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46325000000003

第3章 心理问题浅析(3)

8.自卑与自大的冲突。自卑与自大,都意味着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是自我评价过高,就是自我评价过低。既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点、长处,又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劣势。心比天高,也常慨叹命比纸薄。自视清高,声言决不和周围人同流合污,却也无法忍受自己的丁点儿利益受到损害。动辄痛心疾首,愤愤不平。一位心理咨询者对这种心理冲突进行了通俗而深刻的描述的分析,首先,是对自大的描述和分析:自大的一种表现是过分争强好胜。考试成绩总想拔尖,而对学习中的实际收获或心得反而不大注意,以致于考90分还忍不住要难过,因为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考90分以上。参加竞赛性游戏时心情很紧张,唯恐失败,因此常常体验不到游戏的愉快,体验不到游戏中情感的交流。评级评薪时,有如待决的囚徒,焦急不安,一旦落在人们后面,就像受了奇耻大辱一样。这种人对自己的弱点并非完全无知,但理解得很肤浅。他们说,吃亏受罪就在于“自尊心”太强了。其实,这种人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实际是“自尊心”太强,自尊心太缺乏了。他们所谓的自尊心,实际上是虚荣心或者过分爱面子,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别人的好评。这种人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十分敏感,容易看不起别人,这是自大的表现。宽容和接受别人的错误缺点,才会尊重别人;宽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缺点,才会尊重自己。对别人的成就由衷地感到高兴,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自尊的人才会有的,自尊心跟虚荣心成反比,跟嫉妒也是成反比的。这种人容不得别人超过他半点,倒是很乐意向那些地位比他低,或者遭遇不幸的“可怜人”施以“抚慰”和“同情”。

自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自己的道德水平估计过高,以道德观念强和富于正义感自居。实际情况呢?道德水平高的人是坚强的,而这种人很脆弱。过去,在政治运动中整人的人惯于使用激发耻感和内疚的手法,这种人一旦挨整便经不起鸡毛蒜皮的揭发和追究,一下子就垮了。原来,这种人的道德是过于勉强的,他们总是用“应该”压抑自己的情欲,而自认不应该,处于压抑状态的情欲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位心理学家还写道,自我评价过低往往是隐蔽的,因为自卑是痛苦的。这就是为什么自大的人多见而明显自卑的人少见的缘故。其实,自大只不过是掩饰自卑的一种并不高明的办法。一个人要保持过高的自我评价,就得把标准和目标订得很高,这就潜伏着自我挫败的危险。为什么不少自大的人在一次或几次失败后一下子来个180°的大转弯,变成了自卑呢?因为只有故意不去看清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只有用各种办法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才会自大。但是短处和缺点人人都有,它总是会暴露出来的。一旦失败或丢了面子,短处和缺点无法掩盖,隐藏着的自卑便在意识里清楚地浮现出来,自我评价遂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自惭形秽,成就和长处一概看不见了,感到极为沮丧,自信心也没有了。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心理健康者估计的偏差不大。心理冲突者的自我评价偏离实际太远。表面上自大,骨子里却很自卑;或者,表面上自卑,骨子里却自大。正是由于标准太高,做不到,所以才自卑,而过高的标准乃是自我评价过高的表现,只是当事人不自觉罢了。自卑并不在于存在缺点和曾犯错误,而在于不敢正视它们,在于用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去掩盖它们,在于极力压抑自己的情欲和企图把自己装扮成圣人。

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将目标定得高不可攀,在谁看来都是不切实际,和现实条件距离太远。他们喜欢被人说成是“有志者”,然而却缺乏实现目标的有效行动,只是期待着哪一天会有奇迹出现,存在这样那样的侥幸心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日后注定的失败寻找借口和托辞,自己找台阶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严重影响了行为的有效性,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测量量表上一般有以下一些依据:一是情绪是否稳定而愉快,这是衡量的核心标准;二是智力是否正常;三是思想和行为是否统一,如不统一就是有病的表现;四是反应要适度,反应过快或反应迟钝都不健康;五是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六是年龄是否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从现状来看,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

1.焦虑障碍(占43.36%);2.情感障碍(占30.12%);3.适应障碍(占19.28%),具体表现在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做事容易紧张,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在心情不好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吃不消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积极的自我调节,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生生活相对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无所事事的感觉。在这时就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规范的作息制度,还要确立一个学习目标,这样就会有动力,摆脱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和失落感。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生活中,活动既可调剂学习生活,又可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从而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然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有时会觉得找朋友很难,没有朋友,这时要从自身去找原因,要学会发掘别人的优点,学会去爱,学会宽容。最后,要学会自娱,学生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以排遣寂寞,对心理健康是极有好处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学生已经渐渐能够自我调节心理问题了,我身边的许多同学在考试期间常用运动、听音乐、甚至吃东西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在遭遇挫折时如考试不及格,目标未实现会发泄一番然后自己找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去做兼职工作,在挫折、矛盾中学会了坚强和忍耐,所以,学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一个个坚强努力的年青人,他们会学会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打倒困难。

所以,我们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可以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出良好适应。要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有效的教育和训练,以家庭和社会的良好影响来培养及维护健全的人格,使人们在工作、生活及家庭中保持心理健康。

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健全的人格含义甚广,其核心部分是人们的性格。人们的性格形成尽管有先天因素,但后天的教育训练更为重要。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自我意识良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们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自我观察,自我表现认识,自我表现判断及自我表现评价。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及周围事物,才可能减少心理负担或应激,才能使自己有恰当的期望值,而不会由于期望过高,而反复忍受失败和挫折所带来的痛苦,失望或抑郁及焦虑。

2.良好的社交能力: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冲突或矛盾。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的原则。人们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

(2)相容的原则。人们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人交往,处世要心胸开阔,谦虚谨慎和宽容,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能只图私利,斤斤计较。

(3)互利互惠原则。

(4)信用原则。谨遵诺言,以诚相见,热情友好,不卑不亢。

3.情绪稳定,心态平静:我们遇到高兴的事不可得意忘形,遇到不愉快之事,也不应暴跳如雷,遇到悲伤之事,也不可悲痛欲绝而不能自拔。一事当前,要面对现实,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对原则问题要严肃对待,平静处理,对鸡毛蒜皮之小事不要过多计较。

4.善于自我控制。指人们对自己的思维,情绪及行为能自觉地加以调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不断加强自我表现调控能力。

5.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耐受性及康复能力。不遇到精神刺激或压力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们既有成功愉快的准备,也应有遇到困难、遭受失败或遇挫折的准备。如果我们有一定的思维准备,我们就会提高对精神刺激的耐受力。

当人们蒙受严重打击或委屈后,任何人都会出现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情绪也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此阶段,而应尽早走出困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复力。

乐观通达,面对现实,对事业有进取之心而不好高骛远,与人相处要以事业为重,以友谊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对人,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均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