、颂。
这真是妙对,妙就妙在“风、雅、颂”三个字列举了四部诗书的名诗。原来《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佛印一想有理,只得认输。但仍不心服,随又出一联,他边出边想,我还用“三”字制个上联,看你还有什么可对。于是他望着小妹道:
三教:佛、道、儒;小妹听罢,心里暗暗骂这佛印太刁,但并不为难,稍加思索便对道:
五伦:天、地、人。
小妹刚一说完,佛印就嚷嚷道:“错也,错也,五伦乃天、地、君、亲、师。此联可是对错了。”小妹听罢,樱桃小口哑然失笑,娇声辩曰:“君、亲、师,不都是人吗,错在哪里?”佛印见状只得败下阵来。
一对升官
北宋大文学家晏殊任宰相时,有一次,路过维扬(今扬州)大明寺,看到壁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立即要手下人查找它的作者。后来得知,它是一个叫王琪的小官写的,便将王琪请来谈诗论文。
晏殊说:“我有一个句子,整整一年了,还未想到对句,奈何?”王琪请他说出来。他吟道:
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想了一会,即答道: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得很工整。晏殊听了大喜,知道王琪有才,马上给他升官三级,留在身边工作。后来,晏殊把这一联分别写进《浣溪沙》词及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中,十分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